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历史中,诸葛亮靠着一本书成为了谋略家,而武植则是被冠上了一个废物的称号。除此之外还有一名隋唐时代的“战神”,却是被作家的一己之私给篡改了,让其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一位英勇的武将,却因此书而成为极具争议性的角色。他就是大唐的一位大将苏定方。他出身于当地豪族,年纪轻轻就闯下了赫赫威名,年轻时便以骁勇善战、锋芒毕露而成为了那个时代赫赫有名的年轻将领。当年他的父亲讨伐叛徒,他也跟着一起去了,所以苏定方在军中的声名,在百姓中的地位,都是极高的。在他的父亲去世之后,他就跟随了窦建德,这也是他在未来声名鹊起的原因。在窦建德的麾下,他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无论他如何努力,都无法阻止时间的流逝。这个时候大唐立国了,当时所有的英雄都被他们一一斩杀,就连窦建德,也难逃一死。
也就是在那里,苏定方和大唐之间,发生了一场又一场的战争,而这些战争,就是在三国演义中,让他身败名裂的基础。在窦建德溃不成军之后,他的干爹高雅贤就把他引到了窦建德的旧部刘黑闼那里。在跟随刘黑闼的过程中,他也做出了不少贡献,但即便如此,也没能阻止李氏家族崛起。无数次的冲突,使得苏定方与大唐的战士们形成了对立,这也使得他一开始并不能坚决的投靠大唐。他的干爹,当年就是在和大唐一战中阵亡的,杀死干爹的,正是幽州的大管家罗艺。也正因如此,在义父和刘黑闼战死之后,苏定方才不得不闭关修炼。直到李世民登基,苏定方被调回大唐,成为一名武官。在他成为武官之后,他也不会再去纠缠过去的恩恩怨恨,而是尽力的帮助唐太宗、唐高宗两位皇帝,一口气扫平了三个国家,开拓出了将近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
但自从褚人获写出了《隋唐演义》之后,苏定方的名声就一落千丈,成为了众矢之的,人人喊打。最大的问题,还是出在这些姓罗的人的身上。在《隋唐演义》里,关于“捧罗踩苏”的论调是十分突出的。这位作家为了让罗氏和苏氏的冲突更趋激烈,从一开头就把彼此的惺惺相惜变成了生死大敌。剧情中也提到了罗艺是被苏定方杀死的,这也是为了加深苏定方和罗成之间的隔阂。但事实上,罗艺并没有这样死去,真正的死因是叛国,《新唐书》上有详细的记录。而且在这两个死敌的身上加入一个血海深仇,却能让这两个人之间的冲突变得更加的激烈,更加的精彩。由于罗成是一个积极的人物,自然也要有一个相应的负面人物来衬托他,于是原本和他旗鼓相当的苏定方,就变成了一个负面人物。
《隋唐演义》中,讲述的都是大唐将领的英勇事迹,而身为反派的苏定方,却跟随刘黑闼,与大唐开战,这就成了一个不受待见的大恶人。罗成这个人物在这个小说中很受欢迎,但罗成的原型却是罗士信,在历史中,罗士信是被刘黑闼率领的军队杀死的,于是作者就把罗成的死,“栽赃”到了苏定方的身上,认为是他杀了罗成。再加上罗成武功高强,英俊潇洒,所以作者把罗成的死,说得像是一个卑鄙无耻的阴谋,罗成是被他骗到了泥泞之地,然后中了他的暗算。这样的描述,让罗成的英姿飒爽,跟苏定方的狡猾,在所有人的脑海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罗家被他杀了,他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恶人。
在之后的几部作品里,不管是臣服于大唐,或者是留在大唐,都被作者塑造成了一个很有权势的人物,一个为了功名利禄而出卖自己曾经的主人,实在是让人看不起,这也让他的人设受到了质疑。在《隋唐演义》的冲击下,他在后人心目中的地位,已经一落千丈,成为了人人喊打的大恶人。在之后的剧情中,就连他的孙子苏宝同,都被塑造成了一个邪恶的叛徒。
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