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的营养价值丰富,可以增强免疫力,还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成分,是一种很受欢迎的食用菌。
平菇一般是在培养基中生长的,其中用稻草栽培平菇的方式简单。
且这种方法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成功率也高,只需要选择合适的田块,就可以直接在露天种植。
稻草栽培平菇的方法。一般栽培平菇的方法有很多,其中还有用纯木屑或者是草屑等,有不少农户会选择用这些蒲类栽培平菇,不过这些方式需要条件,如果没有温控方面的条件,是无法进行的。
而稻草栽培平菇的方法比较适合全人工管理,并且田块没有白蚁危害或是可以在露天种植。
此方法还可以将收割后田间剩下的秸秆进行处理,在适宜的环境下栽培平菇。
所以许多农户会选择这种方法。
种植平菇的合适时间在每年的9月下旬到次年3月上旬,不过此期间还要根据当地的气候进行具体分析,适合在温度较低的地方进行栽培,每年天气凉爽的时候,气温保持在15℃以内,湿度大一些,温度再升高一点,回暖时期可以在室外露天种植。
稻草栽培平菇也要分为很多步骤,首先选择优质的稻草,将稻草切成比较精细的段,没有杂质,这样栽培果子才会好。
其次就是将选好的稻草先进行晒干处理,晒干后将其浸泡1-2天,之后再打捞出来,然后切成5-10cm的段,然后放到一个大型容器,然后进行翻堆发酵处理。
翻堆发酵一般是在秋冬季节,在头堆的时候,将下边的稻草放361斤左右,上面的堆放300斤左右,分层翻堆,底堆压实,中间松散,上层再压实,翻堆后再淋水。
待7-10天翻堆1-2次切入降低为50-60℃的时候,翻桶发酵到0.5米时,下边翻散,待降温之后,再放上一层,然后再发酵处理,当上面的稻草降温到50-60℃的时候,再进行翻堆处理,现在堆放的稻草也同样需要7-10天降温1-2次。

这12-18天左右需要降温3-4次,发酵后,会形成黑褐色,没有大大块物体的团块状态。
这个时候就是发酵成功了,不过很多人可能会问发酵成功怎么判断?
首先就是闻起来没有浓烈的霉味,其次就是看到颜色块状的。

等到发酵好的稻草充分降温之后,就可以进行播种了,不过在这个之前,还需要把准备好的菌种进行消毒处理。
一般种植平菇用的是蘑菇种子,也就是通过繁殖菌丝控制繁殖能量的方法,让其快速繁殖,然后就可以得到大量的相对稳定健康活力强盛的菌丝体群体。
经过消毒处理后的菌种菌丝比较健康,活力强大,这样能够有效防止杂菌感染,所以受到许多农户欢迎。
接着则是播种,需要将细碎化作物秸秆等与处理好的发酵过的稻草混合搅匀,这样能够防止在制做过程中的局部粘结现象,使两者更加均匀分布。
然后就是播种前浸泡,有应百浸泡过后需要排水,将其装入直径为30cm×高度为50cm左右的编织袋中,装袋后要负重压辊,使其更为紧实一些,这样之后才不会松散。
然后可以进行封口,不要封得太死,这样透气不好;最后要将培养基放入木架中,用蒸汽处理。
这样蒸汽进入袋内后,由于压辊袋内空气被蒸汽排除后,再加热处理后培养基提高温度,然后清凉蒸汽进入袋内后,一直加热至80℃持续5小时,即可。
冷却后撒入菌种,要实现在无菌操作环境中进行,这样不会感染杂菌。
最后就是把撒好菌种培养基放入专门的环境中进行发酵,发酵期间需要注意观察湿度和温度,当相对湿度达到70%至80%之间时,就可以移入培养环境中,对平菇进行调整。
管理细节。在菌丝的扩展过程中,相对湿度与温度是管理最为重要的,因为温度对于平菇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信号,在适宜的环境中慢慢扩展,这就会导致菌丝过早成熟。
只有在适合生长温度下才能继续膨胀,所以在管理过程中一定不要让其一下子变得太高,就会影响后续的生长。
进入了出菇期的时候,此时一定要保持良好的通风散热,此时温度降到25℃以下,相对湿度40%时,也会导致第一潮出不来。
菌丝生长时比起结菇期相对湿度都比较高,加之透气能力差,所以很容易受到影响。
出菇期特点就是吃水多,所以此时水速入量一定要处于50%以下,如果它出现上述迹象,就很可能导致生长不良,很有可能不会长出水果体来。
果体长到了6cm的时候就可以进行第一次采收,这个时候如果采收不是太及时的话,第二潮就不会再长出来了,就会造成一定情况上的损失。
如果生物转化率高可达150%-200%的情况下,可以实现5-6潮的新鲜菇,但是这个时候需要及时修剪底部老根,有利于后期更好的吸水和通风。
每一潮蘑菇的养分和水分都主要来自于底部根部转移,所以排水系统一定要完备,否则把关进来的水分排不出去,很容易出现腐烂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