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手机,体质下滑问题多,家长做好3点应对“新问题少年”

凝妈悟语 2023-03-02 14:46:26

文|凝妈悟语

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很多新的问题,有报道称,留守儿童沉迷手机,催生了“新问题少年”。其实,不仅在农村,不仅是留守儿童,在城市,有家长陪伴的孩子,也同样存在沉迷手机的问题。

过去的问题少年,可能是不学无术、打架斗殴、上墙爬屋、摸鱼掏鸟,现在很多孩子不在外面惹是生非,却躲在家里玩起了手机,一样令人担忧。

孩子们玩手机,主要是玩游戏、看短视频,危害很大

他们一旦有比较长的休息时间,就会三五成群在一起玩游戏,有的玩到凌晨两三点,第二天起床后继续玩,连续玩好几天,都不想停下来。在一些中小学,受崇拜的“偶像”不是学习尖子,而是“游戏大神”,玩游戏的高手孩子,成为团宠。

他们在感到无聊的时候,会用短视频打发时光,一个个视频迅速滑过去,时间很快就溜走了,不知不觉,一个小时、两个小时过去,作业都没来得及做。短视频就像“精神鸦片”一样,偷走了孩子的宝贵时间。

孩子们把过多的时间花在手机上,吃饭、睡觉不准时,也懒于进行室内或室外运动,不想到外面游玩,疏于和周围的亲朋好友交流,学习退居二线。

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体质下滑、心理障碍、学习成绩下降。

湖北一所中学,初三的孩子,有三分之二都戴眼镜。孩子们进行引体向上时,普遍一个都拉不上去。

还有孩子因为受短视频影响,出现早恋、自我伤害、价值观扭曲,缺乏积极向上的青春活力。

一些本来成绩优异的孩子,也因为上课打瞌睡、学习精力不足,最终没有考上理想的高中,家长哀声叹息、孩子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孩子为什么沉迷手机?

手机从最初的通讯工具,发展到现在,已经越来越具有娱乐性,确实很容易让人机不离手。不光是孩子,大人也喜欢看手机。

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数据显示:一个人每天面对屏幕至少150次,平均每6.5分钟看一次手机。

只不过大人还要忙工作,有一定的自制力,不会一直玩手机。孩子自制力差,又没有吃生活的苦,少年不识愁滋味,所以更容易深陷手机中无法自拔。

家中老人、父母,都可能会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孩子开始觉得新奇,就凑过来看,逐渐发现它的趣味性,开始爱不释手。

我们一忙,就把手机扔给孩子。孩子好奇心重,天不怕地不怕,随便拨弄手机,用着用着自学成才,掌握了让自己快乐的密码,从而一发不可收拾,一天不看都觉得难受。

手机内容五花八门,孩子能从中获得各种新鲜体验。手机又能准确捕捉到个人喜好,会根据孩子的情况不断推送感兴趣的内容,不需要像学习那样动脑进行逻辑思考,就可以获得愉悦感。大脑本来就是懒家伙,孩子自然更愿意看手机了。

周围的孩子都在看手机,大家在课后会讨论手机内容,就像我们以前会讨论电视内容一样,如果孩子不看手机,和同学没有共同语言,会感到自卑、会被孤立。本来不玩手机的孩子,为了能和同学和睦相处,也开始玩游戏、看同学们都喜欢看的视频。

孩子生活在手机遍布的社会大环境中,也很难自保其身。

面对“新问题少年”,家长该怎么办?

孩子玩手机,就像我们小时候喜欢玩弹珠、玩沙包、跳房子、跳绳、玩各种土玩具一样,是一种新的社会现象,也是他们的一种娱乐方式。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的生活不能只是学习,还应该有玩乐。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清华大学终身学习实验室研究主任伍珍表示,研究发现,玩乐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对认知、大脑发育、社会性和情绪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

虽然沉迷手机对孩子有害,但完全阻止孩子使用手机并不现实,孩子使用手机也有一定的必要性:他们需要了解这个世界的新变化、新资讯,和现代生活接轨,还要进行必要的社交,和家人保持联系等等。

关键是孩子怎么合理使用的问题,怎么让手机变成一个有益的工具,而不是伤害自己的“毒品”。

我们要跟孩子说明使用手机的弊端和方法

当局者迷,孩子可能没有意识到手机正在悄悄伤害自己,也没有办法从中脱离出来,他需要家长的帮助。

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数据、图片、案例给孩子讲一讲手机对孩子的不良影响,并把孩子沉迷手机前后的身体和心理状态、学习状况、社会交往等具体问题一一讲给孩子听,孩子就会对手机、自己的现状有个清晰的认识。

同时,我们要指导孩子用手机做一些积极有意义的事情,比如用手机学习英语、听书、做益智游戏、了解科普知识、查询需要的资料、拍照等等,孩子发现手机的其他用途,用起来也很有趣,逐渐转移兴趣。

让孩子拥有一项业余爱好

孩子之所以喜欢玩手机,是没有找到比玩手机更有意思的事情。要想办法在他荒凉的土地上种上庄稼,让他拥有其他业余爱好。

可以进行多种尝试,让孩子广泛接触,从中选取感兴趣的事情。比如带孩子去运动、上一个兴趣班、参加一个社团活动、找一个可以定期劳动的地方等等。

在城市里,活动其实很丰富,只要有意识地带孩子多接触,孩子肯定找到一两样感兴趣的事情。在农村,其实也有兴趣班,实在没有,让他爱上劳动、做家务也很很不错,这些都是以后的必备技能。

和孩子一起做好未来规划

孩子之所以舍得浪费自己的时间,是因为常常对未来感到迷茫,不知道将来要做什么,要成为怎样的人,可以提前和孩子一起规划未来,让孩子有憧憬和向往的东西,孩子就知道当下应该做什么工作了。

看到过邓亚萍的引导,感觉很特别。她的儿子很喜欢打游戏,邓亚萍没有否定,而是支持他去打电竞,结果儿子经过实践之后,感觉太累,选择放弃。最后,邓亚萍指导他喜欢上了乒乓球。

我认识一个孩子,初三之前一直喜欢打游戏,在父母的引导下,准备考上最好的高中,于是放下游戏,发奋图强,最终上岸。

制定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孩子看到希望,尝到甜头,就会发手机是绊脚石。

写在最后:孩子沉迷游戏,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因素造成的,父母没有及时引导,导致孩子越陷越深。我们既然认识到游戏对孩子的害处,就不能坐以待毙,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沟通、引导,让孩子找到比玩手机更有价值的事情,尽快走出来吧。

我是@凝妈悟语

两男孩妈妈,10多年育儿经验

陪孩子阅读、英语启蒙、科学启蒙

分享育儿感悟、落地育儿干货

欢迎关注,育儿路上一起前行

0 阅读:4

凝妈悟语

简介:两宝妈妈,专注育儿经验分享,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