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企正加速撤离!莫迪也没料想到,“印度梦”醒的得如此之快

思真娱娱 2025-03-22 13:19:00

2025年3月,在印度这片曾被西方资本看好的土地上,真实情况比宝莱坞电影更让人惊讶。

孟买证券交易所的屏幕上全是下跌的红色,外资加速撤走,说明“印度制造”的希望正在消失。

特斯拉的超级工厂变成了二手车市场,富士康也在廉价出售设备准备离开,这些令人难过的场景,揭示了印度制造业光鲜外表下的许多问题。

印度制造的神话破灭,外资不再相信这里的发展潜力。

印度股市曾经非常火热,一片繁荣景象,但是到了2024年,虽然Sensex指数一度创下历史新高,超过86000点,但风险信号已经显现。

摩根士丹利等机构发出警告,指出印度股市的估值过高,甚至比中国股市还要高出许多,这种建立在虚高估值基础上的繁荣,就像沙滩上的城堡一样,经不起风浪。

最终市场在2025年3月开始调整,之前的繁荣景象宣告结束,投资者需要谨慎对待,防范风险。

外国资金大量撤离,印度股市Sensex指数大幅下跌,众多小股民被困在高位,损失巨大。

曾经支撑“印度梦”的大型企业也面临困境,阿达尼集团市值大幅缩水,引人关注的“太空印度”计划也失去了光彩,显示出印度经济泡沫的脆弱性。

这些事件暴露了印度经济过度膨胀的问题,原本美好的前景正在面临严峻的挑战。

外资企业大规模撤离,让这场危机显得更加严重,苹果公司迅速将一部分iPhone生产线转移到越南,三星更是直接关闭了诺伊达工厂,甚至连昂贵的设备都放弃了。

这种做法与几年前企业高管们头戴传统头巾参加开工仪式的热闹场面形成了鲜明反差,表明企业已经不再信任印度市场。

企业选择离开,实际上暴露了印度制造业长期存在的根本问题,这意味着印度制造业的发展道路,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泰米尔纳德邦的富士康工厂在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上表现欠佳,与中国工厂相比差距明显。

这种低效能直接影响了印度电子制造业的整体产值,导致其规模缩小,而同一时期越南的电子制造业却蓬勃发展。

莫迪政府曾大力推行的半导体补贴计划效果不佳,与中国芯片产业的快速崛起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凸显了印度在电子制造领域面临的挑战。

印度对外资吸引力下降,深层原因在于其独特的“制度陷阱”,外资企业在印度经营常常面临各种制度性障碍,并非简单的市场问题。

沃尔玛被追缴巨额“历史税款”,特斯拉超级工厂审批过程多次受阻,这些事件都反映出印度制度不够完善,官僚主义现象严重。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存在权力争夺,导致土地法改革进展缓慢,外资项目经常遇到土地征用方面的纠纷。

这些问题使得外资企业在印度投资面临着更高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进而影响了它们的投资决策。

简而言之,印度的制度环境对外资构成了挑战,导致一些企业选择撤离或减少投资。

莫迪政府推出GST税制,原本希望税收变得更简单,方便企业经营,但实际情况是,企业为了遵守新的税收规定,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和金钱。

因为这些问题,印度的营商环境改善并不明显,在世界上的排名比中国低很多,这使得外国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地点时,可能会更加谨慎地考虑印度。

印度总想当“全球办公室”,主要靠软件外包赚钱,但现在外包产业对经济的帮助越来越小,而且印度的制造业也一直发展不起来,这说明印度的产业结构太单一,就像只有一层空壳。

之前,三星公司离开印度诺伊达的工业园时,还列了一张清单,上面写满了各种各样的“印度成本”,这直接说明,印度政府的办事效率问题严重阻碍了市场的发展。

塔塔集团和空客的合作项目,因为各个地方政府都想争取,导致项目拖延了好几年,损失很大。

可见,虽然印度有发展制造业的良好条件,但实际操作中常常遇到阻碍,未能真正实现制造业的腾飞。

特朗普当政时实施的高关税政策,给印度的制造业带来了不小的麻烦,这使得进口商品的价格大幅上涨。

由于进口成本变高,很多原本在印度有投资的美国公司开始考虑回到美国发展。

与此同时,亚马逊也停止了在印度的大规模投资,关闭了之前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的印度总部。

这些举动都表明,印度制造业已经失去了美国的青睐。

印度的制造业发展遇到挑战,而中国的制造业却蓬勃发展,中国的工厂更智能,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高,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密度也比印度大得多。

中国培养工程师的速度惊人,数量远超印度,并且在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领域拥有大量专利,展现出强大的创新能力。

可以说,中国在制造业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各个行业环节紧密相连,已经形成了一个全面的生产体系,这意味着生产所需的各种零部件和技术都能在国内找到,成本和效率都更有优势。

相比之下,印度的生产链条还不完善,许多关键产品和技术仍然需要从国外购买,这使得印度在市场竞争中处于相对不利的位置,难以真正掌握主动权。

中国制造业能发展起来,靠的是几十年如一日认真积累,并且不断在制度上进行创新。

印度这次耗费巨大的投资失败,给全球投资者好好上了一课,这表明发展制造业没有快速通道,需要扎扎实实地建设基础设施、完善教育体系、优化制度环境。

那些听起来很美好的宏伟计划,最终都会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显露出问题,印度试图快速发展制造业的尝试未能成功,凸显了长期规划和稳健执行的重要性。

急于求成反而可能适得其反,耐心打好基础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投资者应该更加谨慎,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印度的“大国梦”面临的困境,源于其产业升级速度的滞后。

中国智能工厂代表着更先进的生产力,正在快速提高制造业的效率和竞争力,这种竞争力的提升,无疑将影响印度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面对这样的产业发展差距,印度需要认真思考并采取行动,加速自身的产业转型升级,否则可能会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参考资料:

英媒:随着印度经济增速放缓,外国投资者纷纷撤离并转购中国股票

观察者网2025-03-19 22:06

外资加速撤离 印度股市连跌

北京商报2025-03-02 22:11

三星印度工厂结束近1个月罢工:员工重返岗位,23名员工停职待审

金融界2025-03-11 11:14

港媒:在印度越南生产痛点多,富士康“回归”中国内地

环球时报2024-08-05 10:49

2 阅读:433

思真娱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