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这个土堆,八千年历史,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宿说城史 2025-04-22 14:04:39

安徽宿州、江苏徐州之间,埇桥区最北部,有个曹村镇,镇南十里有个古老的集镇,闵贤集,古称闵子乡、闵子铺集、闵子镇,这里曾是附近村镇的文化、交通中心,以这里为中心,北侧就是二十四孝、孔子弟子闵子骞的故乡闵祠村,南侧辛丰村为马皇后故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过闵贤集北大闸(五孔石桥),向北不远,老206国道以西,是为海螺水泥厂,水泥厂的北侧,有一个土堆,上面种满了朴实无华的小麦,谁能想到,这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台寺遗址!

土堆四周长着很多奇形怪状的树木,高台之上还有几座坟墓。

总有人会疑惑,中国最早的寺庙始于东汉,不过两千年历史,古台寺为何会有八千年?

古台寺之名,是因为古台上曾有寺庙,所以叫古台寺,但建寺之前,高台早就已经存在!

这个土堆高台,呈一处覆斗形的古台形状。包括了汉代堆积、大汶口文化堆积和早期新石器时代文化堆积,时代最早距今约八千年!

八千年是什么概念,那是传说中伏羲的时代。早在人皇伏羲时代,宿州先民就在此繁衍生息!

古台寺遗址总面积近10万平方米,有一自然河流沿遗址西侧向南流过。古台寺遗址范围内均为农田,遗址西侧有树林分布。遗址地表散落大量陶片。

到处散落着的瓦砾、陶片,见证着八千年前的宿州先民繁衍的遗迹,也有着盛世的余韵。

古台寺遗址发掘部分文化层厚2.5—3米,地层堆积共分四层,除耕土层外,包括汉代、大汶口文化和新石器早期文化三个时期的文化层。

老206国道,东侧低,西侧高。

据说,在高台东侧,原为周围百里的古陴湖,宿州先民就在此种田、打渔为生,他们凭借优越的当地山、水等优越的自然条件,创造出新石器文化。

古台寺遗址,可以看到有一条可以通上高台的小路,但是已经被小麦所覆盖,难以通行,在以前,这就是通上古台寺的唯一小径,过去的古台寺庙会,就在这里举行,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三、十三、二十三是这里的庙会。

大约1938年,宿州(时称宿縣)沦陷前夕,日寇军机在经过闵贤集时,看到集北路西古台寺,聚集了很多老百姓在这里赶庙会,于是扔下了炸弹,当场炸死了一位河北村的同胞,成为一段悲痛的记忆。

从老地图可以看到,在古台寺附近,还曾有一座三姑寺。香火盛时,僧众众多,钟声远播十里。而今连一块完整的砖石都难寻觅了。

后来,古台寺上的寺庙也没有了,庙会就搬到了闵贤集,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三、十三、二十三,这里热闹非凡,每逢闰四月,一年还会有六次庙会。

古台寺北侧不远,闵祠村内,有闵祠、闵墓,为古宿州八景之一“闵墓松风”。

闵子骞,春秋先贤,孔子弟子,名列七十二贤之一,德与颜回齐名,闵子骞为中华二十四孝之一,“鞭打芦花”、“芦衣顺母”的故事闻名天下。

古台寺还有一个名字,那就是和闵子骞有关,叫做“闵子骞晒书台”。

古台寺周边人文古迹众多,宿州在这里规划建设中华孝文化园,弘扬中华孝文化。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