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英说:粉碎“四人帮”,是毛主席给我的临终遗嘱

沛儿阅览趣事 2025-04-12 04:09:11

1976年,毛主席临终前,意识时而模糊时而清醒,他始终放心不下的是党和国家的未来,强撑着虚弱的身体,叫住叶剑英。

只见毛主席努力睁开双眼,想要说些什么,却因身体极度虚弱,怎么也说不出来。走出病房的叶剑英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主席为什么特意两次招呼我呢?”就在这个时候,“四人帮”又开始暗中搞小动作,他们更加处心积虑地想要夺取全党和全国的领导权。

叶剑英明白了这就是毛主席要交代的事情,此后,他暗中与其他同志紧密谋划。在关键时刻,叶剑英挺身而出,一举粉碎“四人帮”,挽救党和国家于危难,让国家重回正轨,为什么毛主席如此信任叶剑英?

关键时刻立大功

1931年,叶剑英奉命从上海辗转来到赣南中央苏区。彼时,他在党内已是身居高位,担任军事委员长和参谋部长。然而,叶剑英并未因职务之便而有丝毫懈怠与自满,更未谋取半点私利。

一次反“围剿”作战筹备会议上,叶剑英第一次与毛主席有了深入接触。

毛主席在会议上侃侃而谈,他的战略思路清晰而独特,对局势的分析鞭辟入里,从战斗的战术安排到长远的战略规划,无一不展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深邃的洞察力。叶剑英倾听后还不时提出自己的见解,毛主席对他的观点表示赞同,两人越聊越投机。

还有一回,毛主席深入百姓家中,与当地农民促膝长谈,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对革命的看法。叶剑英恰好路过,便驻足观察。

毛主席亲切的态度、关切的话语,让农民们打开了话匣子,毫无保留地倾诉心声。那一刻,叶剑英看到了毛主席与百姓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也明白了毛主席领导下的革命事业为何能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生长。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与了解,叶剑英心中渐渐有了答案:毛主席,就是那个能带领红军战胜敌人的卓越领袖。

此后,叶剑英紧密配合毛主席的工作,在反“围剿”作战中,两人常常彻夜长谈,商讨作战计划。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叶剑英根据毛主席的战略部署,精心组织指挥,带领红军一次次成功击退敌人。

1934年,因五次“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踏上不确定而又危险的长征道路。一路上,红军遭遇敌军围追堵截,艰难跋涉至四川懋功地区时,与红四方面军成功会师。然而,短暂的喜悦后,新的危机悄然降临。

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仗着自身兵力优势,野心膨胀,妄图分裂红军,另立中央。叶剑英得知消息后,当机立断,冒着生命危险,迅速将密电送给毛主席,为党中央争取到宝贵的转移时间。

多年后,毛主席回忆起这段惊心动魄的往事,感慨万千,不吝称赞叶帅:“叶剑英同志在关键的时候是立了大功的。如果没有他,就没有这个了。他救了党,救了红军,救了我们这些人。”

毛主席称赞叶剑英是“帅才”

在革命战争年代,人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叶剑英的出现,让毛主席看到了难得的希望之光。在往后的军事会议上,毛主席常常引用古今名言来分析战局,阐述战略思想。

当多数与会者还在思索深意,叶剑英立刻心领神会,迅速接过话茬,结合当下敌我态势,阐述灵活应变作战的重要性,两人的观点不谋而合,思路高度契合。

面对复杂多变的战场形势,叶剑英既能在军事指挥上展现卓越才能,又能从战略高度分析局势,提出独到见解,正因叶剑英如此能文能武,毛主席愈发对他赏识有加,在心中认定叶剑英是当之无愧的“帅才”,是革命征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深知叶剑英的能力与担当,把他安置到至关重要的岗位:“剑英啊,军委日常工作就交给你了,这关系着国家安危,马虎不得。”叶剑英敬礼回应:“主席放心,我一定竭尽全力!”

