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5年,随着南越政权的垮台,越南长期以来的南北分裂局面也彻底结束。
次年,河内被定为首都,越南正式宣布全国统一。
但让人意外的是,战争结束后,带着满身荣耀回归故里的越南女兵却在婚恋市场上栽了跟头,不少男青年们对她们避之不及。
最终甚至有女兵选择孤独终老,那么这其中到底有何原因?
01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性别比例失衡。
越南战争持续了整整 20 年,期间越南男青年几乎被打成了稀缺物种。
在这样的背景下,普通越南女性想要找到如意郎君已然困难重重,她们的择偶标准也因此不断降低。
这使得当时社会上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现象:明明只是一个懒汉,身边却有几个老婆围着端茶送水。

即使如此仍旧有一些越南女性婚嫁难,而这也导致越南男子越来越傲慢,也越来越懒惰,看着妻女砍柴种地、养鸡喂鸭,连搭把手都不愿意。
在这些越南女性中,女兵的情况更是艰难。
按理说,在国家危亡之际,这些女兵挺身而出保护自己的同胞,战争胜利后等待她们的必然是荣耀加身,从上到下都会对她们各种礼遇。
但在越南这些常理失效了,越南女兵仿佛在战争结束后就变成了社会的“累赘”,婚恋市场上的遭遇就是她们现实生活的一个缩影。

本来就男少女多,这些女兵大多年轻的时候在战场上,等她们退下来的时候早就度过了最好的年华,那些男性对比后自然更倾向于选择普通女性。
此外,女兵的果决、强硬也成为了她们在婚恋市场上的天然劣势,因为男性总会将目光放在相对弱势的女性身上,除非其本身实力就很强。
02当然,女兵的婚配难还有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她们的战后创伤,这个不仅体现在心理上,也体现在她们的生理上。
许多越南女兵还患有 PTSD,约会时听到鞭炮声,反手就把男友按倒在地。

战争中的枪林弹雨、生死瞬间,给她们的心灵留下了深深的创伤,哪怕在和平年代,一些类似战争的声响,都会让她们瞬间陷入恐惧和应激状态。
再加上见惯生离死别,她们对于普通的情感表达难以产生共鸣,无论对于她们还是普通男性来讲,爱情似乎都没那么容易。
此外,在越南战争期间,女兵们面临着极其恶劣的环境。
潮湿闷热的气候,加上蚊虫无孔不入的侵袭,使得她们的皮肤布满了各种伤痕和疙瘩,长期的风吹日晒,更是让她们原本细腻的肌肤变得黝黑粗糙。

更为残酷的是美军喷洒的橙剂,这一罪恶的生化武器让女兵们满脸脓疮,颜值直接跌停。
橙剂含有一类剧毒物质二噁英,被称作来自地狱的武器,美军在 9 年的时间里向越南倾泻了 7000 多万升橙剂,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还直接或间接造成 40 多万人死亡,数百万人健康受损。
许多越南女兵不幸成为受害者,她们的脸部和身体皮肤出现大面积溃烂,长满脓疮,原本美丽的容颜变得面目全非。
这样的磋磨直接导致很多女兵未老先衰,20多岁的年纪看起来就跟大妈一样,而男性又是视觉动物。
仅仅是外表的粗糙化也就罢了,严重的是部分女兵的生育也因为战争受到了影响。

在激烈的战斗中,许多女兵不幸被流弹或弹片击中,腹部受伤严重,导致子宫等生殖器官受损,失去了生育能力。
还有的因为物资匮乏,身体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生殖系统因此受到了极大影响。
而越南长期以来又是一个非常传统的社会,女兵的身体上的“功勋”在这种情况下也注定成为了她们婚姻选择上的绊脚石。
03
如果说前两点是客观限制,那社会偏见就是压垮女兵的最后一根稻草。
越南民间一些封建落后的思想甚嚣尘上,有人恶意揣测女兵和男兵同吃同住,早就不贞洁了,将战争环境下正常的战友关系无端抹黑。
更有甚者宣扬,她们杀过人,身上有煞气,娶女兵会倒霉三代。
这些荒谬至极的言论,使得许多人对她们敬而远之,这种歧视性观念不仅违背基本的人性与道德,更是对女兵们为国家做出巨大牺牲的亵渎。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样在战争中浴血奋战的苏联女兵,却被民众捧为国民女神,她们的英勇事迹被歌颂,她们的奉献被铭记。
这种国内外对待女兵截然不同的态度,深刻地揭示了越南社会部分人群的双标与狭隘。
正是因为以上种种原因,越南女兵在战后生活得不尽如人意。
她们的悲剧,是战争的余毒、性别的桎梏与时代的冷漠共同酿成的苦酒。
如今越南的性别失衡得到极大缓解,女性境遇也得到了不小的提高,但越南男性留给外界的印象依旧是懒惰、贫穷。

其国内经济腾飞的口号更是喊得震天响,声称自己会成为下一个中国,但实际上不过一场泡沫,许多底层老百姓还居住在贫民窟,很多时候基本的卫生设施和清洁饮用水的需求都无法得到满足。
由于缺少书籍和教学设备,大部分普通越南底层人基本上难以通过教育改变命运,所以他们其中有很多会偷渡美国或者其他国家。
越南将来何去何从,还是一个未知数![太阳]
参考来源:

长成图一那样肯定有人娶。
让越南分裂成南越和北越两个国家互相争斗和制衡,这样对中国有利,同理,对印度也一样!
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