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传统的俗语和谚语,它们往往包含了深刻的哲理和智慧,也反映了我们民族的文化和风俗。其中有一句俗语说:“再饿莫吃坟前供,再累莫坐人肉凳”。这句话听起来有些奇怪和可怕,但其实它寓意着什么呢?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这句话的含义和背景。
首先,我们要明白“坟前供”和“人肉凳”分别是什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祭祀祖先是一种重要的礼仪,也是一种表达孝心和敬意的方式。祭祀时,通常会在祖先墓前摆放各种食物、水果、酒水等贡品,以供死者享用。这些贡品就称为“坟前供”。
而“人肉凳”则是指一个活着的人用自己的大腿作为座位让别人坐上去。通常情况下,“人肉凳”指代男女之间不正当或不合适的亲密行为。
那么,“再饿莫吃坟前供”,“再累莫坐人肉凳”的意思就很明显了。它告诫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去做违背道德或伤害自己尊严和安全的事情。“再饿莫吃坟前供”,意思是即使你非常饥饿困顿,也不要去触犯死者或亵渎神灵,否则会招致恶报或厄运。
“再累莫坐人肉凳”,意思是即使你非常疲惫无助,也不要去沾染淫L或虐D求荣,否则会失去自我或遭到报应。
这句俗语出自哪里呢?
据说它最早出现在清朝末年,在战乱频发、民生困顿、社会动荡、道德沦丧的时期。当时有许多穷苦百姓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做出一些违心或卑微之事。
比如有些穷困潦倒之辈会偷吃墓地里被遗弃或忘记收回去的贡品;有些妇女会被迫虐D给土匪或权贵;有些青年男女会因为寂寞无聊而纵欲过度;有些小孩子会被拐卖或虐D。这些事情都让人心寒,也让人感叹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恶。
于是,有一些有良知和正义感的人就开始用这句俗语来劝诫和警示那些走向歧途或陷入困境的人们,希望他们能够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不要为了一时之利而忘了自己的身份和尊严,不要为了一点点安慰而放弃了自己的道德和良知。
这句俗语虽然出现在清末民初,但其实它所蕴含的道理是不分时代和地域的。在我们现代社会中,也有许多类似于“坟前供”和“人肉凳”的诱惑和陷阱。比如有些人为了钱财或名利而不择手段,甚至出卖自己的灵魂或亲友;有些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或好奇心而沉迷于各种不健康或违法的娱乐活动;
有些人为了逃避自己的问题或压力而依赖于各种药物或酒精;有些人为了寻求别人的关注或认可而放纵自己的情感或肉体。这些事情都可能给我们带来短暂的快乐或安慰,但同时也可能给我们带来长久的痛苦或后悔。
因此,我们应该时刻牢记这句俗语:“再饿莫吃坟前供,再累莫坐人肉凳”。它提醒我们要保持清醒和理智,要对自己负责任,要对他人尊重,要对社会贡献。它告诉我们要珍惜生命和健康,要追求真善美,要拒绝虚伪恶丑。
它教导我们要有信仰和道德,要有勇气和毅力,要有爱心和同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过上一个幸福而美好的生活。
在民间还有另一个传说
曾经有一个名叫李四喜的穷书生,他家境贫寒,却志向高远。他想考中进士,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他勤奋读书,不畏艰辛。他有一个青梅竹马的恋人叫阿兰,她也很支持李四喜的理想,并且经常给他送饭送衣服。
一天,李四喜得知京城要举行会试了,他决定去赶考。阿兰担心他路途艰险,便用自己省下来的钱给他买了一匹马和一些干粮。李四喜感动不已,并向阿兰许下了婚约。
李四喜带着阿兰送来的东西出发了。路上遇到了各种困难和危险,但他都克服了。他终于到达了京城,并顺利通过了会试。他欣喜若狂地想着回去娶阿兰为妻。
然而,在等待殿试时,李四喜遇到了一个美貌动人、身份显赫、花言巧语、对自己示好的贵族女子——王娘子。王娘子对李四喜一见钟情,并用各种手段诱惑他。李四喜本来对她没有什么兴趣,但渐渐地被她打动了心思。
