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岗在建国后可谓是位高权重,他不但担任中央副主席,还在东北局集党政军于一身,可见党中央和毛主席对他的信任,而他也没有辜负组织对他的期望,东北工业在他的领导下3年里增长了6倍,可以说是政绩斐然。1953年发生了“五马进京”的盛事,即西南局、西北局、中南局、华东局和东北局的书记被调入中央任职,当时有“五马进京、一马当先”的说法,而这“一马”就是指高岗。

当时高岗在中央的地位与少奇同志、周总理并驾齐驱,然而“水涨船高”,高岗权力越大、野心越大,他四处兜售个人政治观点,对党的团结构成严重威胁。当时中央的处理意见是,对他进行正面批评,检讨通过后适当降职继续使用,并且毛主席曾说:“给他一条路让他走,有好路可走,就不走绝路了”,能够看到中央与毛主席都对他网开一面,毕竟他也是开国功臣之一。
只是高岗并没有体会到组织上的良苦用心,思想钻入了牛角尖,还没等组织派人找他谈话时,他就做出企图自杀的举动,虽然自杀未遂,但这一行为让他的错误进一步升级,最后他被停掉所有职务。本来毛主席想给高岗一条“好路”去走,可他偏偏要走上绝路,最终用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之后他被开除党籍,革命半生一切化为乌有。

高岗死后毛主席告诉周总理:“买最好的棺木,厚葬高岗,要土葬不要火葬”,这是对高岗过去的功勋做出的最后认可。之后毛主席又特别交代:“高岗的几个孩子,由国家抚养长大,找个像样的四合院,让李力群带着孩子们住进去”,如果高岗能看到这一幕,不知道他是否会心存愧疚,党和毛主席一直在给他机会,可他没有珍惜,最终把好路走成绝路。
李力群是高岗的妻子,得知自己没有受丈夫牵连,反而受到很好的照顾,她非常感激,只是特殊时期来临时,她还是被牵扯其中,那时她白天被迫在外面揭发别人,晚上回家还要挨革命群众批斗,看着五个嗷嗷待哺的孩子,重压之下她的精神几乎崩溃。后来她被送到干校改造,周总理没有忘记李力群一家,在毛主席的指示下李力群这才在1971年回到北京。

当时李力群没有工作,她主动向周总理提出想去图书馆工作的请求,她希望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周总理同意了她的请求,但是毛主席得知此事后做出了特别批示:“李力群在西北和东北都是个很有影响力的人,一定要把她调回教育部门工作。另外,她的孩子们,无论考取哪一所大学,都不能因为他们的身份影响入学。”
李力群再一次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同时也能看到毛主席对她的了解和信任,这一切都源于李力群在东北工作时曾做出的贡献。当时辽沈战役刚刚取得胜利,东北野战军挥师南下继续作战,还有一些革命干部留下来建设东北,组织上想在东北创建一所学校,用来培养、教育革命后代成长,在考虑由谁担任校长时,时任东北常委兼组织部部长的张闻天推荐了李力群。

起初李力群认为自己没有经验、恐难胜任,可张闻天却了解她的能力,并坚持由她负责创建,李力群就这样接过重任,也是从这时起她开始从事教育工作,在她的领导下建立起“东北第一育才学校”。那时李力群不但负责传授知识,还照顾孩子们的生活起居,她想方设法为孩子们弄牛奶,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尽量保证孩子们的营养,她亲自动手帮助孩子们缝补衣物、棉被,她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李妈妈”。
很多革命将领、干部、战士的后代都在这所学校接受教育、生活,正因为有李力群的悉心照顾才让将士们义无反顾地在前线杀敌,同时她也为国家培养出大量人才,为此毛主席夸赞她说:“李力群是很有名的,她创办的东北育才学校,养活了很多干部和军人的子女”。1953年李力群被调回北京,继续在教育部工作,她在教育领域里拥有很高的威望。

所以毛主席做出批示:让李力群到教育部上班。李力群得知后再次感动,她说:“如果没有主席和总理,真不知道我们这一家将会是一个怎样的局面。”李力群被安排到国务院科教组工作,此后每逢国家重大节日,李力群都会受邀出席国宴,还曾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享受组织对她的特殊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