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援乌”豪赌:派军派机,是破局还是入局?

刘岱评国际 2025-03-04 16:15:07

文/杨斌国

近期,英国首相斯塔默在英国议会发表讲话时表示,如有需要,英国将与其他国家一起,发挥领导作用,向乌克兰派遣地面部队并派遣飞机进入(乌克兰的)空域。同时他还指出,这些任务的成功完成离不开美国的大力支持 。此前在 3 月 2 日,斯塔默也曾表示伦敦计划 “尽一切努力” 建立一个支持乌克兰协议的国际联盟,并保障和平,愿通过派出自己的军队和飞机支持乌克兰安全保障。斯塔默此番表态,是当前俄乌局势演变及欧美战略博弈的集中体现,其背后的背景和产生的影响值得深入分析。

一、英国的战略意图与背景

(一)重塑大国地位

英国自脱欧以来,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有所下降。斯塔默政府意图通过在乌克兰危机中扮演主导角色,强化对乌军事支持,以此提升英国在欧洲安全事务中的话语权。其目标甚至是试图取代美国,成为 “欧洲领导者”,弥补脱欧后在国际事务中影响力的短板 。

(二)应对美国战略收缩

特朗普政府时期明确要求欧洲增加防务投入,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在此背景下,英国此举一方面是对美国压力的回应,另一方面也试图通过 “领导欧洲自主防务”,维持与美国的特殊关系,避免在美欧关系调整中被边缘化 。

(三)军事准备与核威慑

军事层面,英国已部署 48 架 “台风” 战机。并且,英国还暗示可能挂载美军部署在英国的核弹,以此向俄罗斯展示强硬姿态。不过,核武器的使用需美国批准,这也凸显出英国在军事行动上的局限性,其行动在很大程度上仍受美国制约 。

二、美国的态度:有限支持与战略博弈

(一)口惠而实不至

特朗普政府对于英国向乌克兰派遣部队和飞机的行动,虽未直接反对,但强调 “需先达成和平协议”,并且拒绝为欧洲军队提供明确的安全承诺。美国当前更倾向于通过外交施压的手段,而非直接军事介入来解决俄乌冲突 。

(二)经济利益考量

美国对欧洲援乌资金的 “回报” 提出质疑,要求欧洲分担更多成本。同时,美国推动俄乌谈判,试图避免冲突长期化带来的消耗。这与英国试图通过军事行动延长冲突,以提升自身影响力的策略存在矛盾 。

(三)战略重心转移

美国逐步将战略关注点转向印太地区,对欧洲安全的投入减少。英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行动,被美国视为欧洲 “自我负责” 的试验。不过,美国仍通过核威慑和情报支持等方式,间接对局势产生影响 。

三、国际社会反应:分歧与风险

(一)欧洲内部裂痕

欧洲内部在对俄乌冲突的态度上出现明显分化。法国提出 “部分停火” 方案,不过遭到俄罗斯拒绝;德国虽支持援乌,但对派兵一事持谨慎态度。而中东欧的波兰等国则支持军事干预,意大利却明确反对派兵,担忧冲突升级,欧洲内部难以形成统一立场 。

(二)俄罗斯的强硬回应

俄罗斯方面警告,任何未经联合国授权的外国军队进入乌克兰,都将被视为 “合法打击目标”,并指责西方试图 “永久激化冲突”。一旦英国军队进入乌克兰,极有可能直接导致北约与俄罗斯的军事对峙,使地区局势进一步恶化 。

(三)国际社会担忧

联合国及部分国家呼吁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冲突,他们担心西方军事介入可能引发核危机,甚至导致地区全面战争。国际社会普遍期望冲突各方保持克制,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端 。

四、英国国内争议

(一)政治分歧

英国国内在这一问题上也存在政治分歧。保守党批评工党政府的这一举措过度冒险,而工党内部对于是否要削减海外援助等民生福利来增加国防开支,以支持对乌军事行动,也存在争议 。

(二)军事能力质疑

从军事能力来看,英国现役部队仅约 18 万人,且装备老化问题严重。48 架战机的部署更多是一种象征性姿态,实际作战能力有限。英国要真正实施向乌克兰派遣部队和飞机的计划,面临着诸多现实困难 。

五、未来走向

斯塔默的表态更多是一种政治博弈工具,目的在于向美国施压,凝聚欧洲内部共识。然而,由于缺乏美国的实质性支持,欧洲内部协调困难,加上俄罗斯的强硬反制,英国的军事计划在落实过程中可能会面临重重阻碍,难以顺利实施。短期内,俄乌冲突可能进入 “边打边谈” 阶段,但长期和平的实现,仍取决于美俄之间的战略妥协以及欧洲内部的团结程度 。

核子猎潜艇评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0 阅读:6

刘岱评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