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5日下午,天津女排与上海队的四强关键战前,一张以王媛媛、费蒂索娃为主角的宣传海报引发热议。封面上“飞封”二字直指副攻战术,暗示“以快攻与拦网终结比赛”,甚至被外界解读为“仅靠副攻就能击溃上海”。这种高调姿态在排超联赛中罕见,但结合天津近期表现与战术调整,这场“副攻革命”背后既有底气,也有风险。
天津女排本赛季初曾因二传孟豆与自由人孟子璇的配合问题陷入低谷,李盈莹的“一点攻”模式屡被诟病。但随着姚迪的回归,球队战术体系焕然一新。姚迪的传球精准度与节奏把控,彻底激活了副攻线:王媛媛的背飞、费蒂索娃的定点强攻,以及两人与边攻的交叉跑动,形成立体化进攻网络。例如对阵上海的首回合比赛中,天津5人得分上双,其中王媛媛和费蒂索娃合计贡献23分,而李盈莹仅出手18次。
姚迪的价值不仅在于技术,更在于心理调节。世俱杯期间,她与费蒂索娃的配合已显威力——后者局均进攻得分从欧洲联赛的1.17分跃升至1.69分,拦网效率更是跻身世界级副攻行列()。这种“姚迪效应”让天津副攻从“工具人”升级为“核心输出点”
天津选择以副攻为核心宣传,绝非偶然。首先,上海队的短板恰好被天津克制:上海在失去外援费多罗夫采娃后,强攻实力下滑,一传体系脆弱。泰纳拉的强攻被吴梦洁轻松拦死,仲慧状态起伏,而年轻接应王音迪仍需成长。面对这样的对手,天津副攻的高拦网(王媛媛、费蒂索娃合计场均4次拦网得分)可直接压制上海主攻线。
其次,天津的战术储备足够丰富。若陈博雅一传波动,杨艺可顶上保障;李盈莹必要时可换位到接应位直接进攻;藤井莉子的后排防守则为副攻大胆前压提供保障。这种“副攻主攻化、边攻保障化”的逆向思维,正是天津敢于高调宣战的资本。
尽管天津看似占尽优势,但“零封”口号仍显托大。上海并非毫无还手之力:王之腾在输给辽宁后已无退路,若再败可能锁定第四,因此大概率会以全主力死磕。此前上海虽两负天津,但均是在姚迪尚未完全融入、李盈莹轮休的背景下()。此外,上海队近期启用年轻球员虽效果一般,但体能储备优于连续征战的天津()。
天津自身也有隐患:一是李盈莹的脚踝伤势未完全恢复,高强度对抗中可能影响发挥;二是副攻主导战术对一传要求极高,若上海针对性发球冲击陈博雅或刘立雯,姚迪的调度空间将被压缩;三是心理层面,高调宣传可能激发上海队的斗志,重演江苏队单局33-31的缠斗局面。
天津的副攻革命若成功,可能颠覆排超传统强队依赖明星边攻的格局。王媛媛与费蒂索娃的组合证明,副攻不仅是拦网机器,更可成为得分核心。这种打法对二传要求极高,而姚迪的成熟(世俱杯二传榜第三)恰是天津的独特优势。
但这一战术也存在局限性:面对江苏、辽宁等副攻实力接近的球队时,天津仍需依赖李盈莹的强攻破局;此外,密集赛程下副攻的体能消耗更大,王媛媛世俱杯后已显疲态。因此,新打法更像是“针对性武器”,而非万能模
“飞封”海报的张扬,本质是天津女排对自身体系的信心投射。副攻战术的升级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心理博弈——用高调姿态震慑对手,同时激发本队斗志。然而,竞技体育终究要靠实战检验。上海队或许难阻天津晋级,但若想“零封”,仍需李盈莹的强攻兜底、姚迪的调度智慧,以及全队对“嚣张”口号的实力支撑。()
最终答案不在海报上,而在网口之间的每一次起跳与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