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工资新规落地!四类人收入看涨·最高14%·病假失业金同步上调
福建打工人迎来好消息!不管是在职职工、还是灵活就业人员,又或者是失业群体,钱袋子都要鼓起来了——2025年4月1日起,福建全省将执行最新最低工资标准,四类人群收入将迎来实质性增长,最高涨幅突破14%。

这次调整不仅是数字变化,更关系到千万劳动者的切身权益,特别是社保公积金扣除后的实际收入如何计算、企业可能存在的"隐形降薪"套路,都需要劳动者擦亮眼睛。
根据福建省人社厅发布的《关于公布我省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本次调整将全日制职工月薪标准划分为四档:一档2265元、二档2195元、三档2045元、四档1895元。非全日制小时工资同步调整,一档23.5元、二档23元、三档21.5元、四档20元。这一调整使福建最低工资标准全国排名从倒数第6跃升至第10位,实现16个位次的跨越式提升。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福建省规定最低工资标准包含社保公积金。这意味着劳动者实际到手的工资=最低工资标准-个人应缴社保公积金部分。

例如某职工按一档2265元标准执行,若每月需缴纳社保公积金500元,则实际到手1765元。但若企业将基本工资定为2000元,加上交通补贴300元,声称总薪酬2300元已达标,这种做法属于违规操作——按规定,各类补贴津贴必须单独计算,不能计入最低工资范畴。
四类重点受益群体具体分析:
第一类:工资水平"贴地飞行"的基层劳动者。包括私企职工、新就业形态从业者(如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以及环卫工、保安等特殊岗位人员。以四档区某环卫工为例,调整前月薪1660元,4月起将直接上调至1895元,每月多拿235元,年增收2820元。对于试用期员工,企业也必须按新标准执行,杜绝"试用期打折"的潜规则。
第二类:病假期间的职工。根据规定,医疗期内病假工资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以一档区职工为例,调整后病假工资下限从1624元提升至1812元,每月多领188元。这对于需要长期治疗的职工而言,相当于在病休期间每月多获得近200元的"医疗保障金"。
第三类:灵活就业群体。非全日制小时工收入将显著提高,以一档23.5元/小时计算,每天工作8小时可获188元日薪,较调整前多挣20元。对于同时打两份零工的劳动者,月收入可能增加800-1000元。但需警惕个别雇主将时薪拆分为"基础工资+绩效",变相规避最低工资标准。
第四类: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按最低工资90%计发,一档区失业金从1834.5元涨至2038.5元,每月多领204元。这对于正在找工作的失业者而言,相当于每月多出4天基本生活费,有效缓解经济压力。
此次调整还将产生三大连锁反应:一是社保缴费基数将随平均工资上浮,预计2025年社保费用会有小幅上调;二是职工遗属丧葬抚恤金等福利待遇将同步提高;三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统计数据将更真实反映民生改善情况。

但劳动者需警惕两类常见陷阱:一是企业将应单独计算的津贴计入最低工资,二是通过提高绩效考核难度变相降低实发工资。若发现实际到手工资(含社保)低于新标准,可立即拨打12333热线投诉,最高可追讨5倍赔偿。
以某制造业企业为例:假设某职工原基本工资2000元,住房补贴200元,餐补150元,总薪酬2350元。按旧标准(一档2030元),企业声称"总薪酬已达标"。
但新标准实施后,该职工基本工资必须至少达到2265元,加上原有补贴,实际月薪应不低于2265+200+150=2615元。若企业仍按2350元发放,差额265元可要求补发,并可能获得1325元(5倍)赔偿。
对于月薪刚好达到新标准线的职工,要特别注意工资构成是否合规。例如某职工月薪2265元,若其中包含300元全勤奖,则企业涉嫌违规——因为奖金不能计入最低工资,其基本工资实际只有1965元,低于一档标准,可要求补足300元差额。
此次调整还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福建正通过提高劳动报酬占比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最低工资标准的大幅提升,既体现了政府对民生福祉的高度重视,也倒逼企业转型升级,从依赖廉价劳动力转向依靠技术创新驱动发展。对于劳动者而言,这既是增收的机遇,也需要提升自身技能以适应产业升级需求。
信源:
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图解|《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我省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政策解读》
http://rst.fujian.gov.cn/zcjd/zcjd/bmzcwjjd/202502/t20250225_67681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