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外国网友注意到,美国专利商标局批准了一份专利申请,将饺子的外观专利权授予了韩国人。据报道,2023年2月24日韩国人向美国专利局申请了饺子外形专利。在经过2年多的审查之后,2025年4月8日,美国决定将饺子外形专利授权给韩国。
专利文件里赫然写着:"底部平坦、顶部隆起的半圆形面皮,褶皱数量在14-16道之间,呈现顺时针螺旋状收口"。更离谱的是,申请人还附上了3D建模图,连饺子边沿的弧度都精确到毫米级。消息一出,中餐馆老板们后厨的擀面杖都惊掉了——这不就是我们包了三十年的月牙饺吗? 有律师连夜翻出美国专利法第D15条,发现外观设计专利只管"视觉效果",不管馅料和工艺。但问题在于,纽约唐人街90%的饺子铺都是这个造型。

更魔幻的是,如果专利生效,就连超市冷冻柜里的速冻饺子包装图案都可能踩雷。因为韩国饺子的外形与中国饺子高度相似,有律师分析,今后美国的中餐馆售卖成品饺子或者中国食品企业在美售卖速冻饺子,可能都会涉嫌侵权,韩国专利人有权提起索赔诉讼。
网友辣评:"明天是不是该去注册筷子外观专利?" 最让人捏把汗的是申请时间线。专利局受理21个月就发证,比常规流程快了近半年。知情人士透露,申请人用上了"虚拟现实技术比对",声称该造型与现存200多种饺子有"显著性差异"。可翻遍各国饮食图鉴,从波兰的Pierogi到意大利的Ravioli,哪个半圆形带褶面食能逃过这个专利网?这份专利的消息一经曝光就引发了不少热议,连一些外国网友也觉得“有点离谱”。因为众所周知,饺子的起源在中国,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距今已经有大约3000年的历史。也有传说饺子的起源来自于东汉,相传医圣张仲景看到百姓饥寒交迫,连耳朵都被冻坏了。于是,张仲景支起大锅,煮起了“娇耳”分给百姓。什么是“娇耳”?就是用面包包成耳朵的形状,包住馅儿,后世为了纪念张仲景,有冬至吃饺子的习惯。
经过上千年的传承与发展,逐渐形成了除夕、春节、冬至、结婚、生儿育女、祭祀等时令节日和重大的人生礼仪活动中食用饺子的习惯。

而韩国人却试图通过申请专利的形式,将饺子据为己有,美国人竟然还批准了,很难不让人怀疑,这是美韩在试图联手掠夺中国文化。韩国历史上是中国的藩属国,从中国内地学习了大量中华文化。比如我们春节、端午等在韩国都是传统节日。韩国还学习了中国的饮食文化、服装文化等。可是韩国近年来,却不断的想要把中国的东西拿去当作自己的专利。
从最早的泡菜、参鸡汤,到近两年的糖葫芦、麻辣烫,韩国人总是喜欢把中国的食物说成是韩国特色美食。还有更离谱的是,韩国试图把中国榫卯结构申请为韩国文化,把中国春节申请为韩国文化,把屈原申请为韩国人。
而且,韩国人甚至会再倒打一耙说“中国才是小偷”。如今,他们竟还把主意打到了饺子头上,是可忍孰不可忍!

当然,由于具体信息还未公开,不排除这份专利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并非目前网传的这么简单。但鉴于韩国的系统性文化挪用已经深入骨髓,我们也得做好最坏的打算。
目前已有华人商会联合聘请知识产权律师团,准备在专利生效前提起无效诉讼。这场荒诞的"饺子保卫战",结局恐怕比专利文件上的褶皱数量还难数清。
【兵国大事】最后请问一下,我们中国的世界顶流动画电影《哪吒》的导演饺子,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