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他准备去北京当官,半路才想起自己是汉奸,连夜南逃

墨香逐风 2025-03-29 08:57:07

【一、祸从口出】

胡兰成曾在汪伪政权中担任宣传部次长和行政部法制局长。尽管他本质上是个文人,而汪伪政府的官员们大多是精于算计的投机者,但他对自己的处境还算清醒。他曾坦言:“我在官场和政治上都是外行。”他之所以能在那个复杂的权力结构中立足,主要得益于与汪精卫和陈璧君的良好关系。虽然他与周佛海、李士群等实权人物有过节,但并未造成太大影响。然而,事情的发展出乎意料,他最终连汪精卫这个最大的靠山也得罪了,结果招来了致命的危机。

事情是这样的。胡兰成结识了日本大使馆的池田笃纪,两人志趣相投,关系越来越密切。一天,池田去胡兰成家做客,看到他书桌上有一篇新写的文章,就借来看看。池田读完后很欣赏,征得胡兰成同意后,把文章翻译成日文,交给了日本驻华大使谷正之。谷大使又把文章传回东京,连近卫文麿和石原莞尔都看了。令人惊讶的是,胡兰成这篇文章在日本广受好评,内容却是预言日本必败、汪伪政权必亡!文章主要观点是:汪精卫集团的“和平运动”已经背离初衷,结果事与愿违;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兵力分散,原本英美的劣势变成了日本的劣势;日本深陷侵华泥潭,这样下去,日本必败,南京政府也会随之垮台!

胡兰成意识到自己写的文章迟早会被汪精卫看到,心里觉得事情不妙。他提前跟池田商量好:“最近我每天都会来找你,如果我没来,你就主动来找我。”果然,没过几天,汪精卫看到文章后大发雷霆,立刻命令林柏生逮捕胡兰成。12月7日,林柏生通知胡兰成去他家。胡兰成出门前对妻子应英娣说:“如果我晚上还没回来,你就赶紧通知池田先生。”结果,胡兰成一到林家就被抓了起来,关进了监狱。池田从应英娣那里得知消息后,马上联系了大使馆,还跟侵华日军总司令部通了气,各方都开始行动,试图救出胡兰成。那么,日本人的这种奇怪逻辑是怎么回事呢?虽然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在侵略大方向上是一致的,但在具体策略和步骤上,内部却矛盾重重。比如“下克上”、文官和武官互相争斗、陆军和海军互不服气,这些情况屡见不鲜。胡兰成的文章恰好迎合了日本少壮派军人的想法。他们对东条英机的政策不满,认为应该先跟中国谈和,集中力量对付英美。

1944年除夕将近,胡兰成依旧困在狱中,毫无获释的迹象。池田再也按捺不住,决定采取行动。他带着手枪,直奔日本宪兵队,找到河边课长,直言道:“如果我去救胡兰成,警卫肯定会阻拦。一旦交火,我非死即伤,这样你就有理由派宪兵出面救人了。”河边被池田的决心打动,回应道:“不用你冒险,我亲自处理。”他随即通知林柏生,要求立刻放人,否则将派宪兵强行营救。林柏生慌了神,赶紧请示汪精卫。汪精卫无奈,只得下令:“马上释放胡兰成。”——傀儡政权的软弱,由此可见!——当天下午,被关押了48天的胡兰成终于获释,坐上了池田的车回到家中。妻子应英娣正在厨房煮汤圆,迎接他的归来。

【二、一纸婚书】

胡兰成的第二任妻子确实是在广西教书时娶的全慧文。而应英娣则是他的第三任妻子。应英娣原本是百乐门的知名舞女,胡兰成在事业有成后,将她娶为姨太太。这样一来,他有了两个妻子和两个家庭,分别在南京和上海生活。

张爱玲和胡兰成从未见过面,但胡兰成的名声她早就听说过。最近,胡兰成因为言论问题被抓了。苏青拉着张爱玲,以她们在文化圈的影响力,一起去找周佛海求情,希望能救出这个“文化人”。事后,胡兰成自己都觉得她们的做法有点天真,甚至有点可笑。

胡兰成和张爱玲因为文学相识,之后他经常去张家聊天。“我们俩在一起,总有聊不完的话。”两人的感情很快加深。从认识到结婚的半年里,是张爱玲最开心的日子。“我和爱玲在一起,就是单纯的互相喜欢……她会一直看着我,满眼都是欢喜。”“在爱玲身边,我重新认识了自己和周围的一切。”胡兰成还说:“要是没有她,我后来也写不出《山河岁月》。”

