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一脸怒意,大声宣布:“谁胆敢伤害我们大汉王朝的使者,我非得派出大军,把他们给一锅端了!”
到底是谁吃了熊心豹子胆,连大汉王朝的使者都敢下手?没错,干这事儿的就是那个挺有名的大宛国。
后来,汉武帝派大军把大宛王国给征服了,并且在那片地方搞了个大省,对我国特别重要。猜猜是哪个省呢?
汉武帝眼光长远,不远万里出征,这事儿明摆着。
【怒斩大汉使者】
看看咱们国家从古到今的历史,北方的游牧民族经常是个大问题。就像汉朝那会儿的匈奴,差一点儿就把汉高祖刘邦给团团围住,西汉王朝眼瞅着就要玩儿完。
匈奴人靠着他们灵活的骑兵队伍,瞅准西汉王朝在恢复元气的时候,趁机抢占了好多地方,就像西域那一带。
汉武帝刚坐上皇位那会儿,西域这块地方早就是匈奴的铁杆后盾了。
现在的大汉王朝,北边、西北和东北那三块地方,全让匈奴给占了,情况挺糟糕的。
汉武帝心里明白西域的重要性,为了摸透那块地方的情况,好打过去,他派张骞去西域走了一趟。
张骞在外头奔波了十多年,终于从西域回到了家乡。这一天,汉武帝盼了好久好久,心里头还琢磨着,这家伙怕是回不来了。
张骞说,西域那地方真棒,有好多中原见都没见过的好东西。
汉武帝听了之后,心里头特别痒痒,琢磨了好几年。后来,他让大汉的猛将霍去病亲自上阵,带着大军一路冲杀,硬是把河西走廊给打通了。这一战,为日后占领西域铺平了道路,作用可大了去了。
西汉那时候老跟匈奴打仗,正好是卫青和霍去病在战场上最风光的时候。
要是打算跟匈奴大打一场,那肯定得带上骑兵,而且马儿不能只是普通的,得挑些身强体壮的,这样才能在战场上更占优势。
根据张骞带回的消息,汉武帝了解到大宛国有很多好马。那些马个头大,身体壮,非常适合用来建立厉害的骑兵队伍。
张骞讲起,他之前去见大宛国的国王时,那国王早就听说过西汉王朝的威名,心里头还琢磨着要和西汉建立友好往来呢。
既然情况如此,汉武帝肯定会派人去好好交涉一下,同时顺便买些好马回来。
为了显示真心实意,汉武帝下令打造了一匹雄伟的金制骏马,目的是向大宛国王传递这样的信息:“咱们西汉那可是实力强大、财力雄厚,你要是聪明点,就把好马卖给我们吧。”
于是,西汉的使臣们意气风发地抵达了大宛,顺利见到了那里的君王。
当西汉的使者提议要买大宛国的好马时,大宛国王态度很明确,直接回应:“咱们这儿的马,既不卖也不白给,你们还是打道回府吧。”
西汉的使臣听完这话,一脸惊讶地说:“你得想好了,我们代表的是强盛的西汉帝国!”
大宛国的国王听完之后,还是一点反应都没有。西汉的使臣们一看这架势,心里头那个火啊,觉得自家大国威严被小看了,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就把那匹珍贵的黄金马给砸了稀巴烂。
这匹原本打算送给大宛国王的黄金马,现在看来人家根本不买账,留着它也没啥意义了。
大宛国王瞅见那黄金马被砸得不成样子,心里头火直冒,觉得这是明摆着挑衅他。一怒之下,他干脆利落地把西汉那些使者全给处决了。
汉武帝一听说派出去的使者全遭了毒手,立马就出现了开头那事儿。他们这么不识抬举,那就别怪咱不客气了,得用“德行”来让他们长长记性。
【首次远征】
大宛国的国王心里也盘算过这事儿可能带来的麻烦。要知道,那时候的大宛国,就在现在的乌兹别克斯坦那块地方,离西汉的京城长安,远得可不是一星半点。
而且这条路还不是直达的,得绕个大弯从西域那边过来,所以大宛国王心想,汉武帝应该不会为了打自己,费这么大劲跑这么远吧。
自古以来,远征打仗的事儿真不多见,主要是费用太高了,再说后勤供应这块儿也是个大难题。
但在汉武帝看来,这次远征相当有价值。一来能顺便让西域那些国家臣服,二来呢,就是想弄到大宛国的汗血宝马,真可谓是好处多多。
所有事情都安排好了,汉武帝就让他的姐夫李广利统帅大军,踏上了远征的路途。
李广利头一回带兵远征,结果真是让大汉王朝颜面扫地。为了搞定粮食的事儿,李广利他们没辙,只能找西域那些小国帮忙。那些归顺了西汉的小国,也都老老实实地把粮食给送上了。
碰到那些不肯交出粮食的小国家,李广利就会带兵去攻打。要是打胜了,他们就有粮食可吃;要是打输了,那就得撤退,再去另找目标。
就这样,李广利他们好不容易走到了大宛国东边边界的郁成城。这时候的汉军,真的是累成狗了,一点力气和精神都没有。
打完那一仗,汉军输得一塌糊涂,灰溜溜地回来了。李广利瞅着这情形,叹了口气说:“就连攻个边陲小城都这么吃力,攻打整个大宛国那更是别想了。”说完,李广利就领着汉军撤退了。
他们回去一看,整个队伍的人数只剩下刚开始出征时的一小部分,啥好处没捞着,自己还损失惨重。更别提,这事儿还折腾了整整两年。
李广利心里明镜似的,知道自己要是实话实说,铁定得挨重罚。所以他就跟汉武帝说:“这次出征走得忒远了,粮食跟不上,士兵们老得饿着肚子上阵拼杀。”
因此,考虑到安全问题,我就先带着大家撤回来了。
等粮食充足了,援军也到位了,咱们再去攻打大宛国吧!
