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应来了!尼日尔赶走中国高管后石油链条断裂,油价暴涨300%

东鸿说过 2025-03-28 06:36:37

3月14日,地处西非沙漠的小国尼日尔做出了一件让人瞠目咋舌的事情。

新上任的军政府突然用武力驱逐中资石油企业的三名中国高管离境,并查封了他们的银行账户。

然而,就当他们洋洋得意时,尼日尔国内爆发了能源危机,恐怖分子趁机杀害无辜百姓,尼日尔政府也尝到了“恩将仇报”的下场。

那么,作为长期与中国合作的尼日尔,这种“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的行为,到底是为了什么?

中国49年的无私援助

在遥远的西非,尼日尔这片被沙漠覆盖的土地,尽管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却长期饱受经济发展滞后的困扰。

但自1974年中尼建交开始,中国以实际行动,帮助尼日尔一步步走向富裕。

在基础设施援建方面,中国帮助尼日尔建设医疗设施,一座座现代化的医院拔地而起,改善了当地民众的就医条件。

同时,一系列民生工程相继落地,从洁净的饮用水供应设施,到宽敞的居民住房,切实提升了尼日尔人的生活品质。

此外,产业园区的建设,为尼日尔的工业发展搭建了平台,吸引了投资,创造了就业机会。

在技术与资金支持上,农业合作项目为尼日尔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粮食产量显著提高。

2003年,尼日尔遭遇严重的经济危机,国家经济濒临崩溃。

在这关键时刻,西方石油公司因勘探风险高、利润低纷纷撤离,而中国却伸出了援手。

中国向尼日尔提供了9900万美元低息贷款,助力其缓解经济压力。

与此同时,中国石油探测队毅然踏入了这片被烈日炙烤的沙漠。

他们在50度的高温下艰难勘探,面对疟疾等疾病的威胁,毫不退缩。

就这样,中国与尼日尔在石油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结出了累累硕果。

从2003年起,至今中国累计投资46亿美元,在尼日尔打造了多个大型项目。

像阿加德姆油田的成功开发,毕尔玛油田的投产,都提升了尼日尔的石油产能。

甚至到了2019年,中国投资40亿美元在尼泊尔建设贝宁原油外输管道,这一举措让尼日尔从石油进口国成功转变为出口国,GDP直线上升。

中国对尼日尔的援助历史可鉴,本以为尼日尔会对中国感恩戴德,并且为抱住中国的大腿,积极深化合作。

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中国竟然遭遇了一场现实版“农夫与蛇”的故事,被尼日尔背刺了...

尼日尔突然“恩将仇报”行为

2025年3月13日,尼日尔军政府领导人阿卜杜勒拉赫曼・奇亚尼突然签署紧急政令:

要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津德尔炼油厂及西非石油管道公司的三名中国籍高管在48小时内离境。

这一驱赶行为伴随着武力威胁,让中资企业措手不及。

与此同时,津德尔炼油厂的银行账户被查封、中资阳光国际酒店被吊销了营业执照等等。

尼日尔的这一系列行动,不得不让人怀疑其背后的真正意图。

而当我们深究后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尼日尔军政府对中资起了一些不该有的“掠夺心思”。

还有,如今尼日尔国内民众对军政府执政不力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

为了缓解内部矛盾,军政府可能想从中国掠夺些资产,作为佣金支付给俄罗斯瓦格纳集团。

但不管尼日尔军政府是有什么难言之隐还是出于其他政治目的,他们这一系列背刺中国的行动,都让我国寒心。

而我国也不是吃素的,没道理去热脸贴冷屁股。

所以尼日尔军政府那纸驱逐令,以及一系列加税政策发出后没几天,我国迅速反制,最终尼日尔为自己“恩将仇报”的作为付出了代价...

尼日尔“恩将仇报”后果

津德尔炼油厂因失去关键技术与管理支持,陷入了瘫痪状态。

随着炼油厂的停摆,石油产能如同断了线的风筝,断崖式下跌70%以上。

而且石油业在尼日尔GDP中占比超10%,产能的暴跌直接导致该国GDP遭受重创,经济增速从预期的11%骤降至负增长。

青年失业率急剧攀升,大量年轻人失去工作机会,无所事事。

还有产能降低,尼日尔陷入全国油荒,加油站前大排长龙,出租车因无油可用纷纷停运,城市的交通网络近乎停滞。

城市基础设施因燃油短缺无法正常运转,水电供应出现异常,医院的部分设备也因缺乏燃料而无法使用,整个社会的运转被按下了暂停键。

而黑市油价更是如同脱缰野马,暴涨300%,进一步加剧了民众的经济负担。

尼日尔无奈之下,只能高价从邻国进口石油,从石油出口国再变回进口国,这巨大的转变无疑让本就紧张的财政状况更加捉襟见肘。

所以,面对如今的困局,尼日尔政府最好做出改变。

首要之策,是重新与中国建立合作关系,修复受损的合作纽带。

中国多年来为尼日尔带来的不仅是资金和技术,更是发展的希望。

同时,尼日尔政府应保障外国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外资助力本国发展。

目光更要放长远,重视长期发展,摒弃短视行为,避免为了一时利益而损害国家的未来。

对中国企业而言,尼日尔的变故也是一记沉重的警钟。

在海外投资过程中,需通过外交和法律途径,坚决维护自身海外资产的安全。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要时刻提高警惕,不能掉以轻心。

同时,还应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提前对投资目的地的政治、经济、社会等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做到未雨绸缪。

参考文献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