胡兰成和张爱玲的婚姻简单得不能再简单。没有婚礼,也没有宴请,唯一有的就是一张婚书。有趣的是,张爱玲不清楚婚书需要两份,只准备了一张。胡兰成拿起笔,在婚书上郑重写下:“胡兰成与张爱玲结为夫妻,承诺共度此生,愿生活平静,岁月安稳。”

从纯文学的角度来看,胡兰成的写作水平确实很高,完全可以算得上是一流的散文家。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张爱玲会对他如此欣赏,甚至到了崇拜的地步。她的这种感情超越了年龄和家庭的界限,也忽略了胡兰成作为汉奸的身份。其实,张爱玲本人对政治一直不太关心。在香港大学时,有一次她正在看《南华日报》(胡兰成是该报的总主笔),有同学提醒她:“这是汉奸办的报纸。”张爱玲只是淡淡地回应:“我平时不看新闻,只看电影广告。”

1944年8月,张爱玲与胡兰成步入婚姻殿堂,当时距离日本战败仅剩一年时光。她曾这样描述那份婚书:“尺寸太大,既找不到合适的地方摆放,又缺乏丝带可以捆扎,最终只能被塞进箱底,从未示人。”这样的描述,是否暗示了这段婚姻的未来并不光明?

【三、护士风流】

胡兰成与汪精卫一派闹翻后,干脆投靠了日本人。1944年11月,日本华中派遣军邀请他前往武汉,名义上是让他办《大楚报》,实际上是想让他掌控湖北,组建一个亲日组织。胡兰成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个任务。

胡兰成在汉阳医院期间,又闹出了一段情感纠葛。医院里有几名女护士,其中一个17岁的女孩叫周训德,大家都叫她小周。她身材高挑,肩膀圆润,既不显骨感,也不显臃肿,恰到好处。胡兰成和她慢慢熟悉起来,甚至每天去报馆前都要见她一面,回来后第一件事也是找她。“她坐在灯下,脸色像刚开的牡丹,又红又白,眼里带着笑意,我看得入迷。”胡兰成被小周吸引,完全忘记了在上海等他、新婚不久的张爱玲。他后来也反思:“我这样做,对爱玲是不是不公平?我确实想过,但想来想去,既不认错,也没法给自己找借口。”

1945年3月,胡兰成离开小周前往南京办事,随后回上海看望家人。他毫不避讳地向张爱玲提起小周,甚至直言:“我没想过要隐瞒,爱玲虽然小气,却也不懂得嫉妒。”表面上看,张爱玲似乎没有表现出嫉妒,反而试图理解胡兰成,认为在动荡的时局中,人们难免会寻求安慰。然而,内心细腻的张爱玲其实深受伤害。后来,她写下一段经典文字,描述了她与胡兰成关系的变化:“以前两个人睡在一起并不觉得挤,反而像是多了一只手臂,甚至想砍掉它。但现在却觉得特别拥挤,处处碍事,就像两棵树被砍倒后堆在一起,枝枝杈杈互相碰撞,处处都是矛盾。”这段话清晰地反映了她与胡兰成从亲密到疏远的转变。

五月份,胡兰成重返武汉。他一心想着赶紧回去,匆忙过了汉水,直奔汉阳医院,结果却没见到小周。原来,胡兰成离开时,小周以为他不会再回来了,现在突然看到他,简直不敢相信。她躲回三楼自己的房间,心里还砰砰直跳。胡兰成和张爱玲结婚还不到一年,他又开始和小周讨论结婚的事。他和小周提结婚的事,小周只是听着。胡兰成觉得,他和张爱玲还没正式举行婚礼,和小周的关系也不能越界,再加上时局动荡,他不想连累小周。而小周对他,更是全心全意。那时,日军快要战败,盟军的飞机经常空袭武汉。有一天,胡兰成和小周在房间里,突然有飞机俯冲扫射,飞机的翅膀差点把屋顶掀翻。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小周迅速把胡兰成拉到灶间堆柴的地方,用身体护住了他。

胡兰成原本希望日本能再撑一段时间,这样他就能顺利完成军政学校的建设。然而,现实并不如他所愿。就在八月十五日中午,他在江汉路的街头听到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消息,顿时惊出一身冷汗。他原本还计划在武汉保留一股独立力量,试图阻止国民政府的接收。但这个想法显然不切实际,仅仅坚持了13天就宣告失败。

