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田里,是否应该在某个特定时间给玉米追肥,已经成为农民们经常争论的话题。
有的老农认为,只要平时管理到位,不需要在乎具体的追肥时机;也有的种植专家则坚持,玉米在特定的时间追肥效果更佳。
虽然意见各有不同,但追肥的确是能否增产的关键环节之一。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玉米的追肥那些事儿。
最佳追肥时间:玉米8~10叶期如果你问每个种植玉米的农民,“什么时候追肥效果最好?
”多半得到的答案各不相同。
但是,科学研究表明,玉米在8~10片叶子的时候,正是它们渴望“大餐”的时间,这时候的追肥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养分利用率。
为什么是这个时间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
玉米在苗期时,地上部分长得比较慢,需要的养分并不多。
而到了拔节期,尤其是玉米进入大喇叭口期,茎叶生长特别迅速,需肥量一下子就上来了。
如果不能及时给它们补充养分,就会直接影响到它们的正常生长。
所以,8~10叶期,也就是大喇叭口期,对玉米来说是非常关键的追肥节点。
追施氮肥:关键时期养分供给说到追肥,具体用哪种肥,也是有讲究的。
根据科学实验的结果,氮肥是这个阶段玉米最需要的养分,特别是在大喇叭口期,玉米对氮的需求量非常大。
这段时间对氮肥的需求占到玉米整个生育期需求量的1/3。
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农民喜欢用尿素。
这不仅是因为它的养分含量高,而且它极易被土壤吸收,稳定性也非常好。
如果条件允许,采取水肥一体化技术也是不错的选择,可以更均匀地撒施氮肥,效果更佳。
此外,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追施氯化铵或硝酸铵,它们都是不错的选择。
这些措施,配合在一起,能很好地满足玉米生长的需求。
追肥量方面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有没有底肥,土壤的肥沃程度,品种特性,都会影响到追肥量的多少。
通常情况下,氮肥的施用量要占追肥总量的一半左右。
但是如果底肥不足,还需要再补充一些磷钾肥。
举个例子,如果你家的田地底肥充足,按照亩产550公斤的产量指标,一般来说每亩追施15~20公斤尿素就差不多了。
而对于那些水肥条件比较好的地块,目标产量比较高的话,每亩大约需要追施30公斤的尿素。
通过这些合理的调整,可以确保每一块地的肥力供给最大化,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玉米的产量。
科学的追肥方式:提高养分利用率了解了追肥的时间和种类,接下来就是怎样把肥料施进去。
这里也有不少小窍门,比如追肥的深度应该控制在10厘米左右,并且及时覆土压实,如果追肥太浅,会导致肥料在高温下挥发掉,利用率会大大降低。
而且,追肥后如果墒情不太好,还需要及时浇水,以确保追施的肥料能够迅速被玉米根系吸收。
对于农民朋友来说,掌握这些技巧,不仅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还能避免浪费,节省成本。
在这里,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
在多雨的夏秋季节,氮肥如果不及时覆土,会很容易随雨水流失。
所以,在这个时候,深施和覆土就显得格外重要。
总结来看,科学的追肥方法不仅仅是为了省肥省钱,更重要的是它直接关系到最后的产量。
而且,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方式追肥,不但能够提高养分的利用率,还能改善土地的肥力,为来年的农作物打下一个好基础。
在结尾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新的观点:与其把重点放在每年具体的追肥时间,不如更多地关注土壤的整体管理和养护。
毕竟,一块地不是一季的事,它需要长远的规划和持续的投入。
科学合理地管理土壤,才能真正做到让玉米高产丰收。
这就像对待我们的生活,与其纠结一时得失,不如放眼长远,为未来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让我们一起努力,种出更多优质的粮食,为家乡的丰收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