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军拿下金积堡后,左宗棠立马动手安排兵马,忙着准备打仗要用的东西,打算把下一仗的目标对准河州,就是现在的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那儿的回民军队。据说,河州离兰州不到三百里地,往西到西宁也不到六百里。要是河州这块地方不稳住,兰州就不安稳,想去西宁的路也给堵上了。所以,左大帅搞定金积堡的马化龙后,下一步就是要解决河州的问题,这事儿得赶紧办。
1871年初,也就是同治九年的十一月,金积堡的战斗一结束,左宗棠立马带着军队往西边走。他们先是到了静宁安顿下来,没过多久,又转移到了安定,就是现在的定西。
把老湘营安顿在安定之后,左宗棠就派了楚军的一部分先去打下洮河东边的康家岩回民堡垒,另外一部分呢,就绕道狄道,渡过那个水流特别急的洮河,之后跟先头部队汇合,一块儿攻下了河西的黑山、三甲集这些回民军队的据点。到了十一月,楚军的主力部队突然就到了河州回民军队的大本营太子寺,紧接着就开始围攻。
楚军猛攻太子寺,回民军队坚守险要之地,架起火炮,端起长枪,跟楚军打得火热,拼死抵抗,把楚军打得落花流水。据说,当时河州的回民军头领马占鳌,带着自己的人马,选中了太子寺这块地儿,打算跟清军决一死战。他们利用那片地方的地势,再加上自己挖的深沟高墙,跟清军斗智斗勇,打得难解难分。
围绕营地挖深沟,靠着山势傍着水,用关卡和堡垒来守卫。
河州回军不光靠着险要地形死守,他们还在从踏马池往南一直到黑山北边那条窄长的地方,挖了壕沟,建起了堡垒。而且,他们还偷偷派了些人绕到楚军屁股后面,专门打楚军运粮的队伍,想把楚军的粮草给断了。楚军在太子寺那一带打了好几个月的硬仗,可是一点进展都没有。
【太子寺之战是左宗棠平定西北回乱期间遭遇的一次重大失败】
1872年2月8号,那时候是同治十年的大年三十,马占鳌瞅准清军正忙着过年,突然带着大军杀了个回马枪。这一仗打得清军措手不及,提督傅先宗、徐文秀,还有总兵郑所南这些将领,连同好几百士兵都被杀了,马占鳌这边是大获全胜。回军这边也是出其不意,给楚军来了个狠的,楚军那边两个分统,一个总兵,都战死沙场了,还有好几百将士也没了命,最后楚军只能慌慌张张地撤退。
然而,马占鳌等人并未趁机大举反击,反倒听信了外面的风言风语,错误地以为西宁的回军已经打了败仗,消失无踪,感觉自己陷入了孤立状态,没人帮忙。这样一来,他们就变得畏首畏尾,迟迟做不了决定,最终让大好时机就这么白白流失了。
同治十一年的二月份,左宗棠的军队在休整了一段时间,补充了力量后,打算再次发起攻击。可就在这时,马占鳌他们却派人去找楚军的大将陈湜,表示想要投降。马占鳌给陈湜的部队交上了不少枪炮和马匹后,左宗棠就答应了他们投降的请求,并让陈湜来主持受降的仪式。接着,左宗棠把河州的回军重新整编成了三个部队,分别是马队、步队和炮队,还是由马占鳌来领导。这么一来,甘肃东部的三大回军势力,就只剩下西宁的马本源和马桂源这一支了。
说起来挺有意思的,马占鳌这家伙,在民国那会儿,可是西北地界上的大人物,回族大军阀“马家军”就是他一手搞起来的。他算是马步芳、马鸿逵、马鸿宾、马步青这些大佬的老祖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