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劳模群体的嬗变:苏联时期义务星期六运动

涛涛评历史 2023-10-16 02:32:01

国内劳模群体的溯源:苏联时期义务星期六运动

苏联劳模群体的变迁影响着国内劳模群体的嬗变。苏联在 20 世纪 20 年代至 30 年代期间,先后开展了共产主义义务星期六运动、突击运动、衣佐托夫运动和斯达汉诺夫运动,其中斯达汉诺夫运动的影响最为广泛和深入。苏联最初将生产运动中产生的新人称为“突击手”,随后将他们统称为斯达汉诺夫工作者,并召开了全苏联斯达汉诺夫工作者会议。

共产主义义务星期六运动是苏联选树劳模的肇始。1919 年春,苏联面临着国内反革命武装和外国武装干涉者的多方压力。莫斯科嘉桑铁路员工中的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为了保卫革命胜利果实,提高铁路运输效率,主动提出在完成自身工作后,自愿再做六小时义务劳动。到 1920 年 5 月1日,全苏联开展了共产主义星期六的义务劳动。共产主义义务星期六运动展现出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劳动态度,其中涌现出的积极分子是劳模的原型。

在突击运动和衣佐托夫运动中涌现出的积极分子被称为“突击手”。1925 年12 月,苏联召开了共产党第 14 次代表大会,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随后,苏联在工业部门开展了突击运动,其中涌现出来的生产能手被授予“突击手”的光荣称号。突击手是指被临时组织起来从事艰苦费力或紧急任务的人。到1927-1928 年期间,苏联开展了衣佐托夫运动,突击手的内涵转变为若干工人(以共青团员为主)组成一队,按时完成或超额完成指定任务。他们不仅工作努力,而且不喝酒、保持全勤、致力于降低产品成本。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1928-1932)完成后,为进一步增加生产量,开展了斯达汉诺夫运动,从中涌现出大量斯达汉诺夫工作者。斯达汉诺夫是苏联顿巴斯中央伊尔敏诺煤矿的采煤工人,他掌握和利用了新技术,合理组织了劳动安排,在一个夜班时间创造出超过技术定额 14 倍的采煤新纪录。斯达汉诺夫被“发现”后,斯大林决定发动斯达汉诺夫运动,要求苏联各行各业向斯达汉诺夫学习,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新纪录。随后,苏联各行各业的工人纷纷响应斯大林的号召,开展斯达汉诺夫工作者运动,涌现出大批斯达汉诺夫工作者。在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即将结束之时,工业中的斯达汉诺夫工作者和突击手达 280 万人,约占工业工人总数 1/3。此外,苏联还出现了包工队、共青团工作队、工作班、工作日、工作周、工作旬,以及“双定额”运动和“多面手”运动等多种劳动组织形式。

为表彰斯达汉诺夫工作者,苏联召开了全苏联斯达汉诺夫工作者会议,斯大林发表重要演说,称赞斯达汉诺夫工作者拥有先进技术。1935 年 11 月 17 日,斯大林在第一次全苏联斯达汉诺夫工作者会议中发表演说,指出斯达汉诺夫运动是与新技术相联系的,斯达汉诺夫工作者是些有文化素养与技术素养的人物,他们善于利用时间,打破陈旧的技术定额,创造新的更高的技术定额。 ②苏联通过开展斯达汉诺夫工作者运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整个工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82%,高出计划指标的 1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