今天早上,小周给胡兰成煮了一碗榨面干。吃完面后,胡兰成准备离开,小周忍不住哭了起来,说:“你总是照顾我,自己却从没享受过,这次你一个人出去吃苦,没人照顾你怎么办?”胡兰成安慰她,笑着说:“老天会保佑我的,出门要顺利,我只想看你笑一笑。”小周只好忍住眼泪,抬头看着他的脸,勉强挤出一丝笑容,那笑容比平时更加动人,美得让人心颤。

在两名日本士兵的陪同下,胡兰成伪装成受伤人员,搭乘日军的医疗船只离开了武汉。这次分别后,他再也没能见到小周。

【四、逃亡之路】

胡兰成在上海避难时,谷大使将他安置在一户日本人家中。然而,随着搜捕汉奸的行动日益紧张,上海已不再安全,胡兰成决定转往浙江。就在他准备离开的那天,青芸前来接应,两人在张爱玲的公寓暂住了一晚,甚至没有告知自己的子女。

他自称张嘉仪,还说是张佩纶的后代。逃亡途中,他看到报纸上登着审判汉奸的消息,上面有自己的名字,但他觉得自己肯定能逃掉。他跑到了诸暨,住进了斯家。抗战时期,斯家搬回了诸暨老家。胡兰成到的时候,他的同学斯颂德已经去世了,而当年的女孩斯雅珊也结了婚,有了孩子。胡兰成之前在汪伪政府当官,曾经帮过斯家。出于感激,斯太太很客气地接待了他。另外,斯老爷的姨太太范秀美也想着“报恩”。

斯家为了隐藏胡兰成,四处奔波,费尽周折。临近年底,他们决定让范秀美带着胡兰成逃往温州。秀美的娘家在温州,她已经20多年没见母亲了,这次正好以胜利后探亲为借口。他们雇了两辆黄包车,分别载着两人上路。一路上,两人越聊越投缘,胡兰成毫无保留地向秀美讲述了自己的过去,包括与玉凤、张爱玲、小周的故事,甚至在广西强吻李文源的荒唐事。一个说得坦率,一个听得自然。“我们在路上说话最自在,但在路亭买饭或住店时,就得少说话,怕被人听到我的经历起疑。在人前,秀美总是小心照顾我,所以我们感觉特别亲近。”一个是风流成性,一个是年轻守寡,自然如干柴烈火,一点就着。12月8日,他们到达丽水,结为夫妻。秀美深情地说:“你去哪儿,我都要跟着你!”可惜,乱世中的情缘,哪有“牢”字可言?

【五、千里寻夫】

在逃亡途中,胡兰成偶然从报纸上得知了小周被捕的消息。他心想:“看到训德被抓的新闻,我甚至有过冲动,想亲自去替她受罪。不过,这种想法太不切实际了,再说她应该很快就能被放出来。”到了温州后,他给张爱玲寄了一封信。出乎意料的是,这封信竟然让深情的张爱玲亲自找上门来!

张爱玲为了找到胡兰成,可以说是冒着很大的危险。当时抗战刚结束,她的情况并不好,有人甚至想以“文化汉奸”的罪名追究她。更别提她要找的人,胡兰成,本身就是一个有名的汉奸。尽管如此,张爱玲一路上心里装满了对胡兰成的爱和对未来平静生活的向往。她在旅途中想着,自己走过的路,胡兰成也曾走过。当船快要到达温州时,她远远望着这座城市,心里想着胡兰成就在那里,感觉整个温州城都仿佛在发光,就像藏着一颗珍贵的宝珠。

胡兰成对张爱玲的突然出现,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绪。他回忆道:"二月份,爱玲突然来到温州,我先是吃了一惊,随后心里涌上一股不悦,甚至没有一丝感激之情。"作为男人,胡兰成不愿意连累自己的妻子,而张爱玲如此为他付出,让他感到既不敢当,又不愿示弱。这种矛盾的情绪最终演变成了愤怒,他几乎是用粗暴的语气对张爱玲吼道:"你来这里干什么?赶紧回去!"

胡兰成最在意的不是张爱玲的安危,而是不想在自己落魄时见到她,觉得这样会丢脸。至于他和范秀美的事,张爱玲虽然有所察觉,但也明白这是在困境中的短暂关系。她更担心的是胡兰成对小周的感情。有一次,张爱玲让胡兰成在她和小周之间做个选择,但他拒绝了。他说:“我就是这么固执,小周现在下落不明,未来怎么样谁也说不准,眼前只有张爱玲,我随便答应一下,不就能暂时解决了吗?”但他没有这么做。这就像他小时候,养母希望他说句好听的话,哪怕没有实际意义,他也不肯说出口。

张爱玲在温州待了将近一个月,最终含泪离开。她没能找到心爱的人,两人之间的关系也日渐疏远。这段经历让她感到无比失落,曾经的亲密无间如今已成过往。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感情似乎再也无法回到从前。