汉武帝一听这话,火冒三丈,厉声道:“你胆敢回来,我绝不留情,把你们全给灭了!”于是乎,李广利率领着剩下的残兵败将,龟缩在河西走廊的边儿上,再也不敢露头。
尽管花了大钱,并且那会儿正跟匈奴打着仗,汉武帝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没有撒手不管。
【再度远征】
接着,汉武帝拉起了六万人的大军,里头骑兵步兵各占一半,另外还带了十多万只家禽做后勤。这次出征,那真的是准备得满满当当,人数多,物资也充足得很。
汉武帝对李广利下了死命令:“这次攻打大宛国,要是还拿不下,你就不用回来了。”
李广利一看这架势,也变得严肃认真了,紧接着,他们发动了第二次远征。
这次西汉王朝的军队真的太强大了,让西域的好多国家都吓得不敢乱动。它们都老老实实地把自家的粮食拿出来,献给汉军。但有个小国,偏偏就是不肯屈服,这个小国是谁呢?就是轮台国。
可能这个国家还不清楚西汉王朝的实力有多强,所以他们打算先帮大宛国探探路。
李广利看到这情况,心里头直犯嘀咕:“上次你硬气到底,不肯投降,也就算了。这回咱们这边势力这么大,你咋还这样呢?再不动手收拾你们,实在说不过去了。”
李广利带着大军向轮台国发起了进攻。轮台国确实是个小国,跟强大的汉军比起来,那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打了几天硬仗后,汉军把轮台这个小国家给打垮了。但李广利觉得,仅仅做到这一步还不够。
为了让那些心怀不轨的国家安分守己,李广利采取了很激烈的行动。
以前,只要是轮台国的人,一个不留,不管啥原因都得杀掉。李广利这就是在给其他小国放话:“敢跟大汉王朝对着干,这就是你们的下场!”
真没想到,李广利也有那么一回不含糊,跟他那个“窝囊将军”的外号实在不太搭边!
搞定所有事情后,李广利率领着大军又一次抵达了大宛国的东边边界。
这次,李广利没选择先打郁成城,而是直奔大宛城。大宛国的都城就在那儿,只要把这地方给占了,剩下的地方也就好办了,不用费太大力气就能拿下。
大宛国确实挺狡猾,他们早早就挖了一条差不多有四米深的宽沟来当护城河。
后来李广利了解到,大宛城里头压根儿没水井,他们日常饮水全靠从城外弄进来。所以,李广利干脆下令,把给大宛城供水的路子给掐断了。
接着,李广利瞅准时机,让手下士兵赶紧搭建起攻城的家伙。本来这场仗挺难啃的,但由于把城里水源给掐断了,所以这攻城战还算挺顺畅的。
现在大宛城里头乱糟糟的,国王还没来得及召集大伙开会呢,就有好多官员自个儿开始琢磨办法应对了。
讨论了一阵子后,有人提议打开城门认输。这时立马有人反驳:“你看那轮台国,最后不也投降了嘛,可到头来还不是被消灭了。”
打不过人家,投降也是死路一条,这可咋整呢?突然有人出了个主意:“要不,咱们把国王给做了?”
有人顿时恍然大悟,有人则一脸困惑。要杀国王的原因其实挺直接,还不是因为他干的那些事儿。想当初,他若是不对西汉使者下手,说不定汉军也不会打到家门口。
好多人听了觉得挺有道理,一合计,干脆就把国王给干掉了。
李广利在外头指挥战斗呢,突然间,大宛国的一帮官员推开门走了出来,手里还拎着他们国王的脑袋。李广利一看这场景,整个人都愣了。
之后,那些当官的开口道:“我们把那个惹事的国王给干掉了,他的脑袋就在这儿摆着。还有啊,大宛国的那些汗血宝马,我们都愿意献上,只求大汉的军队能撤走,给我们留条活路。”
李广利一看这情况,赶紧把攻城的士兵给撤了。那些官员们既然已经想通了,咱们的主要目标也达到了,就没必要再杀下去了。
结果是这样的,大宛国最终臣服于大汉王朝,而他们的国王呢,西汉那边换了个更听话的来当。
后来,李广利带着好几千匹好马凯旋而归,而且还弄回来不少中原没见过的食物,像葡萄就是那时候在西汉被带进咱国家的。
李广利两次跑到老远的地方打仗,顺道把西域那些国家都给摆平了。从那以后,那片区域就有了个新称呼,叫做新疆。
西汉时候,朝廷把西域那些国家都划进了咱中国的地盘,打那以后,那片区域就成了中国永远都分不开的一部分。汉武帝这人有眼光,真是没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