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国际站
编辑丨国际站

2025 年 1 月 1 日,新年的钟声刚刚敲响,乌克兰却做出了两件令俄罗斯和欧洲都皱紧眉头的大事。一方面,泽连斯基政府毅然决然地停止了俄罗斯天然气过境乌克兰输往欧洲;另一方面,泽连斯基发表新年演讲,言辞恳切地督促俄军离开乌克兰领土。这两记 “重拳” 瞬间打破了新年伊始的平静,也让全球军事爱好者和关注国际局势的民众纷纷聚焦于此,急切想探寻后续的风云变幻。

这一场风波涉及多个关键主体,乌克兰、俄罗斯、欧洲各国(如斯洛伐克等)以及大洋彼岸的美国,各方围绕能源与地缘政治利益,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激烈博弈。地理位置上,俄罗斯天然气经乌克兰管道输送至欧洲,这条能源动脉贯穿欧亚大陆,多年来一直维系着欧洲的能源供应。而俄乌争议地区克里米亚、顿巴斯等地,更是冲突的 “火药桶”,历史积怨与现实利益纠葛,让局势愈发扑朔迷离。俄罗斯视乌克兰为传统地缘政治缓冲带,欧洲依赖俄气保障能源需求,美国则试图从中浑水摸鱼,扩大自身影响力,乌克兰夹在其间,艰难求存又试图破局。

早在之前,泽连斯基便放言从 2025 年 1 月 1 日起切断俄罗斯天然气过境通道。这一决定如巨石入水,激起千层浪。斯洛伐克总理菲佐怒不可遏,立即宣称要以停止向乌克兰输电作为反制手段。果不其然,新年首日,通过乌克兰输送俄罗斯天然气的申请流量骤降为零。这背后,是欧盟内部长期以来的能源政策分歧,冯德莱恩曾提议引入美国液化天然气取代俄罗斯天然气,试图摆脱对俄能源依赖;特朗普执政时也曾向欧洲发难,要求欧洲购买美国油气,弥补贸易顺差。乌克兰此番行动,无疑是在能源地缘政治的钢丝上惊险一跃。

泽连斯基的新年演讲同样吸睛。他声情并茂地讲述了一个小故事:俄罗斯大兵向乌克兰老爷爷询问时间,老爷爷坚定回应,是俄军离开乌克兰土地的时间。同时,他列出乌克兰的诸多 “底气”:2024 年 6 月乌克兰已开启加入欧盟谈判,北约的大门也似乎在向其敞开,国内军工制造业蓬勃发展,仅 2024 年就生产 100 万架无人机,导弹制造也步入正轨。基于此,泽连斯基断言俄罗斯对相关地区的占领只是暂时现象,字里行间满是乌克兰的不屈与抗争。
各方得失与冲突新局
天然气过境的戛然而止,让各方付出惨痛代价。乌克兰每年约 8 亿美元的过境费化为泡影,俄罗斯每年约 50 亿美元的对欧天然气订单瞬间流失,欧洲更是不堪重负,因能源供应受阻,能源价格飙升,每年至少承受 500 亿欧元的损失。而在这场乱局中,美国能源巨头却暗中窃喜,坐收渔利,凭借向欧洲倾销液化天然气,赚得盆满钵满。
演讲背后:虚实难辨的局势
泽连斯基的演讲收获了部分乐观评价。有分析人士指出,西方援助有效填补了乌克兰财政赤字,2024 年乌克兰 GDP 有望增长约 4%,出口贸易也呈现上升态势,加之获得 500 亿美元被西方冻结的俄罗斯资产,乌克兰看似 “底气十足”。但冷静审视,这一演讲对俄乌冲突的走向究竟能产生多大实质性影响,尚不明朗,更多的是乌克兰向国内民众与国际社会传递的一种信念与期望。
全球局势的深远涟漪能源变革:欧洲的 “阵痛”
此事给欧洲能源供应体系带来巨大冲击,欧洲不得不加速摆脱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进一步倒向美国等其他能源供应方。能源格局的重塑,意味着欧洲能源价格将持续动荡,民众生活成本攀升,工业生产也面临重重挑战,一场能源领域的深度变革与 “阵痛” 在所难免。
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再升级
乌克兰在新年展现出的强硬姿态,无论是能源领域的果断出手,还是对俄军的公然喊话,都如同往俄乌冲突的 “火堆” 里添了一把干柴,让紧张局势急剧升温。北约、欧盟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愈发错综复杂,地区军事对峙进入白热化阶段,全球对俄乌冲突的关注与应对策略也随之调整,更多国家或将重新审视自身对俄乌冲突的立场,外交、军事布局暗流涌动,未来局势愈发充满变数。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乌傻当乞丐太久脑袋里都是钱自己家人又不上战场,已经完全忘记了这是战争,三年打不下,就打五年,五年打不下,就打十年,直到打下最后一平方土地,消灭最后一个乌克兰人,这是美国人欧洲人俄罗斯人都希望看到的局面。
曾经,我以为欧洲也是一个角,现在来看,他其实就是一个被美国阉割了的太监,连可怜都可怜不起来,更多的是一种憎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