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膝下有两个儿子,他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经天纬地,有治国平天下之才,遂起名经国、纬国。虎父无犬子,蒋经国和蒋纬国也没有让父亲失望,在各自的人生中都做出了一番功业。然而,次子蒋纬国的身世,曾一度是个迷,有传言称他的亲生父亲并不是蒋介石,而是蒋介石的好友戴季陶。
为了弄清真相,蒋纬国曾亲自拜访戴季陶,得知来意后,戴季陶从怀中掏出了一面镜子,蒋纬国便明白了一切。一面镜子究竟有何寓意?蒋纬国的生父到底是谁?偏爱有加长子蒋经国是蒋介石和原配夫人毛福梅所生,这点毋庸置疑,但是,由于蒋介石对这段包办婚姻非常不满,因此,他对蒋经国母子二人极为冷淡,反而是蒋纬国后来居上,深得蒋介石的欢心。蒋介石曾说:“经儿可教,纬儿可爱。”这一点可以从蒋介石写给两个孩子的信中看出。
由于身份的特殊性,蒋介石需要常年奔波于各地,心中难免思念家人,便常常给两个儿子写信,但写给蒋经国的信,满纸是教训,而在给蒋纬国的信中,蒋介石则丝毫不掩饰对他的疼爱。例如在桂林时,蒋介石在给蒋纬国写的信中写道:“纬儿,我今日在桂林过旧历的新年,心里很想慕家庭今日的乐趣。自叹不能在家欢笑一堂,因之更加想念你的活泼神态不能忘怀。”漂泊在外的父亲对孩子的思念之情,就这样被蒋介石不加保留的倾诉了出来。平日里,蒋介石也喜欢用奉化人对小孩最亲热的称谓来叫纬国。
蒋介石在老家居住时,经常抽空去幼稚园接送蒋纬国,因此,邻居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个场景:蒋介石让小蒋纬国骑在自己的脖子上,嘴里还不断的喊着“囡囡”、“阿囡”。但是蒋介石也有生蒋纬国气的时候。蒋纬国生性好动,让蒋介石操了不少心。1919年7月14日,蒋介石坐轿子去钱庄办事,还没等轿子停稳,蒋纬国便迫不及待的跳下了轿子,差点跌倒,而蒋介石也因此被吓得不轻。为了让蒋纬国长点记性,蒋介石把他教训了一顿,但是很快便又后悔了起来,认为自己过于严厉了些,他在日记中写道:
“纬儿狡慢,问训一次。事后心甚不忍,恋爱无已。”对待这个小儿子,蒋介石可谓是“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小蒋纬国发烧时,蒋介石守在床边,彻夜难眠,细心照料,直至蒋纬国痊愈,他才有心思去处理其他事情。事后,蒋介石发出感慨:“纬儿发烧时,我很担心,因为他病的比较重,我照料他的时候难以入睡,这才知道我的母亲养育我们时有多辛苦。”
除了原配毛福梅外,蒋介石还有一个妾室,名叫姚冶诚。在当时,男子纳妾是很正常的事,因此原配并不排挤姚冶诚,二人同住一屋,和睦相处。蒋介石非常喜欢姚冶诚,也非常信任她,便把蒋纬国交给她抚养。可即便如此,蒋介石还是因蒋纬国对她发了火。
原来,有一回,顽皮的蒋纬国不小心打碎了姚冶诚保存的具有腐蚀性的除痣药水,药水溅出,使蒋纬国手上和腿上长满了泡。蒋介石在担心之余,竟然责怪起了姚冶诚,认为是她没有保管好药水,同时对儿子关心不到位,导致了蒋纬国受伤。甚至在后来,蒋介石因各种原因想和姚冶诚断绝来往时,他最大的顾虑还是因为蒋纬国从小由姚冶诚抚养,害怕二人分开后蒋纬国思念母亲,产生逆反心理,不受管教。在疼爱蒋纬国的同时,蒋介石对他的学习同样上心。