【六、最后一面】

胡兰成为了躲避温州方面的追查,在斯家藏了大半年。等到风声平息后,他打算返回温州继续躲藏,途中经过上海,便在张爱玲的公寓留宿了一晚。然而,这一晚并不平静,两人发生了争执,最终各自分开睡下。第二天一早,胡兰成走进张爱玲的房间,俯身亲吻她。张爱玲从被子里伸出手抱住他,突然泪如雨下,只喊了一声“兰成!”胡兰成被她的深情打动,一时愣在原地。敏锐的张爱玲立刻察觉到了异样。“她看到他尴尬的笑容,心想,‘他已经不爱我了,所以才会觉得不自在。’”她随即松开手臂,坐直了身子。

那天之后,他们再也没见过面。

回到温州不久,我收到了张爱玲的来信,信里她直截了当地说:“我对你的感情已经淡了,想必你对我也是如此。我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才做出这个决定,那时因为考虑到你的处境,不想给你添麻烦。所以,请你不要来找我,就算你写信,我也不会看。”信中提到的“小吉”,其实是“大难”的委婉说法。张爱玲没有在胡兰成困难时离开他,而是等到他安定下来后,才明确表达了分手的意愿。她还随信寄来了30万元,这是她最近两部电影剧本的稿费。

张爱玲与胡兰成的感情,最初源于她对他的仰慕,经历了短暂的甜蜜,最终却以心碎收场。她曾形容那种痛苦如同永不停歇的火车,日夜轰鸣,毫无喘息之机。从最初的倾心到后来的无奈,这段感情仿佛一场无法逃避的煎熬,始终萦绕在她的心头。张爱玲用生动的比喻,道出了这段关系带给她的无尽折磨,那种痛苦如同机械般重复,无法摆脱,也无法忽视。她的描述让人感受到,这段感情从美好到破碎的过程,就像一场没有终点的旅程,充满了沉重的压抑与无奈。

【七、斯人已杳】

在躲避追捕的日子里,胡兰成化名张嘉仪,与梁漱溟保持书信往来,并赢得了梁的赏识。1949年末,胡兰成致信梁漱溟,提出了几条关于国家建设的建议。梁漱溟将信件转呈给毛主席,但毛主席对胡兰成的观点并不完全认同,仅采纳了其中关于设立文化比较研究机构的提议。毛主席直接询问梁漱溟,谁适合担任该机构的副手,梁漱溟推荐了张嘉仪。随后,胡兰成从温州启程,计划前往北京。

胡兰成来到上海后,特意去了张爱玲的住处。他心里清楚,张爱玲未必愿意见他,自己也没抱什么希望,甚至可能她已经搬走了。但尽管如此,他还是毫不犹豫地上了六楼,仿佛只是为了完成一种社交礼节。结果,房间里空无一人,张爱玲早已不见踪影。

胡兰成目睹了共产党的迅速行动,这才恍然大悟。他意识到,像抗战胜利后汪伪汉奸摇身一变成为国民党高官那样的好事,不过是白日梦。于是,他放弃了前往北京的计划,决定从上海乘火车逃往香港。在杭州,秀美到车站为他送行。火车即将开动时,秀美才挤过人群来到月台。胡兰成从车窗探出头,两人只匆匆说了几句话。在汽笛声中,秀美急忙把包袱里的换洗衣物和两罐罐头食品递给他。随着车轮开始转动,秀美跟着跑了几步,再次握了握他伸出的手,然后松手退后。胡兰成还能看到她挥舞手帕的身影,直到火车渐行渐远。

秀美对胡兰成心生爱意,而胡兰成对秀美则抱有一种感激般的依赖。他在后来的回忆中直言不讳:“在那些充满忧虑和危险的时刻,我与秀美结为夫妻,不能说没有利用的心思。想要利用别人,显然说明我不够真诚。但每次我利用别人,总会假戏真做,用双倍的情感回报。如果说这是我的不纯粹,我也无法反驳。”

张爱玲曾这样评价胡兰成:“他对谁都舍不得放手,连同性朋友也不例外。”反过来,胡兰成对张爱玲却显得格外亲近。他坦言:“我对爱玲就像对待自己一样,宁愿委屈自己,也要多照顾小周和秀美。”这种相互之间的态度,体现了两人关系的复杂与微妙。

