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简朴,77岁老教授王泽霖捐出近亿身家,坦言不够你再提。

文文爱历史 2024-01-21 21:08:20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今日精彩话题,感谢大家的阅览,希望能获得您的 点赞 关注 评论

这是讲述的第5个人物故事(2024.1.21)。

一、2020年,河南“抠门”教授王泽霖,霸气裸捐8208万元

在河南农业大学家属院39号楼的一个老房子里,举目看不到一点现代化的陈设。当房子主人出现时,你也丝毫看不出这位衣着朴素的古稀老人竟有亿万身家!但你更想不到的是,就在不久前,这位老人把毕生科研转化结余的8208万元全部捐给学校。他就是77岁的河南农大老教授王泽霖。

1942年,王泽霖出生于苏州, 作为家中老小,他们一家的生活非常困难,一直靠着姐夫赵福仁周济。赵福仁14岁参加红军,是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洗礼的老革命,也是王泽霖心中的英雄和榜样。王泽霖说,“当年,姐夫顾着一大家子,生活很不容易,但他严格要求自己、艰苦奋斗的作风让我深受教育。”

王泽霖的困境随着考入当年的北京农学院以后才略有改善,但是节俭的习惯却烙进记忆深处。据爱人王五梅回忆说:当年结婚没几天,就发现王泽霖穿的棉裤上居然“打着十几个补丁!”因为有着艰难时期的深刻体会,王泽霖自小就养成了一粒米都不能浪费的观念,同时也立下了“达则兼济天下”的共享理念。

1967年,王泽霖以优异的成绩从北京农业大学毕业,进入山西临汾的兽医院工作,工作几年后,他又考取了南京农业大学的研究生,继续研究兽类传染病!

我国是世界第一养禽大国,疫病一直是我国养禽业和食品安全面临的最大挑战。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内集约化养殖业兴起,鸡瘟等老病频繁暴发,禽流感、法氏囊病等新病相继传入,严重危及我国养禽业发展。由于技术瓶颈,我国种鸡场、蛋鸡场使用的疫苗主要依赖进口,每年大量的外汇流入国际禽病防疫巨头的口袋。

谁能打破这一状况,谁就能为我国家禽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很多人为此孜孜不倦。1984年初,王泽霖来到河南农大,就挺身而出,为了早日研发出来疫苗,他废寝忘食。和很多人不同的是,王泽霖很早就创新性开展了产学研协同创新,采取和企业合作的形式实现了滚动发展,走出了一条以服务生产促教学、科研,以教学和科研提升服务能力的良性循环道路。

1984年,他来到了河南农业大学任教,从此与它产生了不解之缘!那时候的国家实施改革开放,国内的养殖业刚起步,但也面临重大问题,鸡瘟,禽流感一波又一波,严重的时候,一个镇子上的鸡都无一幸免,王泽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解决的方法也有,那就是给小鸡打疫苗!但当时国内根本就没有疫苗,疫苗都需要从国外高价进口,养殖户根本就负担不起!

35年来,他没向国家申请一分钱经费却凯歌高奏,不仅获得3项发明专利,还获得12个新兽药证书,他独创的产学研一体化道路,通过跟企业合作,走上一条以服务生产促教育科研,再以科研成果提升服务能力的良性循环道路,而且他还创立浓缩灭活联苗研发平台,他的每一项研究都紧跟生产需要,成果转化率达到了100%,平均每年为社会增加100多亿的经济效益!

