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腾讯控股以248.4港币创下新高的同时,也意味着其市值正式突破3000亿美元,而阿里巴巴作为全球电商行业当之无愧的巨头,市值业已在5月9日正式超过3000亿美元。但是作为BAT中关键的一员,截止5月16日百度的市值只有661亿美元,仅是腾讯和阿里市值的五分之一。而市值作为公司价值最重要的体现,其高低不仅意味着业绩、行业地位、未来的成长空间,同时也意味着投资人对你的信任,从这一点上来讲,显然百度某种程度上已经“被BAT梯队所剔除”。
这对百度乃至中国互联网业而言,极有可能成为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转折点:作为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百度一直以来与阿里巴巴、腾讯并称为BAT,是中国互联网最具影响力的三家公司。而在过往,百度能够跻身BAT三巨头,一个最核心的要素就是市值的接近:其峰值期的近800亿美元市值,一度是最接近腾讯和阿里巴巴两家超千亿市值的公司。现在来看曾经雄霸中国互联网的三巨头BAT,明显垮掉了一极。
那么百度究竟是怎么走到与腾讯、阿里差距越来越大的地步的?
话说前些年,众多的互联网,你或许还可以听到人人网、MSN等名字,但这些年,伴随互联网融合并购的明显提速,BAT逐渐成了互联网的代名词。特别是近几年,BAT疯狂更甚,O2O、团购、打车软件、导航地图、浏览器…无一例外的都有它们的身影,顺理成章,BAT的名号也越来越响。
回过头来深究其原因可以发现,虽然这些产品或者工具都有入口,但单独变现的难度较大,恰好互联网巨头们在构建移动支付、丰富场景中渴求更多的入口,与专业投资机构以利润回报为目的的财务投资相比,互联网公司更多基于战略意义布局投资,以期通过资源整合,对现有业务进行补充或者形成更大的战略协作合力,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局面:一个甘愿“卖身”,一个有意收购,对上眼后就有了如今的现状:最新的独角兽榜单显示,31家独角兽企业是由平台型企业孵化或投资产生,它们的估值占独角兽总体估值的44.7%。
而从全球范围来看,大企业围绕产业链上下游,通过业务拆分、投资、收购等形式培育独角兽和潜在独角兽企业,已是独角兽发展的重要趋势。这其中,中国又是围绕大企业生态圈而产生的独角兽企业的典型代表,巨量潜在的独角兽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其中涌现。
在2016榜单中,阿里巴巴系的独角兽有滴滴快的、美团点评、乐视体育、36氪、饿了么等14家独角兽企业,其总估值为1988.5亿美元,强势占领中国独角兽企业总估值的40%。通过布局独角兽,阿里巴巴能够整合其互联网O2O业务,同时把握文化娱乐、云服务等风口,以构建全面的商业平台。
腾讯系的独角兽有美团点评、小米、滴滴快的、人人贷、今日头条等企业16家,其总估值1320亿美元,占中国独角兽企业总估值的1/4。腾讯布局的独角兽能够帮助其拓展生活消费的O2O业务,构建移动互联的完整链条,同时助力腾讯在新技术如云的服务、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占领高地。
而这里百度系独角兽企业仅6家,主要包括百度外卖、爱奇艺、优信互联、我买网、蜜芽宝贝和58到家,总估值也仅仅99亿美元。百度自孵化及战略投资独角兽企业,亦是旨在打造完整的O2O生活服务系统。
显然,在后续发展空间的布局上,百度明显逊于腾讯和阿里:不管是腾讯还是阿里,布局O2O都只是整个生态链中的一环而已,目的是为场景话消费打造闭环交易,但百度明显是倾其所有都放在O2O领域,这种转型看似空间巨大,但随之而来的风险也是最大的。
更重要的是,和百度当初杀入搜索引擎市场不同,如今的O2O市场虽然空间极具想象力,但已形成固有格局,美团、大众点评在此领域均已深耕多年,优势显著,百度在缺乏行业积累的情况下,过度依赖以往的流量模式,靠砸钱抢市场,能持续多久尚且不说,单是烧钱一项就会对公司业绩造成巨大拖累,从而影响投资人信心,形成恶性循环。
另外,从腾讯和阿里自身的业务也不难发现,它们均已通过自营业务以及多领域投资实现多元化运营模式,堪称生态型巨头。但百度却不同,单从其业务形态上来看,似乎还难以被称为一家生态型公司,因为除了百度搜索,以及勉强拿得出手的百度地图,百度在其他领域的投资似乎总是投什么失败什么,这也使得百度的收入有高达90%以上来自搜索引擎业务。如此高度集中,又过于单一的业务,到也是百度的特色,但也再次证明百度想在顶级梯队中占有一席之位,更加难上加难。
尤其是自去年“魏则西”事件之后,百度加强客户审核,主动减少了客户数量:公开资料先是,百度2017年第一季度活跃网络营销客户数量约为34.5万家,同比减少了23.2%。伴随百度业务的从移动向人工智能转型,其盈利能力短期更难再现辉煌,对此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更是表示:“进入2017年,百度从移动先行到AI先行的战略演进继续强有力的推动,我们在AI领域的投入是一个长期行为……”
只是在AI领域,百度显然已经不具备先发优势。尤其从2016年3月李世石大战Alphago起,人工智能快速进入大众视野,国内科技公司亦正加速对AI领域的布局,典型的以张潼担任腾讯AILab主任、保千里联手创新工场李开复、徐飞玉加盟联想人工智能实验室等为例,显然这次大家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更不用说随着吴恩达这位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国际上最权威的学者之一的离开,百度将如何继续仍是个大问题,毕竟在经历了一次次的换血大调整后,频繁的人员动荡为百度带来的是吐故纳新后的重振,还是人心涣散?这依旧是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