王娘子告诉李四喜:“你既然已经中了进士,在京城里找个好门第结亲才是明智之举。你那个乡下姑娘怎么配得上你?她只会拖累你的前程。”
李四喜被王娘子的话所动摇,他开始怀疑自己和阿兰的感情。他想着,如果能娶王娘子为妻,自己就能飞黄腾达,享受荣华富贵。他忘记了阿兰对自己的付出和等待,也忘记了自己曾经对她的承诺。
殿试的结果出来了,李四喜考中了状元。他一夜之间成为了朝廷重臣和众人敬仰的对象。王娘子更是高兴不已,随后李四喜向皇帝请求将王娘子许配给自己。皇帝同意了,并且赐给李四喜一个封号和一座宅院。
王娘子搬进了李四喜的府邸,同时李四喜开始过起了奢靡无度的生活。他每天沉迷于酒色财气,不再读书写字。他也不再想起阿兰,甚至连给她一封信都没有。
阿兰在家乡等待着李四喜的归来,她每天都盼望着能收到他的消息。她听说了李四喜考中状元的事情,她为他感到骄傲和高兴。但是当她得知李四喜已经娶了王娘子为妻时,她心如刀割,泪如雨下。
阿兰不愿相信这个事实,她决定亲自去京城找李四喜问个清楚。她卖掉了自己所有的东西,并借钱买了一匹马和一些干粮。她只身上路,历经千辛万苦。
在路上,阿兰遇到了一个老道士。老道士看出了阿兰的悲伤和困顿,并问起了原因。阿兰把自己和李四喜的故事告诉了老道士。
老道士听了阿兰的故事,叹了一口气,说:“你这个李四喜,真是个不知好歹的人。他为了权势和财富,抛弃了你这样一个真心爱他的女子。他不但辜负了你的情义,也辜负了自己的良心和才华。他早晚会遭到天谴和报应的。”
阿兰问道:“那我该怎么办呢?我还是想见他一面,问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对我。”
老道士摇摇头,说:“你去见他也没用,他已经变了一个人。你只会让自己更加伤心和失望。你还是放下这段感情吧,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你年轻漂亮又善良,总会遇到一个真正爱你、珍惜你、照顾你的人。”
阿兰哭泣着说:“可是我忘不了他啊,我还是爱着他啊。”
老道士说:“爱一个人不一定要拥有他,也不一定要跟随他。有时候放手也是一种爱。你应该祝福他能幸福安康,而不是去打扰他或者恨他。只有这样,你才能释怀和平静。”
阿兰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点点头,说:“谢谢您的开导,我明白了。我会试着放下过去,重新生活。”
老道士笑了笑,并给她一块玉佩作为护身符。“这块玉佩可以保佑你平安顺遂,在逆境中坚强,在顺境中谦虚。希望它能给你带来好运。”
阿兰收下了玉佩,并向老道士道别。她没有再去京城找李四喜,而是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她用剩下的钱开了一家小书店,专门卖一些诗词歌赋和故事书。她每天忙碌着,也很开心。
有一天,一个年轻的书生来到了她的书店。他叫做张三乐,是一个才华横溢、风度翩翩、心地善良的人。他对阿兰一见倾心,并经常来找她聊天和借书。
阿兰渐渐地对张三乐有了好感,但她还是有些犹豫和不安。她怕自己再次受到伤害,也怕张三乐会嫌弃自己的过去。
张三乐察觉到了阿兰的心思,并向她表白了自己的爱意。“我不在乎你曾经经历过什么,我只在乎你现在是谁,你未来会成为谁。我爱你,阿兰听了张三乐的话,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她终于放下了心中的阴影和包袱,接受了张三乐的爱情。
他们很快就结婚了,并且生活得幸福美满。
而李四喜呢?他虽然娶了王娘子为妻,却并不快乐。王娘子只是看中他的地位和财富,并不真心爱他。她经常跟别的男人勾搭暧昧,并且挥霍无度。
李四喜也失去了皇帝和朝野的信任和尊重。他因为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等罪名被革职查办,并且被没收家产、流放边疆。
在路上,他遇到了那个老道士。老道士看着他惨淡无光、落魄不堪的样子,并没有同情或者嘲笑他,只是淡淡地说:“再饿莫吃坟前供,再累莫坐人肉凳。”
李四喜听完老道士的话后突然大笑起来。“哈哈哈!你以为我会后悔吗?你以为我会羡慕那个张三乐吗?你错了!我从来就不爱过那个阿兰!我只是利用她给我出题和写文章而已!我早就看穿了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爱情!只有权力和金钱才能让人快乐!”
