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20总设计师究竟有多牛?他不仅是一位天才,还是一位学霸!

温暖聊球 2020-01-08 20:18:24

从歼-10到枭龙,再到歼-20,他用不到20年的时间参与了三款战斗机的研制,而且还是其中两款战斗机的总设计师,他就是杨伟,被无数人称为天才。歼-20的服役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完成五代机研制和顺利装备的国家。美国人曾经预测,中国人在2020年之前将不会拥有五代机。回顾美国历史,从服役的三代F-16和F-15到F-22的出现,时间跨度超过20年,当美国研制F-22的时候,我们还在研制J-10。当美国装备F-22时,我们的隐形战斗机没有任何发展的声音,空军仍保留一大批老旧战斗机,与美军差距明显,谁也没有想到中国会这么快研发出来第五代战机。

歼-20地出现大大缩短了中美在战机领域的差距。2011年1月11日,歼-20在成都进行首飞,2016年8月25日,第一架量产歼-20交付空军试用。研发过程不到6年,发展速度之快令各国惊叹;而世界强国俄罗斯的苏-57到现在也没有正式宣布服役,此前有媒体报道称,俄罗斯将于2019年开始向军队交付苏-57,但至今没有动静。

从五代机的发展速度来看,中国甚至已经超过了美国。F-22战斗机于1997年9月7日首次飞行,2005年才投入使用。整个过程历时7年多,而F-35“闪电”的首次试飞于2006年12月15日,服役时间为2015年,跨度近10年;而且F35在试飞中途还发生了许多事故;因此不难看出,我国五代机的发展周期最短,这背后的功劳在于天才的设计师杨伟和他的团队,无数人称他为天才,那么他到底有多厉害?

他不仅是一个“天才”,而且是一个“超级学霸”。杨伟出生于1963年,当时国家的教育资源并不发达,但他的父母非常重视他的教育。他从小就很聪明,认真勤奋,成绩优异。15岁时参加了中学入学考试,一共有6个科目,其中5个得了满分,另一个只扣了1分。在老师的鼓励下,他申请破格参加高考。

他通过了申请,直接参加了高考。然而他的准备时间相对较短,也没有什么基础,在填写申请表时,他随意填写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一个15岁的孩子还没有接受系统的高中学习,高考会有什么结果?结果是惊人的,他的总分很高,距离清华大学只有一两分的差距。那时他很受欢迎,好几所高校都向他伸出橄榄枝,不过因为他是色弱,可以选择的专业只有数学和力学,但他不喜欢这些专业,所以拒绝了。

他回到高中继续学习,但一个月后,西北工业大学决定录取他,主修空气动力学。所以15岁本该上高一的他却来到了西北工业大学,成为一名大一新生。班上有浓厚的学习气氛,学霸也不少,杨伟虽然是班上最年轻的学生,但他学得非常努力,成绩也很优异,没有输给其他同学。他每天早上五点就来教室学习,毕业后他继续攻读研究生。22岁研究生毕业后,他来到了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院。

在这里遇到了他最尊敬的导师宋文骢,这位科学家就是歼-10的总设计师,为我国科技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杨伟非常热爱自己的事业,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壮大我国航空事业。他细心钻研,踏实努力,38岁的时候就成为我国航空工业最年轻的总设计师。

杨伟总师曾经说过,未来战斗机的标准要由我们中国人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以后弯道超车的机会越来越多;他说发展更先进的技术,必须要依靠我们国家的高科技人才,特别是数学方面的人才,因为数学被誉为先进军事科技之父,在研发武器装备的时候,需要大量的计算,数学是必不可少的。

想想新中国刚成立的那个年代,我们的老一辈科学家,硬是用手工完成了外国科学家用大型计算机才能完成的计算工作,他们用算盘、尺子等落后的工具,计算出原子弹、核潜艇等重武器研制过程中所需的大量数据,使中国拥有了大国的底气,不受欺负,我们才有了安稳的环境,取得今天的成就。

他们之所以能在那么艰难的环境下研发出一个个国之重器,根本原因上在于数学等基本功的扎实,要是数学功底不扎实的话,他们很难在各自领域取得那么大成就,更加难以在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造出核潜艇、原子弹等强大的武器。

数学被称为是基础科学,学好数学才能学好物理学、化学、医学、天文学等一系列学科。相比我们现在的和平年代,老一辈的科学家正处于民国时期,在那个战乱横飞的年代,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好的数学基础?这得益于民国时候扎实的数学教育,其中不乏很多教育名家,而这其中最有名的是刘薰宇。

他曾在西南联大等名校教过数学,新中国成立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负责编写中小学数学教材。他的长期职业生涯使他明白,在数学教育中,数学本身是枯燥而复杂的,这已经成为许多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大的障碍。

因此,他依托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充分发挥自己讲故事的天赋,创作了有趣的数学故事,使数学变得有趣,使读者在“读小说”的体验中加深了对故事所蕴含的数学知识的理解,不知不觉中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主动去了解数学背后的原因和奥秘。

被誉为“当世物理学第一人”的杨振宁在一次中学生演讲中提到了如何学好数学,他还专门提到了刘薰宇,他说这位先生写了许多有趣的文章,读了他写的一篇智力测试文章后,我才了解到了奇偶排列等重要的数学概念,加深了对数学的理解。

中国著名画家丰子恺也非常喜欢数学,但他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直到中年才接触到刘薰宇的数学作品。他说刘薰宇写一篇,我就读一篇。他的文章很吸引人,对我非常有诱惑力,如果我能早点接触到这样优秀的数学书,我小时候绝对不会忽视这样一门非常有用的基础学科,为此,他非常后悔。

现在,为了让更多的孩子更好地理解数学,解决“学数学难”的问题,培养更多优秀的数学人才;许多数学家和教育工作者齐聚一堂,对刘薰宇的作品进行了汇编和微调,整合出了一套数学三书,这三本书更适合今天孩子的阅读习惯。

2 阅读: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