每当蒋介石出差在外看到字体秀丽的字帖时,他都会买下,寄回家中,嘱咐蒋纬国多加练习。得空在家时,蒋介石还会颇有耐心的亲自辅导蒋纬国,为其制定课程表和学习计划。随着时间的推移,蒋介石也变得越来越忙,与爱子蒋纬国聚少离多。每次离开时,父子二人都难舍难分,依依不舍,蒋纬国曾多次紧抱父亲大腿,放声大哭,大声喊着“爹爹”,想要和蒋介石同行,蒋介石虽爱子心切,但也无奈,只得忍泪离去。1923年8月26日,蒋介石乘船从上海启程去俄国,上了船后,蒋介石昏昏欲睡,突然,他听到了小孩的声音,以为是蒋纬国在呼喊他,立刻从梦中惊醒,久久不能忘怀。后来他在日记中写道:
“船中颇不寂寞,风平浪静,又为乐事,惟时念纬儿而已。”可见,蒋介石无时无刻都在牵挂着蒋纬国。1927年7月,北伐前夕,姚冶诚带着蒋纬国到广州给蒋介石打气,一家人度过了一段短暂而美好的时光。正式出发那天,姚冶诚带着蒋纬国送别蒋介石,到了火车站,一众人早已恭候多时。蒋介石在日记中记下了那天的感想:“七时半由东山寓中出发,八时半到黄沙车站,同志已来站鹄候多时矣。纬儿能送此行,我心甚乐。”举国瞩目的时刻,如此多的官员亲自相送,在蒋介石心中都掀不起什么波澜,唯独“纬儿”亲自相送,令其心情愉快,可见蒋纬国对蒋介石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东瀛往事
既然蒋介石对蒋纬国这么好,甚至对蒋纬国的偏爱胜过了大儿子蒋经国,那又为什么会有传言说,蒋纬国的亲生父亲不是蒋介石呢?这种说法其实并不是空穴来风,早在蒋介石将蒋纬国交给姚冶诚抚养时,姚便问了这孩子的来历。蒋介石告诉她,这是他的好友戴季陶在日本与一个下女所生,但是戴季陶的夫人钮有恒性格泼辣,有“河东狮”之称,戴季陶又非常怕老婆,把孩子带回家是万万无法交代的,弄不好连自己都会被扫地出门,迫不得已,只能将孩子托付给别人。蒋介石作为戴季陶的好兄弟,非常义气的收下了这个孩子。
而蒋纬国的来历就要从辛亥革命之后说起了。在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拥护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党人决定卧薪尝胆,等待时机。蒋介石和戴季陶作为孙中山先生的得力助手,在听了孙中山的教诲后,东渡日本,求学问道。二人共租一室,雇了个日本女仆服侍他们的生活,名叫重松金子。
革命的失败使二人失意颓败,内心非常空虚寂寞,面对金子的悉心照料,戴季陶很快便沉沦在了她的温柔乡中。第二年,金子诞下一男婴,戴季陶不忍心将他丢在日本,可是带把孩子带回家这也是不现实的,钮有恒要是知道了他在外面的风流事,肯定要把家给掀翻天。于是,他把自己的困境讲给了蒋介石,希望好兄弟能替他排忧解难。蒋介石一听,不是什么大事,反正他在家里是说一不二的,便爽快的答应了下来。于是蒋纬国便跟随蒋介石回了家,成了他的第二个儿子,蒋介石将他视为己出,宠爱无比。而自己的生父戴季陶,则成了蒋纬国口中的“亲伯”、“义父”。而关于蒋纬国的生母结局,则是众说纷纭。最广为流传的有以下两个版本。
一是重松金子生下蒋纬国后不久,便得了产后病去世了 。另一种说法则说她名叫津渊美智子,活到了1977年,而且1957年蒋纬国和邱爱伦结婚时她还亲自主持了婚礼,之后就被接到了台湾,由蒋纬国奉养。事实的真相如何,我们可以从蒋介石的日记中窥见一二。1921年3月11日早上,他受到了戴季陶的一封信,日记中写道:
