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暖,春心动,李清照写给丈夫一首情词,读来别具生香真色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被人称为“古今才妇第一”、“中国词史上最杰出的女词人”。
她虽然没有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极度浪漫,也没有辛弃疾“气吞万里如虎”的豪迈诗词。
然而,其真实的闺音、寂寞的美丽、沈婉的爱国激情,却形成了李清照独特的艺术风韵。
今天介绍的这首词,我们要从李清照的爱情谈起。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
她的父亲李格非曾任冀州司户参军等职,并拜在苏轼门下学习,名列苏门“后四学士”。
她的母亲精通文学,是名门闺秀。
李清照不仅在诗词方面从小受父母的影响和熏陶,而且父母也没她提供了优越的生活环境。
她18岁时,嫁给了宰相之子赵明诚,婚后三年是他们过得最纯粹的美好时光。
但受到政治风波的影响,赵明诚被遣回明水,他们因此有了三年离别苦。之后赵明诚的父亲遭到蔡京诬陷被罢官,赵家在京者皆被以各种理由罢官。
1107年,赵明诚和李清照依居青州。
那段日子里,他们赌书泼茶,共享金石之趣,他们找到了最自在的人生姿态。
所以,她的青州相守美好,日子如沐春雨,清亮异常。
公元1121年,李清照时年38岁。
是年,对李清照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年:
对于其人生而言,这一年赵明诚复官,成为她们夫妻二人“屏居乡里十年”的一个句点;
对于其创作而言,似乎也是一个分水岭,此后所作与之前作品比较,有了非常明显的差别。
下面介绍的这首《蝶恋花》,便可以看作李清照前期创作的一首“挽歌”。
蝶恋花
宋·李清照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这首词是李清照写给丈夫的一首情词,字里行间流露出满满的相思。
青州夫妻相别,光阴寂寂流转,转眼冬去春又回,青州赵家庭院里,暖日熏风吹绽了柳眼梅腮,满园的春光涌动。
那一切,却再也唤不起女主人的半点兴趣,只能更衬离情之苦。
此时的李清照,与寻常闺中怨妇似是无甚差别了,她借酒消愁,不施粉黛,懒懒散散,整日泪眼蒙眬,一夜夜在灯下无聊地剪弄灯花,斜倚山枕无法入眠……
春日暖,春心动,“柳眼梅腮”四个字点染出春天活泼娇俏的感觉。
李清照像寻常女子一样会思念离家的丈夫,可“酒意诗情”的生活让她具有一般深闺女子少见的潇洒磊落。
词的下片写女子心有所思,百无聊赖,夜不成眠。
唐诗中有“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之句,与“夜阑犹剪灯花弄”是同一心理。
结尾两句“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虽然不及“人似黄花瘦”和“怎一个愁字了得”等句被广为传诵,然而就词意的含蓄传神,以及思妇情思的微妙而言,此句亦颇有意趣,堪称“入神之句”。
李清照的闺怨词以本来面目写就,别具生香真色。
这首词虽然带有闺阁气,但却不是脂粉、香艳之作,词中的“原料”,是婉约词家常用的良辰美景和离别怀苦,但经过作者的一番醇化,的确酿出了新意。
比如,紧接破题的“柳眼梅腮”,与“绿肥红瘦”、“宠柳娇花”相并列,被称为“易安奇句”。
此句之奇,在于意蕴丰富、承前启后,既补充起句的景语,又极为简练地领出了一个春心勃发的思妇形象。
此词的匠心还在于,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
她先大笔渲染冬去春来,雨暖风晴。接着写大好春光,之所以无人欣赏,是因为没有亲人陪伴,只得独自伤心落泪。
宜人的景色、华美的服饰她全不在意,无精打采地斜靠在枕头上,任凭头饰凌乱。
至此,一个思妇的形象已经跃然纸上了。
总之,这首词写得蕴藉而不隐晦,温婉而不香艳,流畅却不失于浅显,是一首正宗的婉约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