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破灭后回归现实。
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十几年,经过社会的毒打后,才发现刘关张这种理想主义模式根本吃不开,曹操那种务实主义者的作风才吃得开。
1
小时候接受的教育都是正面的,做人要光明磊落,做事要光明正大,刘关张三人行为处事恰好就符合这个要求。
所以都喜欢刘关张。
而曹操在历朝历代,是公认的奸雄,“宁叫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是个极度自私自利的人。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要做个大公无私的人,不能做自私自利的人。
曹操和我们的教育取向不匹配。
而且,小时候特别重情义,在没有利害关系的情况下,总能交到刘关张这样的知心朋友。
一旦长大后,与你接触的人都有利害关系,一旦扯上利害,就没有了刘关张那种纯粹的友谊。
谁要是跟你说交到了一个特别好的朋友,那他们俩肯定既不是同事也不是生意伙伴,大概率是钓友。
职场和生意场上没有朋友,只有利害关系。
曹操和袁绍早年是发小,俩人关系好到穿一条裤子,甚至合伙去别人家里偷新娘,长大后为了争地盘,打的头破血流。
刘关张从相识到共同起兵,再到四处漂泊,再到时来运转割据一方,始终不改本心。
他们没落过,也富贵过,但始终不离不弃,三人相知相守,“白头到老”。
刘关张是正直的人,三人又是亲如兄弟,小时候如果谁能不喜欢他们,那说明这个孩子心机深沉,确实“能成大事”。
所以,心思单纯的少年,更喜欢刘关张。
2
待到年纪稍长,从高中进入大学,再从大学踏入社会,经历的和小时候被灌输的完全不一样。
就连“纯洁”的大学校园,原来班干部和学生会干部都不是选出来的,得看背景,看人脉。
大家可以想想你大学时代的学生会干部,哪个家里不是非富即贵?
连大学这个象牙塔都掺杂了污秽,进入到社会这个大熔炉,那什么妖魔鬼怪就都现出了原型。
正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你要是奉行刘关张那一套,根本不管用。
曹操那一套才是葵花宝典。
曹操从杀吕伯奢一家到挟天子以令诸侯,全都不符合“光明正大”的原则,但正因为不符合光明正大,曹操才能成事。
刘备蹉跎半生,在诸葛亮的指点下,也学起了曹操,才能鸠占鹊巢夺取荆州和益州。
这就出现了一个极大的反讽,行光明正大之事不能成事,行卑鄙龌龊之事却能成事。
这个社会有两套规则在运行,一套是显规则,一套是潜规则。
显规则没什么用,只适合教育娃娃,真正发生作用的是潜规则。
而潜规则如果没人教你,你只能在世事中碰的头破血流后才能学会。
曹操和袁绍出身官宦世家,自小就接受潜规则教育,启蒙早,所以他们比家道没落的刘备能更早成事。
所以在成年人的眼中,曹操算是个真英雄,学习曹操也能获得更多好处。
曾经的少年,纷纷“移情别恋”,开始喜欢曹操。
3
待到年纪再长一些,经历过更多世事,又会反思,如果天下之人尽是曹阿瞒之辈,那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意思。
如果普天下之人尽是些见利忘义之徒,那这个社会只能奉行社会达尔文主义,优胜劣汰。
富者愈富,贫者愈贫。
天下大同的理想又该何时实现?
奉行曹操理念,只会催生一个又一个奸雄。
奸雄多了,这个社会也就没指望了。
天下大道,在正不在邪,历尽风霜的人,对刘关张的风骨又有了不一样的体会。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曹操之辈少一点,刘关张之辈多一点,这才是这个社会该有的样子。
因为曹操是个变态,你也是个变态,同类嘛
这是人类的天性,小时候不懂事只喜欢按部就班的理想主义,长大了都会喜欢成为枭雄的强者,就如同现在🇺🇸一样,现实中理想是当不了饭吃的。
雄才大略
年轻时候因为想与众不同所以喜欢曹操。曹操夜确实很强,文武双全。但是年龄大了以后发现,曹操这种人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就是一个灾难。刘备才是真的的王者。
三国演义在清朝经过删减小部分刘备相关事迹把原著仁义刘备变成伪君子
[呲牙笑]我是个实诚人,性格代入而已,小时候诚智礼孝信义,长大了LSP[滑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