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美好
笔者建议以后是纯国货的没有外资股份的商品,在商标上标注 国货品牌 四个字,就像有的商品标注中华老字号一样,让消费者有知情权,然后好好的进行分辨对比选择,而不是傻傻的分不清,这样我们国人才能好好的支持我们自己的品牌,贸易战会越打越艰难,中国人要齐心合力,共渡难关!

大家都清楚,有些你以为是“国货”的品牌,其实背后隐藏着美国资本的身影!这不仅让消费者感到震惊,更是对本土品牌的认知产生了巨大影响,面对全球化的竞争与贸易战的压力,如何保护我们的民族品牌,维护其独立性与竞争力,成了一个不得不猜想的问题,我们以民族品牌保护与国际竞争策略!
在全球化的今天,如何维护本土企业的独立性与竞争力,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美国对我国的贸易政策愈发强硬,尤其是针对我国的关税政策,一度将进口关税从20%提高到145%,试图减少对我国市场的依赖。我们也看到了一些消费者品牌背后隐藏的美国控股信息,比如海飞丝、飘柔、潘婷等洗护品牌均为美国宝洁公司旗下品牌,通过收购等方式在我国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有消费者曾这样感慨:“我还以为海飞丝是咱们的国货呢,没想到竟然是美国的品牌。”类似这样的认知偏差还有很多,这与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有关,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一些企业刻意营造的“国货”氛围。
比如湾仔码头的创始人臧健和曾坦言,他将70%的股份出售给了美国品食乐食品公司,当时谈判的过程非常艰难,因为对方提出的收购价格远低于市场价格,臧健和甚至一度拒绝了对方。但后来臧健和得知,美国品食乐食品公司旗下还有多个品牌在我国市场占据龙头地位,如果自己继续拒绝的话,可能会遭到恶意竞争甚至是打压,最终不得不妥协,以一个偏低的价格将大部分股份拱手让出。

对于消费者而言,品牌认知与实际控股关系之间的差距,可能导致消费观念的偏差。在经济霸凌与贸易战的大背景下,我国如何平衡外部压力与内部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双汇火腿肠为例,其前身是1958年建立的漯河肉联厂,2007年被美国高盛和鼎晖投资收购,成为外资控股企业。虽然双汇在国内已经有了很强的品牌影响力,但其背后的外资控股仍然让很多消费者心存疑虑。
哈尔滨啤酒作为我国的传统品牌,曾经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但2004年却被美国安海斯公司收购,从此失去了完全的自主权。虽然安海斯表示会继续运营哈尔滨啤酒,但其背后的意图显而易见,那就是逐步将其打造成一个国际品牌,而非地方特色品牌。

我们应该意识到,品牌的背后不仅是产品,更是复杂的国际关系和经济利益。作为消费者,我们有必要提高对品牌的认知,选择真正属于我们的民族品牌,你对这些“国货”的认知有过什么误解?说到底,中美关税战到现段可以说巳是国家的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了,作为国家组成的一分子,每个中国人有义务和责任为祖国的安危尽一份力。让我们从购买国货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