此后,叶剑英全身心投入军委工作,他深入基层部队调研,了解战士们的需求,为提升军队战斗力出谋划策。在他的努力下,军队建设有条不紊,各项工作成绩斐然。很快,叶剑英凭借突出贡献当选军委副主席,这是对他工作的高度认可。

1972年,周总理被确诊为膀胱癌,叶剑英一直找机会将周总理的病情上报。最后,在毛主席接待外宾的时候,他向毛主席汇报了这件事,得到了指示,中央很快就做出了指示。

周总理病倒后,工作的重担几乎全部压在了叶剑英肩上。政治局会议、军委的日常事务,桩桩件件都需要他亲自处理。一边要操心周总理的病情,一边还要应对虎视眈眈、妄图篡权的“四人帮”,常常忙得焦头烂额、分身乏术。

思来想去,他想到了邓小平。于是,叶剑英向中央郑重申请:“小平同志经验丰富、能力卓越,现在正是用人之际,我提议请他回来协助工作,共同应对当前的艰难局面。”中央经过慎重考虑,最终批准了叶剑英的请求。

后来,邓小平结束江西的日子返回北京,重新主持工作。面对千头万绪的事务,邓小平一时也有些棘手。叶剑英主动找到他:“小平同志,你刚回来,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说,咱们一起把工作干好。”邓小平感激地说道:“剑英,有你这句话我就踏实多了。”

在之后的日子里,叶剑英多次协助邓小平开展工作。每次重要会议前,两人都会提前沟通,交换意见;遇到复杂问题,叶剑英总是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见解。

粉碎“四人帮”,是毛主席给我的临终遗嘱

1976年6月,毛主席的病情再次加重,消息迅速传开。华国锋、叶剑英等人得知后,立刻放下手头工作赶往医院。到达医院后,医生向他们介绍病情:“毛主席的心肌梗塞复发,情况非常危急。”

叶剑英听闻,半天才艰难地开口问道:“还有没有其他办法?一定要尽全力!”这时,孟锦云快步走来:“主席有话和大家说。”众人连忙跟随她走进病房。

轮到叶剑英时,毛主席已经陷入半昏迷状态,双眼紧闭,面色苍白,气息微弱。叶剑英走到病床旁,轻轻趴在床边,颤抖着双手紧紧握住毛主席的手,声音哽咽,几乎带着哭腔:“主席,沧白来看你了。”然而,毛主席已无法回应,只有心电监护仪发出的滴答声,揪着叶剑英的心。

就在叶剑英即将跨出病房的瞬间,原本半昏迷的毛主席身体猛地动了一下,眼睛努力睁开,手在空中拼命地挥舞,朝着叶剑英离开的方向,嘴里含糊地发出声响。一旁的护士看到后急忙喊道:“叶首长,您等一等!主席好像有话找您!”

叶剑英听到呼喊,快步回到病床前,“主席,我在,我在啊!您有什么吩咐?”

毛主席望着叶剑英,似乎有千言万语想要倾诉,可最终,还是没能说出完整的话语,最后只能在叶剑英的手上点了几下。

从病房出来后,叶剑英的脚步变得异常沉重。毛主席那一番饱含深意的嘱托,压在他的心头,“主席这是什么意思呢?”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叶剑英似乎从中窥探到了一二。

毛主席逝世后,粉碎“四人帮”摆上了议事日程,叶剑英对待工作更加谨慎认真,每一份文件、每一个决策,他都反复斟酌。彼时,邓小平同志也在为国家的发展积极奔走。

在那之后,叶剑英积极配合邓小平开展各项工作,终于,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不仅顺利迈入发展正轨,还驶入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为日后的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叶剑英用行动回报了毛主席的信任与栽培,也不负党和国家的期望。

晚年的叶剑英回忆起这一段,他说:粉碎“四人帮”,是毛主席给我的临终遗嘱。也正是因为有了叶剑英大力支持,才使得粉碎“四人帮”水到渠成,异常顺利。

1 阅读:149

沛儿阅览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