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丨凭一口气,点一盏灯

中工网 2025-04-30 08:00:24

刘颖余

但凡是个乒乓球迷,都知道许昕是“乒坛艺术家”。其实,乒坛还有个“哲学家”,她就是朱雨玲。

朱雨玲何以担得起“哲学家”的美誉,听听她说的一些话就知道了——

“我的世界大了,乒乓球就小了。”这是朱雨玲最得人心的名言。

“我突然获得了一种要给学生们做榜样的力量。当老师的幸福在此刻具像化了。”这是朱雨玲回应学生来看她现场比赛的金句。

“我不是来读文凭,而是来找答案的。”这是朱雨玲对于自己为什么要攻读博士学位的回答。

“感谢你的坚持,让你跟更好的自己在今天相遇。”这是朱雨玲前不久获得WTT常规挑战赛太原站亚军后的获奖感言……

当这些表达,出自一个运动员之口,是不是显得很另类很高级?“乒坛哲学家”,实至名归。

朱雨玲能成长为“乒坛哲学家”,与她跌宕起伏的独有人生经历有关。

朱雨玲5岁开始学乒乓球,一路成长,四处征战。2017年,她荣登世界第一,坐稳国乒女单一号位,曾获得过7个世界冠军、11个亚洲冠军和6个全国冠军,只待东京奥运会人生终极之战。但此时,命运偏偏跟她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2020年,因免疫系统出现严重问题,需要手术治疗,朱雨玲不得不逐渐淡出国家队。

那段时间,成了朱雨玲人生中的“至暗时刻”。在家人的陪伴和鼓励中,她挺了过来。康复后,她没有立刻重新回到赛场,而是翻开了新的“人生篇章”。

离开国乒,朱雨玲摇身一变,成为“斜杠青年”,拥有了多重身份——进入家族公司担任高管,又在电子科技大学读博深造,后进入天津大学体育部任教,担任副教授。

远离乒坛一线,然而梦想仍在,在与学生们的相处和交流中,朱雨玲逐渐萌生了重回赛场的勇气与动力。2024年,这位“乒乓斗士”以中国澳门队选手的身份重返赛场。

没有国家队资源加持,仅凭个人积分从零开始,朱雨玲一路征战,从最低级别的支线赛打起,排名竟一路飙升,目前已到达世界第18位。

蛰伏四年,朱雨玲从世界第一成为兼职运动员,从“小朱”变成了“小朱姐”,从转身离开,到笑着回归,不变的是对乒乓球的执着和热爱,变的是她的心态——过去是打乒乓球,现在是玩乒乓球。因为她在乒乓球以外的世界获得了肯定,她不再执着于胜负,总能笑意盈盈地面对不同的比赛结果。而这样的心态,反而让她在赛场上表现得更加从容自如。

世界大了,乒乓球就小了。诚哉斯言。

云淡风轻中,朱雨玲也经常不得不面对这样的提问:既然乒乓球那么小,世界那么大,那又为何要回来?朱雨玲的回答别有深意:“我这是没苦硬吃。”

她没提到热爱,但谁都知道,热爱才能让人翻山越岭,热爱才能让人找到那个最好的自己,在最美的时候,与最好的自己相遇。

朱雨玲家境殷实,不打乒乓球照样能过得很好,但她训练玩命的劲头比谁都狠;职业生涯巅峰期,突患重病,却并不怨天尤人,而是勇敢、坚毅地从低谷中慢慢爬出来,活出了丰富多彩的斜杠人生;乒乓球之外的事业蒸蒸日上,又没苦硬吃,回到最初的梦想,照样有让人惊叹的表现……

这样的人生,让人不禁想起电影《一代宗师》的一句台词,“凭一口气,点一盏灯,有灯,就有人”。朱雨玲正是这样,凭一口气,永远在心中给自己点一盏灯,照亮自己,照亮别人,也照亮周遭的世界。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 阅读: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