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注间充质干细胞后,人体究竟会发生哪些变化?

白亦谈养护 2025-04-17 02:51:43

干细胞具有归巢性。当机体遭受损伤时,干细胞会自发去向损伤部位,这就好比干细胞身上装上了一个GPS,能无时无刻的指引它到达目的地——机体损伤后需要修复的部位。也就是说,干细胞会在需要它的组织部位“安家”。

间充质干细胞是目前临床上应用广泛的一类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成各种细胞类型的能力,在免疫调节和再生治疗中发挥关键作用。今天我们通过真实的临床案例一起来看看,临床输注到人体内的间充质干细胞“安家”之后,人体会发生哪些变化。

图1:MSCs在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RA,类风湿性关节炎;T1DM,1型糖尿病;MS,多发性硬化症;SLE,系统性红斑狼疮;IBD,炎症性肠病;SS,干燥综合征

临床输注间充质干细胞后,修复了受损关节

类风湿关节炎(RA),又被称为“不死的癌症”,是一种以关节为特点的慢性自体免疫疾病。类风湿关节炎是由人体的免疫系统不正确地袭击自身的组织而引起的。RA引起的发炎还会对机体其它部分造成损伤。

由于医疗技术的进步,科学家发现可以用MSCs来临床治疗类风湿。干细胞拥有可以转变成身体里的任意一个细胞的功能,能够在体内找到并修补损伤的器官,并经静脉注入。在临床治疗RA的时候,干细胞可以帮助损伤的组织愈合,减少痛苦,提高运动能力。此效应可能是由于基质细胞具有抗炎性。

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可减少促炎细胞因子如TNF-α和干扰素-γ(IFN-γ)的产生,同时增加抗炎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0(IL-10)和IL-4的分泌,这些特征表明MSCs可能是临床治疗RA的新兴选择。研究结果还表明,MSCs可通过抑制Th17细胞,减少炎性细胞因子,上调Treg细胞等不同机制改善RA。

图2:MSCs通过调节T细胞改善RA

2019年的研究报告了使用自体间充质干细胞临床治疗难治性RA患者,所有9名参与者接受静脉注射1×10^6个自体MSC/kg的临床治疗后,RA的症状均有所改善。

同年,陕西省某医院细胞治疗中心进行了一项临床I/II期试验,对64名难治性RA患者进行治疗。这些患者接受40ml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临床输注治疗,结果显示血清学标志物和症状有所改善,并且没有严重的不良事件。

综上所述,这些数据表明,MSC细胞疗法是RA治疗的一种希望,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有效的预防疾病进展。

临床输注间充质干细胞后,重建了内源性胰岛素的分泌功能

I型糖尿病(T1DM)是一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自身反应性免疫细胞导致完全胰岛素缺乏。I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会攻击并破坏胰腺的β细胞,一旦β细胞被破坏,胰腺将不再产生胰岛素。

间充质干细胞具低免疫原性、免疫调节作用、抗炎作用和抗凋亡作用等特性,能通过提供由旁分泌因子分泌或细胞外基质沉积驱动的支持性微环境,促进胰岛β细胞的再生,保护内源性胰岛β细胞免于凋亡,并改善外周组织的胰岛素抵抗。

发表在《Systematic reviews》上的一篇综述,通过荟萃分析系统评估了间充质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I型糖尿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接受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50名患者中,5名患者获得良好疗效,达到一段时间不需要注射胰岛素的效果;其中23名参与者的每日胰岛素总量(TDD)降低,并且在这些患者中未观察到不良反应。Meta分析显示,间充质干细胞治疗I型糖尿病是有效的。

通过前期筛选,文章最终纳入了35项间充质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I型糖尿病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干细胞移植与I型糖尿病的改善相关。

2016年的文献对42例T1DM患者随机进行UC MSCs移植治疗。在临床治疗后的1年内,患者空腹血糖降低,对每日胰岛素的需求降低。基于这些结果,可以看出UC-MSC疗法是安全的,并且可以改善T1DM患者的症状。

临床输注间充质干细胞后,修复了受损的神经系统

多发性硬化症(MS)是一种复杂的神经系统疾病,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脱髓鞘疾病,患者通常会丧失运动、视觉、感觉以及协调的能力。这种疾病主要是由于自身反应性T细胞导致CNS的脱髓鞘和进行性神经变性。目前的临床研究表明,尽管药物治疗有助于减少这些患者的MS发展或减少残疾,但它们会导致严重的副作用并且不会逆转MS的表现。

2020年,一项双盲、随机对照试验报道了鞘内注射(IT)和静脉注射(IV)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10^6/kg)治疗48例进行性MS患者。该研究将参与者根据注射方法(IT或IV)分为三组,并接受单次输注BM-MSC或假注射,研究结果表明接受输注BM-MSC治疗后,患者的病情显示出积极的结果,并且没有观察到严重的不良反应。

同年,美国纽约州纽约市蒂施多发性硬化症研究中心进行的I期开放标签临床试验中,对20例进行性MS患者每12周鞘内注射自体BM-MSC神经祖细胞(NPs)治疗,共3剂(1×每剂量10^7个细胞),临床结果表明鞘内MSC-NPs干预安全且耐受性良好。此外,肌肉力量和膀胱功能分别得到改善,并且没有观察到与鞘内MSC-NP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或住院治疗。

临床输注间充质干细胞后,调节了紊乱的自身免疫功能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导致抗体-抗原免疫复合物沉积在各种器官中。可以说,系统性红斑狼疮是患者体内免疫功能紊乱,大量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产生,造成多系统和多器官的损害。

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临床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巨大潜力,其强大的组织再生、抑制炎症及免疫调节等特性能精准靶向SLE的多条发病机制,达到“一石多鸟”。

