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是因为黄河上第一座水利枢纽工程的修建而建立的地级市,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曾是全国人民瞩目的焦点。
我今年52岁,出生在三门峡,小时候进入到和平路的市幼儿园,后来在市一小上学,初中高中都在市一中,见证了三门峡市区由小变大,人口由少变多,经济由弱到强。
这几年,三门峡打出了地坑院、白天鹅、函谷关三张“名片”,在国内的知名度不断提高,每年小长假来旅游观光的人络绎不绝。
到三门峡,会知道黄河水变清因为三门峡大坝的修建,每年的十月底到来年的六月初,上游裹挟着泥沙的黄河水似千军万马奔腾而来,在库区受到大坝的拦阻,流速减慢,携带的泥沙会慢慢沉淀,形成黄河水在三门峡段变清的景观。冬日温暖的阳光照射下来,河面上泛起粼粼波光,清澈而轻柔,几艘游轮载着远方的客人缓缓驶来。“高峡出平湖”“半波烟雨半波晴,几分朦胧几分清”,把三门峡整个城区衬托得分外美丽。
市区往南十五公里张汴塬,有被称为“地下四合院”的陕州地坑院景区。史料记载“初若掘井,深三丈,即旁穿之。”在地下窑洞中“系牛马,置碾磨,积粟凿井,无不可者”。
地坑院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地结晶,人们生活在地下六米,四壁所挖窑洞具有冬暖夏凉、坚固耐用、挡风隔音、防震抗震的优点,建筑成本很低,还具有奇妙的“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的景象。
每年的十月底到来年的四月初,从西伯利亚飞来的大天鹅在市区西部的天鹅湖安了家,最多时有一万多只,它们在这里尽情地鸣叫,或展翅高飞,或翩翩起舞,游弋在宽阔的湖面。
三门峡人民热爱白天鹅,保护白天鹅,每天在湖边投喂点,都会有志愿者抛洒玉米,召唤天鹅前来进食。一些胆大的天鹅,顺着涧河河道,往东飞行五公里,来到城市的“腹地”嬉戏驻足。在市区上空,经常能见到展翅翱翔的白天鹅。
三门峡市区往西40公里的灵宝,羊肉汤在这里已经形成了一种饮食文化,是当地百姓割不断的情结。
据说灵宝的羊肉汤必须要用灵宝的水熬制,才会有正宗的羊汤味,很多游子归来,必先到街上喝一碗羊肉汤,以慰思乡之情。
羊汤熬制后呈乳白色,色泽明亮,汤质优美,不膻不腥,营养丰富,冬可御寒,夏可驱热,补身强体。
每个周末,我和同学都会开车到灵宝东郊的一家羊肉汤店品尝,已经坚持好几年了,就好这一口。
黄河三门峡,魅力天鹅城!十一小长假即将来临,热情好客的三门峡人民期待着全国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也是三门峡人。在这里活了三十年,这里的山山水水,早已割舍不断。
老家灵宝羊肉汤是一绝[得瑟]
五线城市的工资!一线城市的消费[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