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间看到一个小视频,很短,讲了一个故事。韩春明在一次聚会上,点评了程建军的钢琴谈的不够味,程建军急了,就跟他打赌,如果,韩春明能用钢琴弹出个样来,他管韩春明叫声“爷”。结果,韩春明竟然真的弹出样来了,这次,打脸了程建军,不欢而散。
之所以会较上劲,是因为17年前,也是在这样的一个聚会上,韩春明跟程建军打赌,赌约也是一样。结果韩春明输了。
所以才有了这个17年报仇之说。第一次看到这个视频的时候,心里想了两个字:“隐忍”。
也正是出于好奇,就去看了下这部三四年前的连续剧《正阳门下》。
这是一部糅合了商战,人性,讲述了老北京人,在六七时年代的奋斗经历。主人翁韩春明从捡破烂起家,再发展到古玩,汽车,餐饮,建材等领域,终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我不知道北京人,该是怎么样的一个范,在这里,你会看到,看透人生百态的关老爷,看破不说破的春明妈,爱作又自以为是的苏萌,耿直爱妻又为兄弟两肋插刀的涛子,当然,有正能量的,就会有些来陪衬的负能量,程建军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如果按老北京的话儿讲了,就是那种缺德带冒烟的,天天都冒坏水,看了就有种想踹他的冲动。
我们现实生活中,或多或少都能找到这些人的影子,这些人物刻画的都十分的具体,而且立体。就像关老爷说的:死过一回,才看清人生百态。为了钱,有千方百计的要带古玩出国的,有的差点被害的家破人亡的,就是这么的可悲可叹的。
特别有意思的是,这部剧里,有很多情节,不管是在关老爷,还是在破烂侯,还是在春明妈,他们总会有一个习惯,就是不把事情说明白,让你自己想。有种,总要留一手的感觉,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点到为止的心态,常常让我这个吃瓜,摸不着边。
在那样的一个年代,投机倒把是不可取的,但也正是不安分的主人公,在那样的一个条件下,把投机倒把玩转起来,相信这比看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有意思多了。一个不安分的年代,一个不安分的人。
除了韩春明,我想,在商业上,还有另一个人最令人佩服,就是韩春明的死对头,程建军。虽然这是一个满满的负能量的角色,各种使坏,但他有一点不同,敢走不寻常路。
没错,我说的,就是制作假冒的古玩。在各个知青混的风生水起,他却在机关里,无多大作为,在这样的一个场景下,看到了古玩的市场,在商机的驱使下,走上了一条另辟蹊径的道路。他的赝品,媲美于真品,能让破烂侯“打眼”,能上拍卖会,这又是一个多么有能耐的手艺。
当然,作假这行为是不可取的。佩服他,是因为两点,一个善于发现商机,的确是一个大市场。二是手艺极好。只是,走偏了,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我觉得这部剧里如果再加个情节,应该会更有意义。在这部剧里,负能量跟正能量区分的太明显了,如果有个情节,是负能量的回心转意走入正能量,那这部剧的意义就有内涵了,而这个角色最适宜的人,非孟小枣的老公李跃进莫属。
李跃进是那种唯唯诺诺,看似老实巴交,却很容易被钱所驱使容易被带坏,害的郭大爷自杀,不过最终反被聪明误,着了程建军的道。
关老爷设计诈死,最后又在众人争论遗物的博物馆里出现时,说了一句话,从他诈死后到现在发生的事,他都清楚,不论是苏萌扔韩春明戒指,不论是谁去拜他的墓。但没说为啥他会知道。
如果剧情是李跃进,这个也陪伴过关老爷的人,设计成一个忠诚于关老爷,时刻在给关老爷传信,表面看起来在做坏事,而实际早已在大大地正能量氛围里从良了。我想,这故事,不仅情节上更顺畅,意义上也更有深层次了。
只是有一点想不明白,这么一部良心大作,居然没有火的大红大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