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当过一天皇帝的司马昭,居然在余秋雨笔下过了皇帝瘾

红晓岩谈古论今 2025-02-27 10:27:03

后人读历史故事,总渴望读到人才辈出、智谋迭现的时代,毕竟历史舞台以人物为主,亮眼的人愈多,我们对那段时期的印象就愈深。所以三国历史好看,接在后面的两晋历史就让人昏昏欲睡。

晋朝先天不良,开国皇帝比别的王朝差劲,没什么丰功伟绩,只有好色的深宫秘闻。后浪又推不了前浪,就这么一滩死水。

《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第8册卷首语写道:

二、三世纪之交,人才荟萃,历史精英,齐集一堂,那是一个光芒四射的时代,每个人都在创造新局。四世纪之后,中国出现短暂统一之局,却又霎时瓦解,在长达三百年之久的大分裂时代中,象样的人物,三人五人而已,其他庸碌之辈,不过啄啄家鸡、猥猥群鼠,更显现出周郎英姿焕发、赤壁雄壮挺拔。

如果晋朝要出现一个像样的开国君王,或许就不会这样了。司马懿来不及篡位,司马昭来不及接棒。他们都因主观或客观因素未能开朝立国。司马昭活了五十五岁,如果再多活几年甚至几个月,说不定晋朝首任皇帝就不是大色狼司马炎了。司马昭和曹操都是馋皇位馋得要死,却未如愿。司马昭只能在近两千年后余秋雨的笔下过干瘾。余秋雨在《山居笔记》里有一篇<遥远的绝响>,把钟会向司马昭进谗害嵇康时的话语翻译成这样:“陛下统治天下已经没有什么担忧的了……陛下如果太仁慈……”生前没当过一天皇帝的司马昭被余秋雨称为“陛下”,真是过足了皇帝瘾。

可惜司马昭听不到这种好听的话,因为钟会不曾在司马昭面前这么讲。《晋书.嵇康传》是说:“(钟会)言于文帝曰:‘……公无忧天下……’”就是这句“言于文帝”,让余秋雨上了大当,想当然地认为司马昭是在位的皇帝。这个错误同时收入金文明《石破天惊逗秋雨——余秋雨散文文史差错百例考辨》一书中。余秋雨会犯这么大的错?司马昭虽然在史书里被尊称为文帝,其实没当过一天皇帝。为什么称为文帝?因为司马炎的江山是祖父司马懿、伯伯司马师、爸爸司马昭奠定的,没有他们,司马炎什么也没有。因此司马炎开国称帝后,下诏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尊司马师为景皇帝,庙号世宗;尊司马昭为文皇帝,庙号太祖。司马炎后来则成为晋武帝。

《晋书》是唐朝人写的,也沿用这种追尊的称号。所以钟会向司马昭进言时,史书写“言于文帝”,但在对话时用的是“公”。公者,晋公也,这是司马昭当时的身份。余秋雨把“公”翻译为“陛下”,太抬举司马昭了。

0 阅读:8

红晓岩谈古论今

简介:以史为镜,可以正衣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