一位养老院保洁阿姨:我奉劝当子女的,尽量不要把老人送进养老院

老耿来聊事 2025-03-08 15:43:47

李红梅推开养老院二楼活动室的玻璃窗。

消毒水混着晨露的湿气涌进走廊,轮椅上的张大爷正盯着窗外冒新芽的梧桐树发呆。

这是她在阳光康养中心工作的第八年,擦玻璃时总能看到老人们枯坐的身影。

昨天打扫301房间,八十岁的王奶奶突然拉住她的袖子:"红梅啊,我闺女是不是快下班了?锅里还煨着小米粥呢。"

可王奶奶的女儿远在广州,上次来探望还是半年前。

李红梅攥着抹布的手顿了顿,终究把涌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有些事,她这个保洁员看得比谁都清楚。

01 养老院再好,也比不上家的温暖

养老院能提供一日三餐,却给不了家人围坐吃饭的热乎劲。

子女总觉得交了钱就尽了孝,但老人要的不是每周探望时拎来的进口保健品,而是生病时有人摸摸额头,天冷时有人帮着掖被角。

护工再专业也记不住老人喝汤不爱放香菜,孙子小时候尿过床的糗事更没法对陌生人说。

视频通话里那句"等忙完这阵就来看您",往往在日历上划掉一个又一个红圈后,变成老人床头柜上积灰的相框。

02 集体生活,让老人失去尊严

早上六点统一起床,晚上八点强制关灯,连上厕所都要按铃报备。

养老院为了方便管理,把老人当孩子一样管着。

李红梅见过退休老教师攥着钢笔写申请单,因为想多看会儿电视;

见过老裁缝摸着统一发放的条纹睡衣掉眼泪,说想穿自己缝了三十年的蓝布衫。

当护工当着众人面给老人换尿布,当喂饭时饭粒沾到嘴角被随意抹掉,这些曾经体面的长辈,眼里的光就暗下去一分。

03 过度照顾,反而加速衰老

医生制定的康复计划再科学,也比不上让老人自己动手盛碗饭。

养老院把老人保护得太好:怕摔倒不让散步,怕噎着只给吃糊糊,怕走失禁止单独出门。

结果就是腿脚越来越软,记性越来越差。

李红梅清楚记得,刘爷爷刚来时还能扶着栏杆散步,半年后连吃饭都要人喂。

不是身体真差到那个地步,是整天躺着等人伺候,把精气神都躺没了。

写在最后:

作家麦家在《人生海海》里写道:

"孝顺不是往父母账户打钱,是把他们放在心尖上掂着。"

如今养老院越建越气派,但再好的设施也抵不上儿女坐在床前说说话。

谁都有老的那天,当我们给父母换上统一发放的床单时,别忘了他们也曾为我们缝补过无数个夜晚的衣裳。

趁着还能听见父母唠叨,多回家看看。

毕竟电话里的"我挺好"背后,可能是攥着药瓶等铃响的漫漫长夜。

愿天下父母都能在自家阳台上晒着太阳慢慢老去,那儿的风,总比养老院的空调暖三分。

1 阅读: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