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清唯一的六元及第,钱棨的一生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

此刻尽是空虚 2025-04-26 16:06:42

【钱棨其人其事】

吴越钱氏,素为江南名门望族。其家族成员钱棨之曾祖父,于清顺治十五年高中进士,后任职至翰林院编修。钱棨诞育于这般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家族环境中,自幼便立定志向,决心以科举之途,踏入仕途。

钱棨生于清乾隆八年,出身优渥之家。然其天赋并非异禀超群。据道光年间苏州地方志《元和唯亭志》所载,钱棨“专注于举子学业,每至夜读,常至五更时分。于童子试中,屡试不第”。由此可见,相较于天赋,钱棨更多仰仗自身勤勉治学,以图进取。

自约十三四岁起,钱棨便投身于科举之途。尽管科举之路荆棘丛生,屡遭挫折,但凭借时运眷顾,于科举体系中最初级的县试与府试两场考核里,均荣登榜首。

乾隆三十一年,时年二十四岁的钱棨于科举院试中脱颖而出,获中秀才。在彼时的科举环境下,以这一年龄取得秀才功名,相较于诸多同龄人,进度稍缓。然而,值得一提的是,钱棨颇具机遇,此次院试,他成绩斐然,荣登案首之位。

依据科举制度的既定规范,于县试、府试及院试这三级考试中均拔得头筹者,被尊称为“小三元”。钱棨的科举之途布满荆棘,然而,“小三元”这一荣誉称号,对他而言,无疑是艰难历程中的重要慰藉。

于考取秀才之后,钱棨旋即投身于乡试的角逐。据《元和唯亭志》所载,其乡试历程颇为曲折。在接连六次参与乡试的过程中,均未取得理想成绩。然而,他并未因此气馁,反而意志愈发坚定,文风愈发纯正。尽管处境日益艰难,钱棨始终坚持不懈。直至乾隆四十四年,他终以乡试第一名的佳绩崭露头角。

明清之际,于乡试贡院周边遍植荆棘,旨在杜绝外人靠近,故而贡院又被称作“棘围”。钱棨的科考历程颇具代表性,其先后六次参与乡试,直至乾隆四十四年方高中举人。由此可见,钱棨兼具勤勉与坚韧之特质,在科举之途展现出了非凡的毅力与刻苦精神。

钱棨于36岁时参加乡试,其科考之路波折起伏。彼时,命运似在有意设置阻碍,又仿佛暗中眷顾。最终,钱棨在此次乡试中脱颖而出,荣膺第一名解元之位。

乾隆四十六年,时年38岁的钱棨,在科举之途顺遂非凡。于会试之中,他凭借卓越才学,一举夺魁,荣膺会元之衔。继而参加殿试,再度展现超群实力,蟾宫折桂,高中状元。

据《钦点日下旧闻考》所载,于殿试阅卷环节,钱棨的试卷经阅卷官员评定,位列第四名。依据彼时科举取士之规,此名次仅能获二甲之首,实难跻身一甲之列。然而,乾隆皇帝亲阅殿试卷后,认为钱棨所呈对策相较其余考卷,逻辑更为严谨,切题更为精准,遂以帝王之权,钦定其为一甲第一名。

【钱棨夺魁后举国欢庆】

钱棨荣膺状元之后,欣喜之情并非仅存于他一人。由于其乃大清立国以来首位连中三元者,年逾古稀的乾隆皇帝亦屈尊纡贵。在金殿传胪当日,乾隆皇帝亲作《御制三元诗》,其诗曰:

在庄严肃穆的科举传胪大典之际,清脆的胪唱之声如龙吟虎啸般回荡。彼时,太和殿沐浴在破晓后那温暖而明亮的晨曦之中,光辉四溢。

历经百年国祚演进,于春季科考中,一举夺得乡试解元、会试会元、殿试状元,成就“连中三元”之佳话。

在历史的宏大进程中,文化发展态势波澜壮阔,而于政治清明之时代,礼仪与乐制亦呈现出繁荣昌盛之景。

载咨详尽阐述四项要义,于朝堂之上呈递之奏疏,洋洋洒洒近千言,尽显其深思熟虑与对相关事务的深刻洞察。

其目标绝非仅局限于谋求工整端正的书写,而更在于能够推动深入且切中时弊的谏言得以畅达进呈。

在历史的进程中,王曾以何种方式承接与延续前人之业,其秉持何种理念来匡辅政务,这些问题值得深入探究。这不仅关乎个人的行事风格,更与当时的政治生态紧密相连。王曾的种种举措,反映出其内心坚守的政治原则与抱负,对彼时的政务运作及发展方向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自乾隆首开先河之后,朝堂百官竞相效尤。彼时,身为内阁学士且久负盛名的书法大家翁方纲,荣任此次会试主考官。有感于此,翁方纲挥毫创作了《三元考》《三元喜燕》等四首诗作。此风一经兴起,京师之地的士大夫阶层纷纷踊跃参与唱和,一时之间,成诗达百余首之多。随后,翁方纲将这些诗作悉心收录于《三元诗集》之中,使之得以流传后世。

钱棨祖籍所在的苏州,彼时陷入了极度的热烈氛围。地方官员为彰显钱棨之卓越成就,不仅于当地修筑了三元坊,还将乾隆御制之诗精心镌刻于碑,并树立于苏州府学之中,据传乾隆本人还亲自为之撰写跋文。然而,世事变迁,殊为可惜的是,1952年人民路拓宽之际,三元坊不幸被拆除;而在“文革”这一特殊历史时期,苏州府学中的石碑亦遭损毁。

【钱棨的官远没有名气大】

钱棨荣膺魁首之后,依循旧例,获授翰林院修撰之职。时隔数载,乾隆帝擢升其为上书房师傅,令其担起教诲皇子皇孙之重任。上书房师傅一职,向来颇具政治前景,盖因未来的帝王极有可能从其所教授的学生中产生。

乾隆五十四年三月初六日,乾隆帝于毫无预兆之际,亲临上书房以查验皇子们的学业进展。踏入书房,却惊见室内空荡无人。随即,乾隆帝命人呈上出入登记册,经查阅后愕然发觉,在此之前的整整七日,无论是授课师傅,抑或是诸位皇子皇孙,竟无一人涉足上书房。

在此情形下,钱棨陷入严重困境。乾隆皇帝龙颜大怒,随即做出惩处决定,不仅将上书房总师傅刘墉与钱棨等予以革职留任的处罚,而且还特别降旨,对其进行了严词斥责。

时隔四载,钱棨获朝廷再度起用,膺任詹事府右春坊赞善一职。迨至乾隆帝暮年,其官位擢升至侍读。

嘉庆朝伊始,钱棨的仕途方才步入快速发展阶段。然而,鉴于其初始官职卑微,在随后的数年时间里,钱棨于各省充任学政之职。直至任期结束,其仕途中所任最高官职为内阁学士并兼任礼部侍郎。

内阁学士位列正二品,官阶颇高。然钱棨虽获此衔,实则仅为虚职,其本职乃提督云南学政。值钱棨即将奉调返回京师履职之际,却因难以适应异地水土,不幸染疾。病情迅速恶化,不久后溘然长逝,享年五十有七。

需明确的是,在清代科举体系中,于乡试、会试、殿试均拔得头筹,即连中三元者,仅有两人。其中之一为嘉庆朝的陈继昌。而在清代科举历史长河里,于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六级考试中,连续夺冠,包揽“六元”的,仅钱棨一人,可谓独一无二。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