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由盛转衰最严重的豪宅区

楼市诸葛亮 2025-04-30 08:31:19

豪宅新星逐渐失宠。

宝安尖岗山曾是深圳豪宅版图上最耀眼的新星。2004年招商和华侨城以纯别墅盘曦城拉开序幕。2015年泰禾以57亿拿下两宗地王,楼面价最高近8万/m2,扬言要打造对标全球顶豪的深圳院子。彼时尖岗山的房价一度飙升至15万/m2,与深圳湾、华侨城和香蜜湖齐名。

然而十年过去尖岗山却成了深圳楼市最尴尬的存在。豪宅区之名犹在,整体挂盘均价却滑落至8.2万/m2,甚至被西乡刚改盘反超。泰禾院子"烂尾"九年才得以复活,万科刚需盘去化艰难。曾经的"豪宅基因"为何在一路向西的发展浪潮中逐渐失宠?尖岗山片区虽为"豪宅定位"却有三大致命伤:

·1、先天不足,配套荒漠。如果景观能打100分,配套只能得30分。一位业主的吐槽道尽尖岗山的尴尬。这片被山湖环抱的世外桃源至今片区无地铁、无高端商业,教育医疗存在短板,交通拥堵严重等问题。对比深圳湾的万象城、香蜜湖的深国投,尖岗山的商业仅靠楼盘底商支撑。有购房者戏称这里适合修仙,不适合生活。

当豪宅客群从享受自然转向城市核心资源,尖岗山的生态优势反而成了致命短板。

·2、产品错配,刚需盘混搭别墅区。尖岗山的崩塌始于定位混乱,早期曦城、中海九号公馆以纯别墅和大平层锁定富豪。但2015年后政府调整规划,尖岗山新盘容积率飙升,产品转向刚需,甚至还有保障房。万科都会四季、凤鸣水岸、万科未来之光等楼盘主打约75-120平刚需户型,梯户比高达2梯7户,目前总价500万左右起。

然而富人嫌刚需拉低档次,刚需嫌配套太差,这让尖岗山片区陷入两头不讨好的困局。2021年万科都会四季开盘当天契税高达35%,95m2户型滞销。泰禾院子虽以13.8万/m2均价入市,但实际成交并不理想。去年10月份推售63套至今还没卖完。

·3、产业缺位。没有"造血能力"的豪宅区注定是空中楼阁。深圳豪宅区的生命力从来不止于山水,更在于产业赋能。深圳湾凭总部经济稳坐顶流,香蜜湖靠金融中心虹吸资本,华侨城以文创产业滋养小资氛围,尖岗山却长期困于"山水陷阱"。

北侧低密别墅区与南侧产业集聚区割裂,缺乏高附加值产业导入,无法形成高端人群的持续流入。即便政府规划了华润雪花啤酒总部、甲岸科技园等产业项目,但转型缓慢。产业与住宅的割裂让尖岗山始终未能形成"产城融合"的良性循环。没有产业支撑的豪宅区犹如无根之木,终究难逃没落命运。

某种程度上尖岗山的故事是深圳楼市转型的缩影。政府试图通过"豪宅刚需化"激活片区,地铁规划、雪花科创城商业、人才房导入人口,但矛盾依然尖锐。

·一方面是生态与开发的博弈。提高容积率虽能增加住宅供应,却破坏了片区低密豪宅的基因。

·另一方面是价格与价值的背离。刚需客为低价买单,但教育、交通短板仍在,加上预期与现实的落差,片区产业导入周期漫长,短期内难见成效。

从这个角度来看,在片区产业和配套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刚需住宅二手房能卖到7-8万/m2,当前价格实际上并不便宜,而别墅的流通性向来比较差。曦城一期上个月成交了一套单价在10.6万,中海九号公馆二期在去年10月份的成交价是12万/m2,价格着实不够豪宅。

尖岗山的失败其实也暴露了深圳豪宅市场的深层逻辑。

·1、离尘不离城才是真顶豪。纯粹的自然景观无法替代城市稀缺资源。

·2、产业是豪宅的根基。没有高净值人群的持续流入,房价难以乐观。

·3、政策定生死。从限价到容积率调整,规划变动足以颠覆片区命运。随着深圳豪宅区的竞争逐渐进入存量博弈时代,前海扩容、深圳湾总部集群固化、香蜜湖金融街升级,尖岗山若不能快速补足配套短板,其定位必然会越来越尴尬。豪宅区的成败从来不是单一要素的较量。深圳这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豪宅板块经历了多次更替,早期罗湖银湖的独栋别墅、盐田东部华侨城的天麓别墅、龙华观澜湖高尔夫别墅、宝安尖岗山的豪宅区以及龙岗部分别墅,这些都曾是风靡一时。

但随着城市重心转移或规划失败,这些片区逐渐淡出顶豪行列。如今公认能长期保持价值的豪宅区主要集中在南山华侨城、深圳湾、蛇口以及福田香蜜湖这些核心地段,未来也许会加上前海和宝安中心区。

那些由盛转衰的豪宅区告诉我们,在深圳离尘且离城的"隐逸派豪宅"只是伪命题,唯有产城融合、资源密集的片区才配得上真正的顶豪标签。而对于购房者与其迷信"豪宅"区概念,不如紧盯产业、地段、学区、圈层等配套,毕竟这才是深圳楼市的硬通货。

买房和换房作为普通人的超大额支出,同时又是极其低频的行为,绝大部分人都缺乏经验,而缺乏经验却要做如此重大的抉择,做对了当然皆大欢喜,做错了很可能会悔恨终身。买房前来找我做一次付费咨询,可以帮你避开所有免费的坑。

如果你感觉无从下手,对买房感到迷茫,欢迎你私信我预约咨询,让我们为你的家庭资产保驾护航。

0 阅读:945
评论列表
  • 2025-04-30 15:57

    不管哪个城市,房子都是越来越多,叠加人口出生大幅暴跌,只会越来越难卖,越来越不值钱。越到后面剩下还没买房的往往越没钱,购买力越弱,房价持续走低是肯定的。房子实际建造成本是非常低的。一般3000左右一平为合理,大城市5000元左右一平为合理。利润已经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