“晨起得季陶书,知纬儿生母因难产而身亡,异日此儿长成知其事,必引为终天之憾,思之易胜感悼!”从这篇日记中,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三个信息。一是蒋纬国的生母并非死在产后,更不是1977年;二是消息由戴季陶转告,可见蒋纬国生母与戴的关系在蒋之上;三是1921年时蒋、戴二人早已归国,而蒋纬国生母死于难产,说明她已改嫁他人。生父其人根据以上线索,我们基本可以判断,蒋纬国是戴季陶在日本和重松金子所生,交由蒋介石抚养成人,但这只是我们的合理猜想,以下的一些事情,则可以为我们的猜想盖棺定论。蒋纬国长大成人后,由于外界的传言,也对自己的身世产生了一些怀疑,让他加深自己怀疑的,是一次无意的翻阅。这天,蒋纬国照常来到后妈宋美龄的书房,随手拿起了一本名叫《亚洲内幕》的书翻阅了一下,发现书中有一页被折了起来,在那页中,记载了蒋纬国并非蒋介石亲生,而是戴季陶之子。
这令蒋纬国纠结不已,他很想亲自问一问蒋介石,可碍于父亲的威严,又不敢去问,一筹莫展之下决定找另一个当事人,被他称为“亲伯”和“义父”的戴季陶。来到戴季陶家,蒋纬国犹豫半天,不知该如何开口,戴季陶发现了他的异常,便主动开口询问蒋纬国有何事要说。蒋纬国这才鼓足勇气,问出了困扰自己已久的问题:戴季陶和蒋介石到底谁才是自己的生父?戴季陶听后,并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而是拿出了一张蒋介石的照片放在一边,又顺手掏出一面镜子,坐在另一边,让蒋纬国照照镜子,看看自己像谁。看到戴季陶的举动,蒋纬国有些不解,但很快便反应了过来,他仔细的端详着镜中的自己,反复的和蒋介石的照片与戴季陶作比较。
过了一会儿,蒋纬国心中已经有了结论,但他也是个有头脑的人,知道说出真相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而且经过这么多年的朝夕相处,蒋纬国早就把蒋介石当成了自己的生父。既然如此,还不如将事情的真相变成一个心照不宣的秘密,给大家都留点面子。于是,他给了戴季陶一个圆滑的回复:“你们都是了不起的人物,我做谁的儿子都愿意。”但其实,他已经从戴季陶的态度中明白了一切,自己的亲生父亲大概率是戴季陶,但有些事情还是不要明说为好。看到蒋纬国如此知趣,戴季陶意味深长的笑了笑。许多年后,戴季陶趁家人不注意,服安眠药自杀。
蒋介石悲痛不已,他特意派蒋纬国、陈立夫、陶希圣等人前往广州治丧。陈立夫、陶希圣当时均有公务在身,而蒋纬国则极少被派往这种场合。他的出席,一是作为蒋介石的代表,二是蒋介石想让他与生父作最后的告别。即便如此,蒋纬国多年以来还是对自己生父的真实身份绝口不提,这也引的民间各种版本不断流传。直到1996年,80岁的蒋纬国在台湾的一次参访中,正式承认他是戴季陶和重松金子在日本的爱情结晶,出生于1916年10月6日,由于戴季陶惧内,便交由蒋介石抚养。事情的真相到此便彻底水落石出了,民间流传的各种版本也就不攻自破。
生而未养,断指可还。生而养之,断头可还。未生而养,百世难还。对待别人的儿子,蒋介石能够视若己出,对蒋纬国甚至比对自己亲生的蒋经国都好,这一点已经胜过许多人了。蒋介石的一生,有功有过,其人如何,我们不做评价。但至少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那就是,对于蒋纬国来说,蒋介石是个名副其实的好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