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中至情至性的女子,非叶澜依莫属。百骏园驯马女出身,被大胖橘看中成了小主,她怼天怼地怼苏妃,为了果郡王“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叶澜依在剧中被齐妃暗害,失去了生育能力。后来在甄嬛的提拔下,晋封为宁嫔,成为一宫主位。屠龙以后,她释然自尽,去见她最爱的男子。
《甄嬛传》定位是雍正年间,叶澜依的历史原型,是雍正皇帝三妃之一的宁妃武氏,出身高贵,性情温婉,很得雍正宠爱。
历史上的武氏,出身可比叶澜依高得多,她是汉军镶黄旗佐领下人,江苏泰州知府武柱国之女。
在康熙年间,武柱国刚开始只是山阳县的一个县令,但他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
康熙四十二年,康熙帝南巡,途经山阳县,听说武柱国名声在外,又见此地一派祥和,人民安居乐业,康熙欣慰不已,便给武柱国写了一首诗:
逐径探幽涉景奇,攀萝扪葛不知疲。
回溪宛转湍流激,复岭逶迤堕石危。
倚仗瘦筇腾绝壁,凭依轻屧度嵚崎。
留将薜荔除榛莽,指引游踪识路歧。
得到了康熙帝的青睐,与领导搞好了关系,这升职可不就是妥妥的嘛。后来武柱国升到了知州,在清朝属于五品文官,与现在的市委书记差不多,也算是个不小的官了。
按照清朝祖制,内务府每三年举行一次选秀,为皇帝充实后宫。雍正登基后,正值妙龄的武氏参加了选秀,成为了皇帝的嫔妃。
关于武氏进宫后升迁途径并未有详细的记载,但结合雍正帝其他嫔妃的处境,可以看出武氏还是比较受宠的,恩宠甚至超过甄嬛。
历史上的甄嬛,也就是钮祜禄氏,进入王府的第8年才生下弘历,雍正继位后封为熹妃。
由《甄嬛传》我们可以得知,封妃的人,一般是诞育了皇子,于皇嗣有功,比如齐妃;或者是很早侍候皇帝,资历比较深,比如端妃和敬妃。
当初菀嫔进宫侍奉皇帝不久,就一再升职,甚至未孕封妃,难怪皇后会忌惮她。
但武氏明显是雍正继位后,通过选秀进入后宫,历史记载她一生无子,却一路做到了嫔位,成了一宫主位,由此说明她的恩宠当真不少。
毕竟历史上的曹贵人,在雍亲王府邸时,就为雍正生了两个女儿,武氏成了宁嫔的时候,她还是个嫔位,侧面看出武氏还是很得宠的。
武氏的性情,得宠的原因,历史并未记载,但从她的封号以及祭文中可以看出一二。
宁妃去世后的初次祭文中称武氏是“旧族令媛”,而大祭祭文则称武氏为“高门毓秀”,说明武氏出身还算显赫,应该是知书达理。
其封号“宁”,剧中是因为齐妃给她下毒,皇帝为息事宁人,从叶答应越过常在,晋封她为宁贵人。但“宁”在满文的意思,是恬然的、安然的、心宽的,应该跟武氏的性情有关。
历史上的雍正,虽然武不行,但是文采很厉害,在《甄嬛传》中跟甄嬛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甚至还会美妆。
大胖橘给嫔妃的封号,都挺符合嫔妃品性的。
比如年氏灿烂热烈,封号“华妃”;甄嬛废妃回宫,封号“熹妃”,寓意来日之路光明灿烂;安氏乖巧多才艺,起名“鹂妃”(不是~)
武氏病逝后,拟定的祭文中,是这样的:
尔宁妃武氏,旧族令媛,内廷华选,性成敏慧,娴图史之芳规。质秉温恭。
由此可以推测,宁妃武氏,是那种不争不抢的性格,秉心聪慧通透,性情温顺恭谨,并不像《甄嬛传》中的叶澜依那般桀骜不驯。
3.
雍正十二年,没有子嗣的宁嫔武氏,被晋封为宁妃,可惜,一个多月后,武氏还未册封,便去世了。
结合《甄嬛传》中眉姐姐难产时,为让眉庄安心生产,大胖橘将眉庄由惠嫔晋封为惠妃;历史上,贵妃年氏病重时,雍正为冲喜,也晋封年氏为皇贵妃。
由此可以推测,当时武氏应该是缠绵病榻,且病情不容乐观,雍正才封她为妃,希望她的病情可以好转,可惜最终还是没能留住她的芳华。
没有完成册封,还不算是宁妃,雍正还是下令以妃位的份例给她办理丧事,丧葬礼仪跟康熙帝的良妃等同,也算是极尽哀荣。
武氏的兄长还专门赶回来,送了她最后一程。比起孤身一人的叶澜依,武氏确实比她要幸运得多。
雍正在位13年,古代女子16岁左右就参加选秀,武氏病逝时,肯定不超过三十岁。
关于武氏的一生,《清史稿·列传一·后妃》只有短短的几句记载:
宁妃武氏,知州武柱国之女。雍正十二年甲寅五月二十四日卒。追封宁妃。葬泰陵妃园寝。
我想起《步步惊心》中,八阿哥的母亲良妃去世时,康熙帝经过她的宫殿,良妃陪伴康熙一生,只是换来帝王很短暂的驻足,一瞬间的回眸。
作为皇帝的妃子,一个人的一生,原来用简单的几句话就可以交待。
或许这就是历史和时间,万物皆有其时,万物终将消亡。但一代一代的人们,又在证明,生命将是无穷无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