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耳熟能详的诗句中,藏着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寒食节”。
寒食的寒,是心头的寒,这承载着无尽哀思与淡淡忧伤的节日,仿佛是春天里最温柔的一抹泪痕,静静洒落在每一个追思者的心头。
寒食已到,清明即将到来,让我们在今天,遥寄相思,悼念已故的亲人。

—【01】—
旧坟新陇哭多时,流世都堪几度悲。
乌鸟乱啼人未远,野风吹散白棠梨。
——唐·李郢《寒食野望》
寒食时节,烟雨浸透山野,新坟旧冢间悲声如絮,此起彼伏,将纸灰洇染成深褐色的泪痕。
人世浮沉,哀痛几番轮回方能消解?
流年的沧桑,又怎能承载这连绵不绝的悲痛?
寒鸦啼鸣未歇,似在诉说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吊唁之人尚徘徊于陌上,那悲戚却如影随形,难以挥去;
野风忽起,白棠梨纷扬如雪,如同那无尽的哀思,弥漫在这春日的寒食之中。
梨花零落处,仿佛天地同祭,生死相隔的愁绪随烟尘漫卷,又随春雨沉入泥土。
昨日的新坟终将成为明日的故土,而野风依旧年年吹白棠梨花。
寒食的寒,原是心头的寒,泪痕未干,又见春草萋萋,唯愿离人魂归故里,人间烟火长明,抚平这断肠时节的一地残香。
逝者已矣,生者节哀,愿天上人间,共此安康。

—【02】—
寒食江村路,风花高下飞。
汀烟轻冉冉,竹日静晖晖。
田父要皆去,邻家闹不违。
地偏相识尽,鸡犬亦忘归。
——唐·杜甫《寒食》
寒食之日,春色正浓,杜甫漫步于江村小路,春风裹落英轻舞,高低错落,如絮如霰,拂过青石小径。
汀洲薄烟冉冉升起,随风飘散,竹影间漏下几缕碎金般的日光,斑驳陆离,静默朦胧中生出几分禅意。
田野间,农人荷锄归去,邻舍笑语喧阗,似乎并未被这节日的哀愁所影响,依旧热闹非凡;
偏是这烟火气里,独行客愈觉孤清,但在"地偏相识尽"的慰藉里,暂时停泊漂泊的愁绪。。
鸡犬不识羁旅人,自顾追逐嬉游,浑然忘却归途。
独立村头,眼底风物虽暖,心却随落花逐水,飘向远方的柴门旧院。
寒食的江村,终究是他人故乡,游子衣襟上沾的,何止是风尘?
是对家的思念,还是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03】—
微雨微风寒食节,半开半合木兰花。
看花倚柱终朝立,却似凄凄不在家。
——唐·裴廷裕《偶题》
寒食时节,木兰花在微雨微风中半开半合,似怯还羞,恰似寒食节欲言又止的心事。
倚柱凝眸,终日看花,看到了什么?是回忆中的家乡,还是心中的那个人?
却见枝头残蕊如蹙眉,瓣瓣心事欲诉还休,满是凄凉,仿佛自己并不属于这个家。
花开一半,人亦半在客途,此身虽立春庭,魂已随故园柳絮纷飞,那抹凄清竟比落花更添几分寒意。
寒食本该是禁火冷食的肃穆,却因这株不肯全然绽放的花,泄露了深藏的孤寂。
寒食的雨丝缠成罗网,网住木兰幽香,也缚住游子寸寸柔肠。

—【04】—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
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
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
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唐·王维《寒食城东即事》
寒食城东,一道清溪劈开桃李林,春意盎然。
碧波揉碎绿蒲白芷的倒影,浮光潋滟处,落花逐水缓缓东去,载走半溪春色。
溪畔人家寥寥三两,错落有致,门扉半掩,任由少年嬉戏玩耍,踢鞠凌空高过飞鸟,秋千荡入垂杨深处,惊起莺啼数声,也惊醒了沉睡的东风。
他们似乎忘却了时间的流逝,全情投入到这美好的春日时光中。
分日遨游,无需待清明上巳,春光早已被少年步履踏碎,散作满城欢语。
人间最浓艳的韶华,原是少年扬手时的一掷风流,是秋千架上倏忽掠过的红裙,是春水尽头不肯回头的落花。