与此同时,科研转化效益也与日俱增。1985年至1995年期间,当“万元户”都了不起的时候,王泽霖就通过办班、禽病诊疗、化验、为农村养殖户服务等形式,逐步积累资金400多万元。2005年,王泽霖研发的5个兽药证书一次性获企业转让经费500万元,在校内外引起了轰动。2014年初,得知王泽霖教授团队要进行新疫苗的研发,4家企业立即出资1950万元进行资助,条件只有一个——成果优先使用。

王泽霖每一项研究都紧跟生产需要,也因此他的科研成果先后在全国20多家著名生物制品厂规模化生产,成果转化率100%,平均每年为社会增加100多亿元的经济效益,让全国数以亿计的鸡宝宝得以健康成长,成为百姓的餐桌上的放心肉。大河水涨小河满。作为鸡宝宝的“保护伞”,王泽霖和其创办的禽病研究所累计获成果转化费近亿元,目前还有两家上市公司因为使用王泽霖专利技术,需要将每年8%市场销售额作为专利使用费,连续12年支付给王泽霖和河南农业大学。

二、公益事业“挥金如土”,8208万元全部捐赠

他衣着朴素,住的是老破小,骑的是小电驴,穿的是地摊货,他是农大有名的抠门教授,但他对金钱却十分淡薄,有一次他要参加一个学术演讲,穿的衣服都已经洗的发白,也没形了,同事都劝他注意形象,他却说我这一辈子,不是当马医生,就是当猪大夫,现在还一直给小鸡看病,穿那么好给谁看啊?若真的穿一身西装,那也耽误干活啊!

他如今已经80岁了!按照他的实力和资格,配一辆私家车,在聘请个专职司机也是理所当然的,但他觉得没必要,甚至还给自己找了一个很好的理由,说骑着电车可以一路欣赏大自然的风光!他跟爱人至今居住在农大的家属楼里,家中的家具也都非常具有年代感,但他始终没想过去换一套电梯房,换个更好的住处,在他眼中,这样的生活挺好的,他表示非常知足,还说钱要花在刀刃上才值!

就是这么一个对自己抠门的人却在公益事业“挥金如土”。在赚到第一个400万时,他为学校盖起了两座实验楼,还给里面置办了先进的仪器设备!接着用剩余的钱在学校挂牌成立了河南农大禽病研究所!

他所赚到的第一桶金很快就花完了,在他的带领下,禽病研究所直接研发出5个新兽药证书,内蒙古制药厂的厂家第一时间就赶到郑州,跟他谈合作,他试探着伸出5个手指头,对方直接给他转了500万!500万刚到手,他就直接拿出230万改善禽病所的科研条件,又捐出100万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会设立创新基金!

2008年汶川地震后,学校组织捐款,他不仅将手头的2000块现金全捐了,回家之后,就找到爱人,想方设法筹措20万,又给全捐了!这可是当年河南高校中,个人捐款最多的!

三、对于父亲捐出了8208万元,女儿知道后只说了一句话

居功不自恃,名利淡如烟!就是这位凭借研究成果转化,每年最少赚100万的大教授,却对自己特别的抠门,他从不浪费一粒米,一块布,早年出差坐火车,他还会自带小马扎!2020年,王泽霖和老伴商量后,他毫不犹豫地将自己攒下的奖金8208万元全部捐献。他说自己和老伴儿的退休金足够生活,不需要那么多钱。这一决定获得了河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他又将获得的三百万元奖金转手捐献,用于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他的女儿在得知后表示支持,并在微信群里说“向老爸学习,您是我的榜样!”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好多人为了个人私利不择手段,把手伸向单位公款,不惜出卖集体利益谋取个人好处,甚至最后走向违法犯罪的不归路。特别是一些落马官员,在忏悔录里痛哭流涕地写到,为了给子女留下些财产,丧失理想信念,动了不该动的歪心眼。

然而,王泽霖教授却把自己毕生科研成果转化而来的、他个人应得的专利使用费,全部捐献给自己工作的河南农业大学和从事的畜牧兽医事业,彰显了一位科学家高尚的品质和崇高的使命。

王泽霖教授也有子女,他完全可以把这些巨额财产留给下一代,给他们带来优渥的生活,可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一心想着畜牧兽医事业后继有人,给后来者创造更好的科研平台,继续为社会做出贡献。

王泽霖教授是这个时代的楷模,相信他的事迹一定会感染和教育无数人,正因为有了更多像王泽霖教授这样的人,我们的国家才变得越来越强大。

致敬王泽霖教授。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