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爱奇艺出品,将于2025年上映的,胡歌主演的医疗剧《楠丁格尔先生》,评录官坚决持反对和否定态度,这不仅是一个剧名问题,更是一场对历史与尊重的亵渎。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1820年出生于意大利,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女护士,一位开创了现代护理事业的伟大女性,被称为“提灯女神”。
1901年,因操劳过度,双目失明。1910年,在睡梦中溘然长逝。
她的名字被世界公认为护士精神的象征。每年5月12日的国际护士节,设立在南丁格尔的生日这一天,就是为了纪念她对人类护理事业的卓越贡献。
1.别人的名字不是你随便借用的
《楠丁格尔先生》这个名字一看就让人感到别扭,为什么要把一个全球公认的女性英雄的名字用“楠”字替换掉,甚至加上“先生”呢?这个名字仿佛在试图用男性角色“侵占”南丁格尔的形象。
有人可能会说,这不过是个剧名,别上纲上线。但你想想,南丁格尔的名字有多重的历史意义?她为护理事业作出的贡献,不仅仅是某个行业的专业成就,更是对人类生命的尊重。
现在随随便便把这个名字用在一部剧里,还加个“先生”,这让人怎么能不觉得不敬呢?想象一下,如果有一部剧叫《居里夫人先生》或《孔子姑娘》,是不是感觉有点滑稽甚至荒谬?
南丁格尔的名字已经成为了一种象征,代表着勇气、奉献和无私。随意篡改她的名字,甚至加上一个性别转换,这是对她的精神的一种亵渎。
2.敬畏之心不能丢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产影视剧作品,为了追求“新颖”和流量,毫无敬畏之心,不惜扭曲经典,篡改历史。
艺术的创新绝不应建立在对伟人和历史的不尊重上。
南丁格尔是护士精神的象征,对这样一位享誉世界的伟大历史人物,我们应该怀有的是敬畏,而不是随便消费她的名声。
南丁格尔奖,这个国际奖项是护理界的最高荣誉,全世界只有极少数杰出的护士能够获得。
2003年8月,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代表国际红十会,向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的巴桑邓珠颁发了国际护理界最高奖——“南丁格尔奖”。
为农牧民服务三十多年如一日的巴桑邓珠老爷子,成为中国唯一一位获得该奖的男护士,被誉为雪域高原的“提灯天使”。
为什么不讲他的故事,这种真实且感人的题材不是更具启发性吗?
3.性别问题不是噱头
《楠丁格尔先生》不仅是名字问题,它还牵扯到性别话题。
为什么这么多网友觉得这部剧“蹭女性红利”?原因很简单,因为胡歌在这部剧中的角色,似乎又一次站在了女性形象的肩膀上。
南丁格尔是一位为护理事业奉献终生的女性英雄,而现在却被用作一个男性角色的“噱头”,其实反映了对女性贡献的无视。
这种做法不仅是对南丁格尔本人的侮辱,还贬低了男性护士的地位。
想要拍摄一部关于男护士的剧,为什么非要借用一个女性英雄的名字呢?要讲男护士的故事,可以原创人物,完全没必要借用南丁格尔的光环来吸引眼球。
如果真的是向护理行业致敬,那请认真对待这个职业群体,不要通过这种蹭热点的方式来赚流量。
4.影视作品不能毫无底线
有人可能会反驳,说“艺术创作需要自由,不要过于拘泥于细节”。但艺术创作也有底线,尤其是涉及到历史人物和公众情感时,更要慎重。
不是说所有的影视作品都要古板守旧,但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我们需要的是有深度、有内涵的作品,而不是为了噱头和流量随意篡改经典形象的“快餐剧”。
对胡歌来说,可能是想挑战自己,尝试不同的角色。
演男护士,没问题,但你要演的是“楠丁格尔先生”,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不知是在蹭南丁格尔的热度呢,还是在给自己挖坑呢?
《楠丁格尔先生》这个剧名毫无敬畏地消费着一个伟大女性的名字。作为观众,我们完全有理由鄙视这种简单粗暴的炒作。
希望制片方能重新思考、修改这个剧名,不要让一次创作变成一次对历史和女性英雄的冒犯,惹起众怒,最后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