—【05】—
寒食原头杜宇声,谁家不起古今情。
纸钱烧罢人归后,一树梨花冻月明。
——宋· 汪莘《寒食节有感·其二》
寒食之日,原野之上,杜宇啼声割裂暮色,一声声叩问生死苍茫,凄切而哀婉。
在这一日,谁家儿女跪拜时,衣襟不沾新坟土;
人间烟火未歇,谁家能逃这古今同悲的宿命?
纸钱余烬渐冷,吊客散去,唯余一树梨花浸在月华中,素白如缟,清冷似霜。
这月光何尝不是时光的拓片,拓印着年年相似的祭奠,岁岁不同的思念。
月光凝冻枝头,花影碎落成碑,恍若逝者魂灵悄然归返,静默立于阴阳交界处。
寒食的夜,连风也噤声,梨花瓣上的冷露,可是先人未说完的叮咛?

—【06】—
晋阳寒食地,风俗旧来传。
雨灭龙蛇火,春生鸿雁天。
泣多流水涨,歌发舞云旋。
西见之推庙,空为人所怜。
——唐·王昌龄《寒食即事》
晋阳城,寒食佳节,风俗依旧,传承千年。
春雨丝斜织,浇熄旧岁龙蛇盘踞的灶火,却浇不灭鸿雁北归掠空时衔来的春信。
鸿雁翱翔于蓝天,预示着新的希望与开始。
然而,依然难以忘却那些逝去的亲人;
春流水载不动太多呜咽,渐涨渐浊,难以抑制;歌舞旋入云端,彩袖翻飞似要撕开愁雾。
西望之推庙,冷阶积尘,在风中诉说着"割股奉君"的悲壮。
空悬忠魂名姓,竟无半片香火暖他寒骨,空留一声声叹息与垂怜。
那空自垂怜的,究竟是庙中的塑像,还是庙外纷沓的行人?
寒食的雨,是一场千年未停的泪,为贤者孤贞,为众生痴愚,更为这风俗传承中,总有人心比春泥更易朽烂。

—【07】—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唐·韩翃《寒食》
寒食日,长安城繁花似锦,飞花满天。
东风漫卷御柳斜垂,搅碎一城飞花,乱红如霰,扑向朱门绮户。
暮色四合时,汉宫烛火次第燃起,轻烟游丝般攀过宫墙,袅袅散入那权贵之家——五侯府邸,恰似皇恩浩荡的皮影戏。
寒食禁火的敕令,原是一张金箔,只封得住百姓的冷灶空斋,却束不住权贵阶前的暖焰。
这飘摇的烛影里,照见的是盛世的光华,还是衰颓的先兆?
春城的花,落在青衫布衣肩头是离人泪,跌进玉盏金樽中却成了风流点缀。
这满城纷扬的,岂止是杨花?分明是王侯指尖漏下的,几点浮世尘埃。

—【08】—
清明寒食节,韶光烂漫时。
野花迷古迳,回首暮云低。
纸钱飞处杜鹃啼,不是苦心人不知。
——宋·释普度《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二四》
寒食清明,韶光烂漫,野花沿古道疯长,迷了先人归途。
蓦然回首,暮云低垂处,纸钱与落英齐飞,子规啼血声碎,藏着"苦心人"才能参透的玄机。
不是苦心人,不知其中味。
杜鹃不解离人苦,犹自衔悲,一声声唤破春山空寂。
都说草木无情,却见飞花贴碑成冢,柳絮覆水作衣;
都说人间有泪,偏是苦心人独对青烟,咽下愁肠百转。
只有那些经历过苦难与磨砺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这份苦心与哀愁。
寒食的冷餐,是修行者自设的戒律;
清明的祭扫,不过是红尘客未了的痴念。
绚烂终归尘土,痴念不过云烟,唯有野径残香,年年替离魂说出未尽的偈言。
野花迷眼处,可有人看见云水深处的本来面目?

