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补课将会越来越无效

元化玩转趣事 2025-04-15 06:04:53

我看过张可乐校长的一个视频,讲的是现在的考试越来越难了。视频中她分析了北京的高考一模试卷的内容,考的知识点大多数结合了跨学科运用,不再用以往的单一学科认知考核。

视频中可乐老师还分析了,现在的考试变难,不只是高考,连小学、初中的考试都在趋向变难。不单单是跨学科的知识理解和运用,还可能会有跨年级的知识应变考核。

这就是家长在吐槽的:不补课怎么能行,学的一粒沙,考了撒哈拉。

而张可乐校长在视频最后给出的建议,不是让大家去补习,而是做两个动作:一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大量阅读,提升知识面。

《好东西》里小孩说:我正直勇敢有阅读量,我可怜什么!

1️⃣

从教育部近期动作看,校外学科培训对于整个教育改革是有阻力的。

很多人在吐槽监管行为,不是因为教培机构在实际行动上给了孩子多少有效的辅导结果,而是因为监管影响了很多人的营生。

在我们反对校外培训的时候,有人会认为校外培训在很大程度上贡献了GDP,也在很大程度上贡献了就业机会,更甚的说校外培训给教育带来了更大的公平。

如果事实真的像教培人所说的那样,那么国家为什么会打击这个产生这么多积极作用的行业。

在一个经历过多年教培行业的从业者视角看,校外补习有效,但仅仅对小部分学生有效,从整个补习环境看,这样的效率是极低的。如果仅仅因为这个极低的效率而把整个教育环境带到一种不补不可的内卷绝境,这是不利于教育的长远发展的。

现在教育部在监管学校的违规教学行为和校外培训机构的违规行为,遵循的宗旨就是继续落实“育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

再从现在大量的大学毕业生毕业无法就业的环境看,教育低效是我们现在面对的重要挑战,所以在文章开头,我们看到的这个考试内容“难”的说法,并不是难,而是我们已经对教育形成了一种固化的认知,也就是学什么考什么然后毕业做什么。

但是社会和生活并不是按照我们的既有认知出现问题,所以现在的教育改革,是在把单一的考试能力转变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家长只有了解教育改革的初衷和目的,才能理解和改变对现在教育问题的看法。

我们不能因为现在的就业市场上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就不配合教育改革的行动。就像我们不能因为知道有的疾病是难治之症,我们就不去锻炼身体和保持健康的生活一样。

所以从整个教育环境看,传统的应试、刷题,或许可以得高分,但未必能生活。

2️⃣

当一个项目不再能解决一个问题,那么,这个项目的意义就丢失了。

现在教育改革,就相当于产品要求改变了,如果校外补习还是按照原来的生产流程和模式去生产一个产品,最终只有无法交付的结果。

很多家长分享孩子跟着学校老师学,成绩确实很弱,到校外补习以后,成绩上来了。

确实,没有到升学的关键节点的考试,我们或许看到孩子在成绩上的变化,因为考试内容没变。但如果真如文章开头说的,所有关键节点的考试对跨学科综合能力运用的考核比较广泛,到那个时候才发现以前的补习完全无效就追悔莫及了。

我们知道,校外学科培训机构之所以能够这么轻松搭建起来,是因为所有老师都是“过来人”,他们可以用老一套模式来直接解决应试问题。

或许很多人都会反驳,既然这样,学校为什么不改变教学模式或者教学方式。确实,这个行动也是迫在眉睫的。

但我想说的是,我们不能因为学校进步慢,家长就去饮鸩止渴。如果校外学科培训还是以纯粹的刷题、背知识点的方式来延伸,那也不能解决考试改革带来的难点。比如我们不能因为专业医生给的医疗方案疗效慢,就在外面到处找偏方。

再回到我们所有家长让孩子参加校外补习的目的——让孩子上个好大学——来讨论。现在网上不少的新闻在说大学老师学术作假,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案例不符合实情等等。如果我们的孩子仅仅能够应试,那么他能够判断大学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吗?

