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美俄高级官员18日在沙特利雅得闭门会谈的余波持续震荡,这场未邀请欧洲国家参与的对话引发跨大西洋关系剧烈震动。央视新闻证实,法国总统马克龙与英国首相斯塔默将于下周紧急赴美,与特朗普政府展开关键磋商。
华盛顿与莫斯科的谈判代表在沙特首都达成初步谅解备忘录,这份未公开的文件涉及停火线划定和战后安全架构。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在会后记者会上强调"任何最终协议都需当事方签署",但欧洲议会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贝伯特在社交媒体直言:"备忘录里的军事部署条款直接涉及波兰和罗马尼亚领土,可我们连谈判桌的照片都没看到。"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资料图)
欧洲内部的分歧在危机面前暴露无遗。法国总统府消息人士透露,巴黎紧急峰会期间,八个与会国对是否派遣维和部队产生激烈争执,最终勉强达成"三个月内组建万人快速反应部队"的折中方案——这个数字仅相当于乌克兰战场日均弹药消耗量折算的兵力需求。
大西洋两岸的信任裂痕持续扩大。美国防长赫格塞思上月要求欧洲盟国将防务开支提升至GDP的5%,西班牙立即回绝称维持2%目标。这种矛盾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演变成公开对峙:英国首相斯塔默宣布考虑向乌克兰派驻工程兵部队的同日,意大利总理梅洛尼的专机已降落在安德鲁斯空军基地。这种各自为政的外交行动,暴露出欧洲协调机制的严重失灵。
军事专家注意到,美国陆军第101空降师近期在立陶宛举行实弹演习,参演兵力较去年同期增加47%。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德国联邦国防军库存的155毫米炮弹仅能维持高强度作战11天。这种安全依赖的失衡状态,使得特朗普政府在与俄方谈判时握有更多筹码。
美国防长赫格塞思(资料图)
法国在危机中展现出特殊作用。马克龙总统两周内两次召集19国领导人会议,推动建立"欧洲安全倡议"新机制。这个涵盖加拿大和北欧国家的联盟,试图在北约框架外构建补充性防御体系。爱丽舍宫内部文件显示,该机制计划在六个月内建立联合防空指挥中心,并启动"欧洲版铁穹"反导系统研发项目。
英国的外交转向同样值得关注。斯塔默首相在赴美前突然访问基辅,承诺提供3亿英镑专项基金用于黑海航运保护。这种单边行动引发欧盟委员会不满,发言人马默斯强调"任何对乌援助都应通过欧洲和平基金协调"。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折射出后脱欧时代英国在欧洲安全格局中的尴尬定位。
俄罗斯方面的战略定力令人侧目。克里姆林宫消息人士透露,普京总统在瓦尔代俱乐部闭门会议上指出:"现在谈判桌上放着两份菜单,欧洲人既不在华盛顿的包厢,也没收到莫斯科的请柬。"这种精准的外交攻势正在分化欧洲阵营——匈牙利总理欧尔班近日公开呼吁"重启北溪管道谈判",而波兰则宣布将俄白边境的驻军增加至历史峰值。
历史学者指出,当前局势与1973年石油危机时期有惊人相似:美国当年单方面与中东产油国达成协议,将欧洲置于能源危机前沿。如今在乌克兰问题上,华盛顿再次选择与莫斯科直接对话,这种"越顶外交"正在动摇二战以来形成的跨大西洋安全架构根基。
俄罗斯总统普京(资料图)
德国马歇尔基金会最新民调显示,58%的欧洲受访者认为"美国已不再是可靠盟友",这个数字较三年前上升21个百分点。与之形成对照的是,北约总部正悄悄修订《集体防御指南》,新条款规定"非战略核武器使用需成员国全体同意"——这实际上为美国单边行动设置了法律障碍。
在布鲁塞尔的外交圈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我们正在见证地缘政治板块的剧烈碰撞。"当法国总统专机即将降落在安德鲁斯空军基地时,英国首相的幕僚团队正在最后核对访美行程表。这两个传统欧洲大国的华盛顿之行,或将决定旧大陆在未来国际秩序中的坐标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