—【09】—
七度逢寒食,何曾扫墓田。
他乡长儿女,故国隔山川。
明月飞乌鹊,空山鸣杜鹃。
高堂添白发,朝夕泪如泉。
——清·洪升《寒食》
七载寒食,未曾归乡扫墓,孤坟寂寂,陌上荒草渐掩碑文。
他乡异地,儿女长成,眉眼间依稀故土山川的轮廓,却终是隔了万重云山,难以触及。
明月高悬惊起乌鹊南飞,翅影掠过空庭,啼声碎入寒夜;
明月啊,你照见淮南的烟沙,可曾照见故园坟茔上的新草?
杜鹃哀鸣空谷,一声一咽,声声断肠。
高堂之上,父母白发苍苍,朝夕思念,以泪洗面,却洗不淡游子衣上风尘。
寒食的月,照得见人间离恨,却照不透归途迷雾。
坟前未烧的纸钱,化作他乡窗前凝霜,一层层覆住断肠人的无眠。

—【10】—
朝随初日上烟沙,极望淮南不见涯。
今日江东寒食节,春闲桃李自开花。
——宋·释仲殊《题君山洗心堂 》
清晨,随着初升的太阳踏上烟沙之地,极目处淮南春色苍凉渺渺,遥不可及。
寒食节至,春闲的桃李在江东兀自开得喧嚣,红粉乱溅,似笑人间多情。
闲庭深锁春光,花影攀上禅堂素壁,梵音与落英同坠。
寒食的冷灶空斋里,连祭扫的香火都成了奢望。
独坐洗心堂前,看桃瓣逐水,恍若旧年故里溪畔,也曾有这般飞花沾衣。
那隔江的青山,可是当年折柳相送的长亭?
那自开的桃李,可曾记得游子临别时的泪滴?
寒食的禁火令,禁得住灶台的温烟,却禁不住心头思念的野火。
而今山河邈远,春闲反成枷锁,花愈艳,心愈寂,原来红尘洗尽处,空余一树无主桃李,替漂泊客守着未归的清明。

—【11】—
晴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
䌽绳拂花去,轻毬度阁来。
长歌送落日,缓吹逐残杯。
非关无烛罢,良为羁思催。
——唐·韦应物《寒食》
寒食节,晴朗明媚,春园百卉齐放争破樊篱,秾艳灼目。
蹴鞠的彩绳拂落花瓣,牵动香尘簌簌;轻毬过阁檐,惊起檐角栖莺。
长歌一曲送斜阳,缓缓吹奏,余音缠入柳丝,酒盏余温尚存,笛声已逐晚风零落。
眼底繁花似火,心头孤寂如渊。
非是烛火未燃,实因羁思如茧,哀愁难以排解,缚住赏春的闲情。
寒食的百卉开得越热闹,游子的心绪便越寂寥。
那掠过花丛的䌽绳,可曾系得住天涯游子的归舟?
寒食的暖,原是春光的骗局,愈是喧闹处,愈衬得客子袖底,那一掬故园泥土的冷。

—【12】—
绝域年华久,衰颜泪点新。
毎逢寒食节,频梦故郷春。
草緑唯供恨,花红只笑人。
南辕定何日,无地不风尘。
——宋·朱弁《寒食》
身处异域他乡,年华已逝,绝域风沙蚀尽容颜,唯余泪痕新旧交叠。
寒食又至,便频频梦见故乡的春天,那片熟悉的土地,那些亲切的面孔。
醒时但见异域绿草如茵,勾起心中的无限怨恨;红花似锦,只在嘲笑人痴妄。
南归的车辕何时能启程?这茫茫尘世,何处没有风尘与坎坷?
寒食的雨,落不进北地荒原,唯以梦为舟,载一程虚幻春色,暂暖冰封肝肠。
年年此夜,白发与梨花同生,而故乡,终究是地图上洇湿的一滴泪。