【八、滚滚红尘】

在香港待了五个月后,胡兰成悄悄溜到日本,找到了原日本驻华大使馆书记官清水董三的家。那天刚好是中秋节。没过几天,池田从静冈县赶来接他。书中描述:“池田在战败后回国,脚穿草鞋,头戴草帽,推着手推车卖蔬菜水果为生。”读到这儿,不禁让人心生感慨。这些日本人,平时不过是普通劳动者,种地卖菜,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可一旦穿上军装,拿起武器,就像变了个人,变得凶狠残暴,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然而,战败后,他们仿佛又回到了平凡的生活,曾经的嚣张气焰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池田只是侵华日军中的一员,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夏衍在回忆录中提到,抗战胜利后,他坐美军飞机去上海。“早上5点左右到南京,机场还没被炸毁,但除了少数穿黑制服的旧警察,全是缴了械的日本兵。9月的南京天气还很热,他们光着膀子,飞机降落时,还乖乖地推舷梯,帮美军驾驶员提行李,再也没有‘皇军’那种威风了。”

在日本生活的日子里,胡兰成的感情生活依旧丰富多彩。最初,他与一位名叫一枝的日本已婚女性有过一段关系,但更让人惊讶的是,他后来竟然与佘爱珍结婚了!听到这个名字,我一度怀疑自己记错了。翻阅了相关资料后,才确认这是事实。佘爱珍并非普通人物,她曾是上海“第一恶人”吴四宝的妻子。吴四宝在汪伪特工总部担任打手,在上海滩上横行无忌,据说连小孩听到他的名字都不敢夜哭。佘爱珍不仅是团伙的核心人物,还亲自参与各种行动,包括使用武器和进行刑讯,名声显赫。胡兰成在汪伪政府任职期间,经常出入被称为“魔窟”的76号,与吴四宝和佘爱珍有过交往。没想到,十几年后,胡兰成竟与佘爱珍结为夫妻。当时胡兰成48岁,佘爱珍54岁,这段年龄差距不小的婚姻真是让人意想不到。

胡兰成靠写作谋生,创作了自传体散文《今生今世》。有一天,他意外收到张爱玲寄来的明信片,她想要他以前的作品作为参考。胡兰成找不到旧作,就把刚出版的《今生今世》寄给了她,还附带了一封信。生活稳定后,胡兰成又开始展现他风流的一面。他在信中对张爱玲说:“上次我在信里就逗过你,我说你像九天玄女娘娘,我从你那儿得到了无字天书,自己学会了用兵布阵,现在写文章比你强了。”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在我看来,胡兰成对张爱玲的感情,更多是一种自我投射和自我迷恋。他把张爱玲看作自己的女性版本,正如他所说:“我对女人,与其说是爱,不如说是理解。”在他认识的众多女性中,只有张爱玲真正符合他对“理解”的定义。张爱玲的才华激发了他的竞争欲望。两人相识不久,胡兰成就暗自思忖:“我平时不爱与人比较或争斗,但遇到张爱玲后,却忍不住想一较高下。”即便如今两人已分道扬镳,这种竞争心态依然没有消退。他寄去新作时,仍然存着与张爱玲较量的心思,试图在才华上压过她一头。

有趣的是,胡兰成创作了“自传体散文”,而张爱玲则写了“自传体小说”——《小团圆》。两人的感情早已结束,余生再未相见。张爱玲的晚年颇为孤寂。1952年,她离开大陆前往香港,在那里住了三年,1955年移居美国。第二年,36岁的张爱玲与65岁的德裔美国作家赖雅结婚。赖雅去世后,张爱玲过起了隐居生活,最终孤独离世。1995年9月的一天,邻居发现这位瘦弱的中国老太太已经好几天不见踪影,于是报警。警察进入她的公寓,发现她躺在地毯上,已经去世多日。

上回我们聊到,胡兰成这个人,到底有什么魅力能让张爱玲如此倾心?今天咱们就来仔细说说这个备受争议的人物。说起胡兰成,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汉奸"这个标签。确实,他在抗战期间投靠了汪伪政权,这一点无可辩驳。但要说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光靠这一点还真不够全面。胡兰成这个人吧,骨子里就是个文艺青年。他写文章确实有两把刷子,文笔细腻,情感丰富。这一点,就连张爱玲这样的才女都为之倾倒。不过,他的为人处世就有点问题了。感情上,他简直就是个"花心大萝卜",见一个爱一个,对谁都说是真爱。政治立场上更是摇摆不定,哪边有利就往哪边靠。说到底,胡兰成这个人挺复杂的。你不能简单地用"好人"或"坏人"来评价他。他在文学上确实有才华,但在做人做事上,又让人觉得特别不靠谱。这种人,放在现在,估计也是个话题人物。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