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形势预测:未来服务业比例会增加

茂材聊教育 2025-01-21 03:50:44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服务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张。从传统的餐饮、零售到新兴的在线教育、远程医疗、共享经济等领域,服务业的种类和形态越来越丰富,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个性化的服务体验。这种变化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多元化需求,也催生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为劳动力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所有不少人认为:在未来,服务业比例会持续增加。 那么这个观点究竟是对还是错?有科学依据吗?我们下面用数字来具体分析一下。 1服务业现状 某网红名师曾戏称:文科都是服务业,总结起来就是“舔”。这里的“舔”是指文科没有技术只能提供情绪价值,这句话既是对文科生的误解,也是对服务业的误解。首先,文科生能创造的价值不比理工科少,但是现阶段文科生不能发挥所长,主要还是因为产业阶段和消费水平没有发展到一定水平,随着社会需求的提升,文科生的价值将会日益凸显。 其次,很多人把服务业狭义理解为“伺候人”的工作,处于就业鄙视链的底端。这是一种误解。现代服务业已经逐步成为现代经济和社会的基石,在发达国家,服务业的占比早已超过制造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而在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服务业的占比也在逐步提升。这一趋势在未来将得到进一步巩固,服务业将继续保持其在全球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以中国为例,中国目前有14.1亿人口,7.3亿劳动力人群,结构如下: 第一产业(农林牧渔):1.7亿 工业和制造业:1亿 建筑业:5000万—6000万 物流运输业:6000万—7000万 体制内(公务员和事业编):3800万左右 信息服务业(it行业):1000万—1500万 金融业:1000万—1500万 新兴电商行业:7000万左右 文旅行业:420万左右 通信业(三大运营商为主):200万左右 传统会计行业:3000万—3500万 律师行业:65万人左右 灵活就业:2亿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数据并非官方的权威统计,而是从很多报告里查到的,基本符合当下各行各业的大概情况。看了上面的数据,了解现在各行业的从业情况后,你是否对未来就业的方向有哪些新的认知和启发呢? 先来说说小桥的看法: 第一,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口在锐减,未来还会持续地减少,未来第三产业服务业将是就业主体; 第二,公务员队伍目前只有700多万人,未来还会再精简。2023年全国国考报考人数有260万人,最后录取3.7万,省考报考人数是520万,最后录取不到17万,国考录取率大概是1%,省考的录取率大概是2%,意味着公务员实际上是大学生“走不通”的一条路; 第三,现在全国有1900万网费司机、4500万快递小哥,还有1000多万外卖小哥,以及刚才我们说的7000万的电商、2个多亿的灵活就业人员,也就是说,未来就业的形态早已经打破了传统,出现了很多新型的业态,所以未来就业不稳定将是常态。 2未来服务业的比例会增加 关于未来就业,需要注意两件事:一是人工智能的影响,二是我国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按照国家的预测,如果到了2035年,人均收入提高到2万美金,各种消费形态会发生变化。 人工智能将会改变未来的就业市场。虽然现在很多人抱怨人工智能会提高失业风险,但也有部分专家认为这个想法太悲观了。扪心自问:谁会喜欢工作?不用工作、有吃有喝,不好吗?有人说没工作就没有收入,话不尽然。 技术创新同样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随着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服务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这些新科技的运用不仅提高了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还催生了新的服务模式,如共享经济等。大量新兴服务模式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服务业的种类和形态,还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个性化的服务体验。由此,不得不说人工智能将继续推动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当人均GDP上涨,消费观念会发生变化,消费者更注重服务的高品质、个性化,这种需求的变化为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企业纷纷推出个性化服务产品和服务方案。 基于以上几点,可想而知未来解决就业的主要行业不再是制造业,而是服务业,未来服务业的从业人员比例会增加。 以收入较高的企业咨询为例,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学生进了某企业咨询机构,实习三个月无工资,转正后第一年年薪20万,第二年80万,后来学生到另一家公司,每顿饭报销的钱就有1000块钱,更别说工资和各种福利待遇了。这件事说明未来咨询服务业的收入非常可观。同样的,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会衍生出很多新的服务岗位,比如帮助你搭配三餐的营养师等等,会出现更多可以提供精细化服务的新型服务业从业人员。 早在2018年,马云在浙商总会演讲中提到“不容易的时代可能刚刚开始”。 其中,马云特别强调:未来一定是服务业为主。只有服务业,才是未来解决就业的关键,制造业已经不是就业的主力大军。服务业对劳动者的素质更高。未来的制造业离开服务业就不可能生存,未来的服务业也是制造业。随着这一“预言”的再次成真,演讲中的“金句”含金量还在上升。 那么未来服务业会变成什么样呢?我们以一个公司为例:正常情况下一个公司最少要有以下两个角色:获客的人和做服务的人。没有获客能力,就不会有销售,公司就无法盈利。比如计桥为了获得更多客户,会通过做讲座、做直播等方式,扩大知名度,获取客户资源。获得客户后,还需要有人来为客户做服务,大部分人喜欢做服务,但现在的情况是获客越来越难。 比如高报行业,计桥从2005年开始做高报服务。最开始北京只有两家高报机构,一家是计桥,一家是从计桥分支出去的。后来高报机构越来越多,现在各地大大小小的高报机构不计其数。曾经有人对我说想学高报,我问他学会以后是准备去一家机构当高报师,还是准备自己开一间工作室?他说想找一家机构。实际上每年的报考只有几天时间,机构都不愿意招全职高报师,只工作几天,却要养一年,现在大部分都是招兼职高报师,只在报考季雇佣你来做服务。 此外,随着就业环境的变化,雇佣关系也会发生很大改变。比如现在中国有1亿左右的灵活就业人员,未来很可能有更多。也许还会出现几个人搭伙开公司的情况,你负责销售,我负责管理,他负责服务。 3未来服务业会呈现五大特点 1. 数字化和智能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正朝着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转型。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服务效率,能更好的服务人们快节奏的生活。 2. 个性化和专业化:现代服务业越来越注重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无论是教育、医疗、保健还是金融服务,都在朝着专业化和定制化的方向发展,以适应服务不同的客户群体。 3. 绿色环保:随着环境意识的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服务业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共享经济、绿色出行等服务模式的兴起,反映了消费者对环保、低碳生活的追求。 4. 融合与协同发展:现代服务业与其他产业,如制造业、农业等之间的融合与协同发展,有助于提高服务业的创新模式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和市场开放,也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5. 政策支持与创新驱动:政府政策的支持对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同时,企业也需要不断创新,提供差异化服务,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呈现出不同领域相互融合,以适应科技进步、市场需求变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些趋势不仅为服务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催生了更多的服务业岗位和市场,也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传统的服务类企业更是严峻的挑战。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