2022年,《中华风湿病学》杂志发布一项干细胞治疗的专家共识,《异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专家共识》。

其中明确表示,多项临床研究已证实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安全且有效。目前全世界约有1500多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接受了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异体间充质干细胞临床治疗重症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有效率达60%,使重症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5年病死率从原来的35%~45%下降至16%,且迄今为止未观察到移植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大提高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疗效,改善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临床输注间充质干细胞后,修复出了炎症的肠道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胃肠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IBD主要是由遗传易感宿主对致病微生物的不适当和持续的免疫反应引起的。

干细胞疗法是一种新兴的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手段,其通过免疫调节和免疫重建等机制缓解黏膜炎症。目前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的干细胞主要有造血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主要方法有干细胞移植(自体或异体)及局部注射。临床研究证实干细胞移植对难治性炎症性肠病有一定效果,并能够使部分患者长期维持缓解。

一些研究表明,MSCs治疗IBD的治疗潜力可以恢复上皮屏障的完整性。2016年,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临床医院消化内科的3期临床研究中,212例患者中120例患者接受AD-MSC临床输注治疗。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治疗后第24周症状得到缓解,该结果表明MSC治疗C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018年2月吉林某医院消化科SAGYNBAEVA等对炎症性肠病实施干细胞疗法干预后,发现在慢性复发性和持续复发性炎症性肠病患者缓解期持续时间均有延长。

证实干细胞疗法相比于传统疗法在缓解炎症性肠病活动性和降低自身抗体集中度方面更胜一筹。

HU等对34例中严重炎症性肠病患者进行干细胞移植,发现相比于基础干预对照组而言,移植组患者反应良好,深部溃疡及广泛肠道炎症均有明显改善,Mayo评分显著下降,且没有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临床输注间充质干细胞后,修复了受损的肝脏

几十年来,针对肝脏疾病已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旨在为肝硬化和肝衰竭患者提供肝移植的替代方案。日前,Seminars in liver disease杂志上发表的综述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减少肝脏炎症,改善肝功能,并降低感染发生率,有助于改善失代偿性肝硬化、慢性加急性肝衰竭等严重疾病。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肝细胞广泛纤维化、变性、坏死,形成再生结节和假小叶,导致正常肝小叶结构和血管结构被破坏,肝脏结构以及功能都受到了破坏,随着疾病进一步发展,会出现肝性脑病、肝衰竭和多种并发症。

迄今为止,已经有很多研究证明,干细胞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分化为具有一定活性的肝细胞,参与肝功能的恢复和重建,从而达到治疗肝脏疾病的目的。目前,多学科的研究显示,干细胞疗法对肝脏纤维化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而且,随着对肝脏疾病的治疗不断深入,干细胞疗法必将成为广大肝脏疾病患者的福音。

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由于其安全易获得,高增殖能力和多能分化能力以及抗炎和免疫调节特性等有益特性,在修复人体、优化健康和各种疾病的临床试验和治疗中具有显著意义。除此之外,它们的低致瘤作用以及低免疫原性使得这些细胞成为临床治疗多种病症和再生疗法的新兴选择,也在人类对抗衰老的研究中展现出显著的积极意义。相信随着研究的逐步加深,间充质干细胞疗法将会被应用到更多的领域,造福患者,以及更多重视健康的人群。

参考资料:

[1]Shining the light on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 therapy in autoimmune diseases

https://stemcellres.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3287-022-02782-7

[2]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odulate allogeneic immune cell responses.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5494428/

[3]Regulatory effect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on T cell phenotypes in autoimmune diseases.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3859701/

[4]Amelioration of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rheumatoid arthritis following treatment with autologous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 successful clinical trial in Iran.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0551438/

[5]Efficacy and Safety of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 therapy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 patients: a prospective phase I/II study.

https://www.dovepress.com/efficacy-and-safety-of-umbilical-cord-mesenchymal-stem-cell-therapy-fo-peer-reviewed-fulltext-article-DDDT

[6]One repeated transplantation of allogeneic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in type 1 diabetes: an open parallel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4112266/

[7]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 with autologous bone marrow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established type 1 diabetes: a pilot randomized controlled open-label clinical study to assess safety and impact on insulin secretion.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6628416/

[8]Neural stem cells derived from primitiv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reversed disease symptoms and promoted neurogenesis in an 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 mouse model of multiple sclerosis.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4503569/

[9]Beneficial effects of autologous mesenchym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active progressive multiple sclerosis.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3253391/

[10]Phase I trial of intrathecal mesenchymal stem cell-derived neural progenitors in progressive multiple sclerosis.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9449193/

[11]Efficacy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animal models of lupus nephritis: a meta-analysis. Stem Cell Res Ther.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2019582/

[12]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active and refractory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 multicenter clinical study.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4661633/

[13]Long-term safety of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transplantation for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 6-year follow-up study.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7270729/

[14]A novel therapeutic approach for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by exosomes derived from 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to repair intestinal barrier via TSG-6.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4051868/

[15]Enhancing epithelial engraftment of rat mesenchymal stem cells restores epithelial barrier integrity.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9291714/

[16]Expanded allogeneic 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Cx601) for complex perianal fistulas in Crohn’s disease: a phase 3 randomis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trial.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7477896/

[17]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 treatment for Crohn’s diseas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8873511/

[18]Nevens F, van der Merwe S. Mesenchym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Liver Diseases. Semin Liver Dis. 2022;42(3):283-292. doi:10.1055/s-0042-1755328

链接: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6049782/

[19]Bin Chen,Long Pang.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patients with viral hepatitis-induced liver cirrhos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Euro Jour of gastro&hepatology,2019(31):1283-1291.

链接: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1206409/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