再往后看,现在毕业无法就业的学生,也不少是高学历的,他们不也是参加校外补习内卷的过来人吗?他们得到高学历就真的能够满足家长的就业目标了吗?也不见得。

不是劝你不努力,而是劝你不要盲目努力和无效努力。

有多少学生在外参加补习不是为了解决家长自身焦虑的,这样的自我安慰,得到的结果就是孩子付出了更多的时间,却对学习越来越没有兴趣。

在小红书或者其他媒体平台可以看到很多家长分享的一些报补习班的经历,有的成绩越补越差,有的补得孩子越来越厌学,也有的老师蹭时长等等。

哪里有焦虑,哪里就有市场,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欺骗,这是市场特性。

我在讨论校外补习无效,不是觉得它不能提高孩子的成绩,而是它不再对未来的教育目标有效。就像我相信刻意练习有效,但我们得想清楚目标和解决什么问题。

3️⃣

写在最后

不要觉得教育部的人都那么傻,以为他们拍拍大腿就做出市场监管和教育改革的决策。我们批判教培市场监管和考学改革不合理,那是因为我们站在我们自己的立场,而不是整个教育环境和未来发展的立场去看。恰巧,他们是。

我说的未必是对的,但我始终相信一句话:面对你无法改变的,就改变自己吧。

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改变人生。这句话没有过时,但理解方式不再一样了。

DeepSeek比我们拥有更全面的知识,但发明它的是我们人类,使用它的也是人类。使用者对它功能的转化又是千差万别,所以并不是你拥有了多少知识就能改变命运,而是你用了多少知识和方法改变命运。

校外学科培训,会越来越无效,既因为接下来它越来越难实现追分,也难培养个性化的学生。个性化,是不能量产的,不能量产的,教培机构就会很吃力。

ps:个性化≠一对一

你觉得呢?

3 阅读:1854
评论列表
  • FCY 17
    2025-04-16 18:22

    照这个理校内的大锅饭更无效了

    用户10xxx32 回复:
    [点赞][点赞][点赞]
  • 2025-04-20 16:53

    大哥,初高中学的是基础,基础的东西你就是过二十年变化也不大,东西还是那样东西,方法还是那些方法,你如果说补课没有只会出现在大综合的那些题上,也就是最后那一两题,靠的是运气和天赋

  • 2025-04-19 22:22

    那么看孩子跟不上就躺平等着上技校?[呲牙笑]

  • 2025-04-16 20:43

    观点一点深度也没有,毒品买卖也能增加GDP,但是国家依然不允许,打击培训机构跟有没有经济效益关系不大。还有的人认为有教培存在就加大焦虑,可这不是本末倒置么?没有考试还哪有培训?所以说,真实的原因也许我们无从得知,但是,打击教培机构和培养优秀孩子真的是关联性不大。。。

  • 2025-04-17 16:56

    补课,是家长个人行为,任何人,任何部门,没有权利干涉,大不了,到家一对一。

  • 2025-04-15 22:14

    我们学校和家长在重视知识和技能的教育的同时,切不可忽略了对孩子做人和道德品行的培养,只有扎下做人的根,才能避免孩子沉迷堕落、走上邪路、违法犯罪,孩子才能真正成才! 传统优秀文化经典、好书《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了凡四训》、《寿康宝鉴》、《百病寻源记》等;传统文化光碟巜圣贤教育改变命运》,是做人的根,是重中之重的经典和好书,值得用来教育孩子,受用一生。可在网上搜看,也可以在网上各种购物平台上购买并送到家。 孩子学了做人的道理,扎下道德品行的根,就会懂得因果关系(明因识果),知道干坏事、违法犯罪后,就会产生不好的果报,从而自觉断除恶因,避免恶报。这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2025-04-15 12:48

    能考上名牌大学的毕竟是少数学霸,真正自觉性强主动学习思考的学霸,在如今互联网时代,根本不需要校外补课!真正需要校外补课的是小学和初中基础差的学生,尤其是小学基础差的学生。因为小学的语数英基础知识是每个孩子必须学会且需要运用于一生的知识!这个才需要补课!而为了中考高考补课的意义不是很大,最多对于学习能力中等或自觉性差的孩子有效果!

  • 2025-04-19 06:29

    还梦想家长给老师送礼?独家垄断的时代回不来了!

元化玩转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