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高的人,多观察眼睛,如果有这3个异常,就要当心脑梗了!

忆因聊健康 2025-04-11 11:47:09

徐女士55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平时服药规律。近3年没有体检,最近偶尔会头痛、头晕,左眼出现红血丝,症状可自行消失。

今日早上起床后约2小时,突发剧烈的头痛、头胀,视物旋转,双眼出现大片红色血斑,左侧肢体无力,于是紧急前往医院就诊。

血压测量,结果为189/102mmHg,进一步完善头部CT,显示右侧基底节区可见小斑片样低密度影,边缘模糊,诊断为高血压引起的脑梗死。

由于就诊及时,梗死在6小时之内,且梗死不严重,医生表示可以先通过药物溶栓进行治疗,随时观察恢复情况。

住院治疗2周后,徐女士左侧肢体无力改善,视力基本恢复,日常生活可以自理。血压基本控制在平稳范围内,约130/80mmHg,医生嘱咐可以出院,后续还需持续进行康复治疗。

医生提醒,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可造成心、脑、眼、肾、肝等多器官损伤,患病时间越久,越要警惕高血压导致的并发症。

高血压的症状还会随着年龄和身体健康状况而变化,即使日常规律服药,也需要定期监测血压,每年就诊复查,确保药物的种类和药量符合当前的血压情况。

高血压合并症中,脑梗是最凶险的危重症之一,同时高血压也是脑梗的高危发病因素之一,脑梗发病患者中,约有86%的患者都有既往高血压病史。

一旦脑梗发病,如果不能在“黄金6小时”内获救,抢救的难度就非常大了,即使挽回生命,后期康复也需要很大的费用和精力,对个人和家庭都是沉重的负担。

大多数患者在初期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当病情发展,脑血管受损时,就可能在眼部出现异常症状,所以高血压患者可以通过观察眼睛,来方便、快速地检查自己是否有脑梗发病风险。

眼睛有这3个异常,当心脑梗!

01红血丝

高血压患者由于血管压力增加,很容易观察到眼睛白色的巩膜(白眼球)上红血丝增多。通常表现为细小的红色血管扩张,有时还会伴随轻微的眼部疼痛或异物感。

眼球中有丰富的血管穿行,为眼睛提供氧气和营养。高血压患者全身的血管压力增加,自然也包括眼部血管。

长期高压会让眼部血管扩张,从原来肉眼很难观察到的微血管,变成肉眼可见的红血丝。严重时扩张的血管还会因为外力破裂,在眼部形成血斑。

当高血压患者的眼睛频繁出现红血丝,意味着头面部的血管压力过大,颅内血管变脆,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风险增加。

02眼球变硬

高血压患者的眼内压增高,常常会发现眼球变硬、失去弹性的现象,这是继发青光眼的典型表现之一。

正常的眼球有一定弹性,用手隔着眼皮轻轻触摸按压,手感和鼻头接近,说明眼压正常,眼球内部的液体循环不受影响,状态很健康。

高血压会影响眼球内的房水液体循环,导致眼内压增高,用手隔着眼皮触摸,手感和额头接近,甚至像触摸石头一样坚硬,毫无弹性。

眼内压过高,不仅会损伤视网膜和视神经,导致视力下降,还说明血管内皮已经受损,颅内血液循环也已经受到影响,一旦形成血栓脱落,就有可能堵塞脑血管,导致缺血性脑梗死。

03眼睛胀痛

高血压患者由于眼部血液循环不畅,容易出现眼睛胀痛的症状,尤其是在长时间用眼后更为明显,还可能连带前额、太阳穴等部位疼痛,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

血管长时间处于高压状态,收缩功能紊乱,容易出现血管痉挛,引发眼部酸胀、胀痛的感觉。眼内压增高也会进一步加重干涩、胀痛的症状。

眼睛频繁感到胀痛时,高血压患者的颅内血管也随时有痉挛的风险,一旦发病,就会导致严重的头痛、头晕、呕吐症状,还可能诱发缺血性脑梗死。

视力突然变化,别只怪老花眼

01视物突然模糊

老花眼导致的视物模糊发展比较缓慢,如果突然看东西变模糊,尤其不管远近都模糊的时候,就要当心脑梗了。

高血压不仅会导致眼球表面的血管扩张,也会让眼球内部的血流受阻,视网膜水肿、缺血、缺氧,从而影响视力。

患者常常描述,和老化或者散光的模糊不同,像是眼前蒙了一层雾,看不清楚细节,不管怎么更换眼镜,也没有变清晰的感觉。

02视物突然扭曲

人体的视觉系统是非常复杂和精密的,高血压不仅会影响眼睛的视网膜,还会损伤黄斑,导致看到的东西异常扭曲、变形。

视物扭曲的症状在高血压眼病中非常典型,常常会有一侧比另一侧更加严重,用手遮挡单侧眼睛时很容易发现异常。

患者描述明明是笔直的桌椅、门框,但看起来就变成了弯的,特别是在长时间阅读或看电视后更为明显,严重时,可能会影响日常生活中的判断能力。

03视野突然缺失

高高血压患者由于视神经受损,容易出现视野缺失的现象,多见于部分视野丧失或盲点增大。

视野缺失通常表现为一侧或双侧视野部分丧失,患者可能感觉某个方向看不到东西,或者出现明显的盲点。严重时,可能会影响行走安全。

患者描述时,常常提到炒菜时看不到单侧的锅沿,或者坐在沙发上时,看不见茶几左侧的物品,但只要换一下位置,又能立刻看见东西了。

视野缺失的几种类型

血压想量准,要注意3个细节

1. 时间要准:测量血压要在静息状态下进行,也就是休息静坐10~15分钟后再去测量血压。每天测量血压的时间也要固定,最好早晚各一次,以便对照数据。

2. 位置要准:在血压测量时,要注意找准位置,最好采取坐位或者卧位,两条腿要放平,不要翘二郎腿,上臂应该和心脏处于同一个水平线上,手臂不要悬空。

测量血压时,袖带绑的位置要合适,袖带下缘距离肘窝要有2个横指的距离,袖带覆盖上臂至少80%的面积。

袖带不能绑得过紧或过松,以能伸进去2个手指为宜。

3. 记录要准:测量数据后,应及时记录血压值,并注意观察是否有波动趋势。

最好准备一本专门的笔记本或使用手机应用程序记录血压数据。记录内容应包括日期、时间、收缩压、舒张压及脉搏率等信息。

6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次测量两个胳膊的数据,看双臂血压有没有明显差别,如果两个胳膊的血压相差过大,一定要及时告诉医生,警惕脑梗、心梗的发生。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