老道士惊讶地看着李四喜。“你……你竟然如此无C无情?”
李四喜继续大笑。“无C无情?这才是智慧呢!你知道吗?其实王娘子也不爱我!我们都是互相利用罢了!我们都知道皇帝对王娘子有意思!所以我们故意做出一副恩爱的样子,让皇帝嫉妒和愤怒!然后我们就可以借机勒索他,要求他给我们更多的权力和金钱!”
老道士听了李四喜的话,气得浑身发抖。“你……你竟然如此狡诈邪恶?”
李四喜不屑地说。“狡诈邪恶?这才是生存之道呢!你知道吗?其实我并没有被革职查办!这只是我和王娘子的一个计划!我们故意让皇帝以为我们被赶出京城,其实我们已经安排好了一条逃生之路!我们准备去一个遥远的国度,那里有我们藏起来的大量的财富和珍宝!到时候,我们就可以过上无忧无虑、奢华享乐的生活了!”
老道士听了李四喜的话,惊恐地说。“你……你竟然如此胆大包天?”
李四喜得意地说。“胆大包天?这才是英雄气概呢!你知道吗?其实我还有一个最后的一招!我在离开京城之前,已经暗中安排了一些手下,在皇宫里放火烧毁了所有的文书和档案,造成了混乱和恐慌。然后他们就会趁机刺杀皇帝,推翻朝廷,建立一个新的政权。到时候,我就可以回来当新的皇帝了!”
老道士听了李四喜的话,无语地摇了摇头。他知道,李四喜已经彻底堕落了,已经没有任何救赎的可能了。他只能祈祷,天下不会因为李四喜的阴谋而陷入更大的灾难。
他也想起了阿兰和张三乐,他为他们感到高兴和欣慰。他希望,他们能够一直幸福下去,不要被这个黑暗的世界所污染和伤害。
他拿出了那个玉佩,轻轻地吹了一口气。玉佩上突然发出了一道光芒,然后消失在空中。
老道士微笑着说:“去吧,去找你真正属于的人。”
原来,这个玉佩是老道士用自己的法力制作的一个灵物。它能够感应到人心中最深切的愿望,并且帮助实现它。但是它也有一个条件:只有真心爱着别人,并且被别人真心爱着的人才能拥有它。
当阿兰收下玉佩时,玉佩就已经认定了她是它的主人。当她遇到张三乐,并且与他相爱时,玉佩就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当老道士吹气时,玉佩就已经回到了阿兰身边。
从此以后,阿兰和张三乐总是戴着那个玉佩。他们觉得那个玉佩是他们爱情的象征和保护符。他们不知道那个玉佩还有一个秘密:只要戴着它,就可以避开一切灾难和厄运。
而李四喜呢?他虽然得逞了自己的阴谋,并且成为了新皇帝。但是他却没有得到任何快乐和安宁。因为在登基之前不久,王娘子突然死于怪病;在登基之后不久,他就被他自己的手下所背叛和杀害。他死时,满口是血,满心是恨。他终于明白了老道士的话的含义:再饿莫吃坟前供,再累莫坐人肉凳。可惜,为时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