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以发挥关键作用,全球都在期待!”在相继与法国总统马克龙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举行会谈后,特朗普在其自创的“真实之声”社交媒体平台上发表了这一观点。
他深入剖析了俄乌冲突的当前局势,指出俄罗斯已显露出疲惫之态,无法有效援助叙利亚的阿萨德政权便是明证。
而在俄乌冲突中,俄罗斯已损失近60万士兵,乌克兰同样损失惨重,超过40万士兵伤亡,平民伤亡更是触目惊心。

特朗普,这位即将上任的美国总统,认为俄乌冲突本可避免,却愈演愈烈,有陷入长期化的风险。
因此,他主张应立即停火,并开启和平谈判。特朗普透露,泽连斯基渴望达成和平协议,结束战争。
同时,他也表示“深知”普京的心态,认为普京正面临采取行动的契机。在此之下,特朗普提出了中国可以在俄乌和谈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看法。
特朗普此前多次强调,一旦他就任总统,将在24小时内推动俄乌停火。
尽管这些言论略显夸张,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在实际行动上正积极推动俄乌冲突的解决,这与拜登政府的做法存在显著差异。
特朗普提及中国,并非仅仅是为了恭维,而是真的希望中国能够伸出援手,助力解决这一国际难题。

特朗普的这一判断,从某种程度上说,是颇为精准的。
俄乌双方虽有停火谈判的意愿,但彼此间深厚的不信任感加大了谈判的难度。
加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持续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使得俄罗斯的担忧短时间内难以消除。
因此,一个既拥有强大影响力,又能与俄乌乃至西方国家进行有效沟通的国家,成为推动和谈的关键因素。中国,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中国深知自身在俄乌和谈中的重要性,因此一直保持着谨慎态度。
在今年7月,乌克兰外长库列巴访华期间,中国外长王毅便指出“条件和时机尚不成熟”,这体现了中国的深思熟虑。
因为成功的和谈需要实质性的成果,盲目行动不仅会削弱中国的影响力,还可能让局势更加复杂。

那么,随着特朗普即将上台,和谈的条件和时机是否成熟呢?这尚需时间观察,但一些积极的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特朗普在呼吁中国参与和谈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中国行动的期待。
他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再次赞扬了他与中国的“良好关系”,并透露自他当选以来,双方一直保持沟通,最近一次就在几天前。虽然特朗普的话有时略显夸张,但这次的说法应有一定的可信度。
私人关系与国家大事不能混为一谈,但特朗普的“不按常理出牌”或许能为和谈带来新的契机。
中国的立场一直是呼吁各方立即停火,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问题。特朗普的呼吁与中国的立场不谋而合。
在双方达成部分共识的基础上,中美未来有可能携手为解决乌克兰危机贡献力量。

特朗普的一些想法也显而易见。他认为,美国或他自己才是推动俄乌停火的核心角色,而中国是来帮助实现这一目标的。
这符合特朗普的性格,他热衷于亲自促成“大交易”。
但各方都清楚,让俄乌两国停火并非易事。
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如何解决北约东扩给俄罗斯带来的不信任感。
特朗普团队提出的一份方案建议,俄乌先停火,乌克兰放弃失去的土地和加入北约的资格,但可获得北约的军事保障。
这对俄罗斯而言是个不错的提议,但存在一个问题:俄方的战略目标之一是乌克兰的“去军事化”。如果乌克兰保留较强的军事实力,俄方会感到不安。

同时,割地对于乌克兰来说,是难以接受的。
即便实施,乌克兰国内的不满情绪也会高涨,可能进一步激化反俄情绪。
泽连斯基在会面后也表达了与特朗普略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不能对占领视而不见,冲突不可能仅凭一纸协议和几个签名就结束。
泽连斯基的话并非没有道理,但乌克兰危机已发展至此,想要各方都满意已不可能。
如何平衡各方需求,将是特朗普上任后亟待解决的难题。如果处理不当,俄乌之间的冲突恐将持续。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人民日报,观察者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