—【13】—
今朝寒食节,拨撒挥涕余。
何心事游行,谁使膏我车。
出门悟春远,绿遍万里涂。
阴林杂花稀,巨树新叶敷。
春风慰游客,荡漾回衣裾。
举杯复置杯,岸帻唯平湖。
岂无坐上客,不见朱与徐。
——宋·张嵲《庚申寒食湖上作》
今朝寒食,晨光未晞,独自徘徊在湖畔,挥泪洒悲,心事难平,欲借酒浇愁,反惹愁肠更沸。
何事让我在这本该欢聚的日子里,却独自行走,无人相伴?
车马膏油,又是谁为我准备?
膏车未动,已觉春意盎然,远望涂山绿浪滔天万里,漫过阡陌远道。
阴翳林中杂花零落,巨木新叶初展,生机盎然,碧影婆娑如覆薄纱。
春风似解客心,衣裾随风荡漾,涟漪荡碎湖光,却荡不散眉间孤寂。
举杯邀空,醉眼恍惚见得旧年宴席,朱衣徐郎笑语晏晏,而今独对平湖寒水,唯余岸帻萧然任风舞,心却随流水远去。
寒食的湖光,原是一面铜镜,照出半生飘萍影,镜中人不语,任落花覆满归舟。

—【14】—
重重帘幕燕翩翩,尘锁朱楼十四弦。
榆火渐催寒食节,海棠花畔缚秋千。
——宋·陈允平《即事》
重重帘幕低垂,锁住朱楼春色,梁间新燕翩跹,却带不来故园消息,十四弦上尘封,琴音难觅。
榆火渐炽,催逼寒食节至,海棠花畔下秋千索冷,空悬红绳,犹记昔年裙裾飞扬,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深闺寂寂,琴瑟久绝,唯风叩绮窗,递来几瓣残花,似替远人寄笺。
花畔秋千,曾载笑语惊鸿影,而今锈链喑哑,锈迹斑驳如泪痕。
当春风拂过空廊,那摇曳的海棠,是否也在等待归人折取?
寒食的燕,穿帘不过一瞬,却让朱楼中人窥见,春光原是金丝笼外,一片触不可及的海棠红。

—【15】—
杨柳绿成阴,初过寒食节。
门掩金铺独自眠,那更逢寒夜。
强起立东风,惨惨梨花谢。
何事王孙不早归,寂寞秋千月。
——宋·韩玉《卜算子》
杨柳成荫时,寒食余寒未褪,金铺门扉紧闭,独眠人蜷缩锦衾,更怯夜半风叩窗棂。
勉强起身立于东风之中,只见梨花惨白谢尽,如雪覆荒阶。
门外杨柳成荫,门内却结着寒霜。
王孙啊,你为何不早归?让这秋千月下的我,独自寂寞。
秋千架下月华孤冷,荡起当年王孙袖底香,而今绳朽木蚀,寂寞攀上新月眉弯。
寒食的月,最是无情判官,照离人白发,照空庭落花,更照透锦书难托的哑誓。
莫问王孙归期,君不见,梨花魂已随流水去,唯余秋千索上,一道勒入岁月的缰痕。

—【16】—
竹篱寒食节,微雨澹春意。
喧哗少所便,寂寞今有味。
空山花动摇,乱石水经纬。
倚杖忽已晚,人生本何冀。
——宋·陈与义《寒食》
竹篱围寒食,微雨绵绵蘸湿春衫,澹云薄雾间,春意淡淡,寥落意兴如茶烟散淡。
市声远遁,喧哗渐远去,寂寞便生出别样滋味,浸润出清味。
空山之中,花儿随风摇曳,似有幽人踏青而至;乱石之间,水声潺潺相绕,自有一番天地。
倚杖伫立林间,忽觉暮色已晚,苍茫浸透布衣,却并无丝毫焦急与慌乱。
人生啊,究竟有何可期盼?
人生逆旅,本无所冀,所求不过二三萤火暖长夜,而今山月不谙离索,径自圆缺。
这寒食的微雨,是天空垂落的泪珠,润湿了红尘客的衣襟。
人生百年,不过竹篱内外,一场春雨一场秋。
那摇曳的竹影,可曾照见过往的悲欢?那潺湲的流水,能否带走今生的遗憾?

【免责声明】插图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删除内容!特别说明,本站分享的文章不属于商业类别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