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场弱爆了!中国“枪射无人机”,直接把无人作战拉到新高度

科罗廖夫 2025-04-25 17:53:33

近期,央视军事在官方账号中披露了一种外形酷似保温杯的新型无人机,特别指出这是国内唯一一种面向步兵班组全体战斗人员、可以无差别列装的无人机。它的强项在于可以通过35毫米枪挂榴弹发射器发射,还可以通过更换模块执行侦察和打击不同任务,最具颠覆性的,是这个“保温杯”不比真的保温杯重多少,只有不到1公斤!这一无人机的出现,直接把无人作战拉到了新高度。

(与人手进行对比,大小一目了然)

从这一点来说,央视军事还挺谦虚的,以不到1公斤的战斗全重,不比传统木柄手榴弹大多少的体积,可以快速切换不同的任务模块,同时还能做到有效载荷系数最大,带3枚手雷或手榴弹,最重要的是价格还便宜。所以才说这应该不是国内唯一一种,大概是全世界都独一无二的存在。

新加坡《联合早报》也注意到了这种可能引发陆战战场变革的无人机,表示在2024年11月的珠海航展上,就曾出现过这种“保温杯”。从央视记者现场展示来看,这款“保温杯”无人机采用纵向共轴双旋翼设计,看起来不太符合传统的空气动力学定义,但灵活程度却不亚于一般的小型四轴无人机。

它不但可以在野外环境作业,从央视演示镜头来看,在密闭空间的地下停车场也可正常飞行,证明有人工智能(AI)辅助飞行,必要时可以完全交由AI控制整个无人机的行动。

(珠海航展出现过的“保温杯”)

“保温杯”无人机的结构也很有点门道。以两个旋翼为分界,上部是定位系统,中间是方向调节系统,下部是电池和电路舱,电机则安置在每个旋翼的上部,最下方就是可以携带有效载荷的挂架。

虽然演示镜头中只带了摄像头一种侦察设备,但如果确实拥有200%载荷系数的话,挂载能力不仅限于几枚手雷,60毫米迫击炮弹也许都不是问题,执行自杀式攻击的威力相当可观。

在便捷性和部署方式上,“保温杯”无人机大概也是独树一帜。从视频中来看两个旋翼的桨叶均可折叠,配合不到1公斤的全重,意味着每名士兵最少也能携带两三个,平时装在弹药袋或背包中,使用时只要抽出来开机,打开桨叶,连接控制终端后简单调试,挂上摄像头或手榴弹就可以执行任务。

(构造简单意味着价格也不会太高)

这种无人机的部署方式更是称得上革命性,除了传统的手抛,可以用35毫米榴弹发射器抛射这一点,不仅大幅加强了单兵打击半径,更重要的是减少了士兵的暴露时间,比如在掩体后或战壕里就可以发射,连一块平整空间都不需要。

在技术发展方面,其实也验证了微型智能无人机与传统武器之间融合的可能性,不但未来可能通过改进发射器,实现多联装齐射来降低部署无人机蜂群的难度,也可能进化为更智能化的可编程巡飞榴弹。

AI技术的加持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按照央视节目中工程师的介绍,无人机内置神经网络处理器(NPU)赋予了无人机一定的思考和学习能力,可以事先对潜在目标特征进行学习,无人机就可以在战场上自主规划路径、目标识别、跟踪和攻击。

较高的自主能力,不仅减少对操作员的依赖,也就是进一步降低了使用者暴露的风险,反过来说,等于单兵具备了部署、指挥无人机蜂群的能力,等于极少兵力就可以对较宽的正面战场实施监视和打击,也就降低了人员伤亡的概率。

(通过榴弹发射器发射,提高了战术灵活性)

甚至包括“保温杯无人机”本身,其实也是模块化概念的一部分,央视军事就展示了这个设计的令人惊叹之处。工程师介绍,在特殊场景下,4到6架“保温杯”可以组装成为多旋翼无人机,用于执行大件物资或武器弹药的运输任务。

这是个不算新鲜的思路,但强就强在中国军工把它量产出来了,不仅意味着灵活度进一步拔高,战场威慑力和多用途能力的增进,也直接提高了“保温杯”的市场欢迎度,为正式列装解放军或出口奠定基础。

不难猜测,如果这种“保温杯”出现在俄乌战场,如今僵持的局面很有可能会得到改观;如果出现在可能得台海战场,台军本就脆弱的士气必然再遭重挫......

可以说,当这个“保温杯”从35毫米榴弹发射器中抛射升空的瞬间,工业的集成化、标准化,以及技术创新和进步的对未来战争的影响,都达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

0 阅读:81

科罗廖夫

简介:奉献原创分析和有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