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老兵胡明合口述8我不能当逃兵,打摆子也要过鸭绿江

大肥肥文史说 2025-03-04 21:43:04

作者:罗尘

胡明合

参军年龄: 1 4 岁

参军日期: 1953年2月入朝。

所在连队: 中国人民志愿军21军63团炮兵团2营6连指挥排 侦察兵

1950年10月胡明合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而参 军。当时一起参军的有7个小伙伴,他们的年龄分别在13、14、15 岁。参军时他们还一起照了一张合影,一直珍藏到今天。

我在采访 中听到好多关于参军年龄的标准,有的人告诉我说24岁以下,18 岁以上的。

但是在采访中我直接接触到的年龄最小的十三四岁,最大的31岁,31岁的那个战士名叫张达,他来自浙江丽水,他是一 名小学校长,参军时,他既是三个孩子的父亲,又是父母唯一的子 女。

据我采访了解17岁至22岁之间的志愿军士兵偏多。

胡明合:那时候我们年龄还小,我是在济南游击中队住在我们家打游击的时候,在他们的影响下我早就想当兵了,后来就从山沟里面跑出去当兵了。

采访人:那是哪一年?

胡明合:哪一年,1948年到1949年期间。

那时候我们还不懂事,我是在他们的影响下,后来有点懂事了,他们宣传嘛,那一开始的时候叫推翻三座大山嘛,中国 人三座大山,我们在学校里读书了四年书。

采访人:那时您多大?

胡明合:我那时候大概是十二岁十三岁,读小学。我有个堂哥哥,他年龄比我大,他现在已经去世了,他是参加解放前地下工作的。

采访人:那您当时是受他的影响参军的?

胡明合:那当然受他的影响了。

采访人:那您去抗美援朝的时候,家里人知不知道?

胡明合:家里人一开始没有通信,我们当兵以后才有通信。

采访人:家里不知道您去抗美援朝?

胡明合:家里哥哥都知道的,就是老母亲她流泪。过去讲当兵不怕死,怕死是不当兵嘛,当兵回来不回来是不一定嘛。

我是偷偷跑出来当兵的。当时社会上有人讲了,打不死也冻死,因为我们是出生在南方,朝鲜那里都是零下三十度,最冷的零下四十度,对不对,我们这个地方到零度都很少,说打不死就冻死了。

采访人:那你还敢去。

胡明合:敢去。

采访人:那您不怕死?

胡明合:不怕,家里情况我知道了,

第一,我年轻十三、四岁,这最不怕死,没有老婆没有孩子,母亲有两个哥哥照顾,不要紧的。我感觉在山沟里面不出去闯一闯,有那么一个机会,誓不罢休,有点那么个劲头。

特别那时候有两个东西在我脑 子印象最深的,第一个大张旗鼓地宣传黄继光, 上甘岭战役黄继光影响过我们,老实讲激发很深的,他用胸口挡住枪眼,那个英雄气派是四川兵,四川人,这是一 个,对我们影响最深的了。

到鸭绿江边上第二个对我影响 最深的,就是毛泽东毛主席,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儿子都出 去抗美援朝了,最后牺牲在朝鲜,我现在才知道,到朝鲜 五十来天就牺牲了,我们还没有听过领袖的儿子还去当兵 的,没有的,我们这一辈子没有听过。对不对?

从清朝到 国民党,一直到共产党,也经过好几个皇帝,我们讲现在叫领袖叫“主席”,过去叫皇帝,对不对?

没有听到过领袖把自己的儿子送到战场上去,没听过,在我们脑子里面,老实讲毛主席伟大,把儿子都弄上战场去了,保家卫国啊, 那么重要。

胡明合:当时我就是准备没命回了,都有准备的。我给家里 一封信,准备不回来的。

实事求是地讲,逃兵有吗?也有。

有一个还没有上战场,听到说打不死也冻死,他是开了小差,实事求是。他说他有老婆,有孩子,他说打不死 也冻死了,我老婆孩子怎么办?

所以当兵啊,我跟你讲老实话,就是十八九岁最勇敢,最不怕死,脑子里是有保家 卫国的思想啊,那个开小差的年龄大概是有二十三,二十 五六岁了大概,成了家的了。

采访人:当时是怎么动员你们不怕死的?

胡明合:怎么动员我们,就是讲一个是美国鬼子的兵已经打 到东北,要把我们东三省侵占了,死了多少人,毁了多少房子,汽车毁了多少辆,已经打到我们家门口来了。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嘛,这个中央发的八个大字嘛,天天讲。

那时候教育忆苦思甜,忆苦思甜你知道吧?我们山区出生的人都是穷苦人,在大操场里面开大会,实际上是控诉美帝国主义,以这为主的。

采访人:怎么控诉?

胡明合:我现在回想起来,我们坚决要保家卫国, 一不怕苦,二不 怕死,就是这种精神。

采访人:您当时血书是怎么写的?

胡明合:我的血书写的是,首先是,我们上战场请祖国放心,我们誓死保家卫国,毛主席发出号令,“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坚持做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把美国鬼子赶到三八 线去。

那时候就是把他赶出去,基本上是这样,在 那个大操场里写。

采访人:每个人都要写吗?

胡明合:那时候分班写。

采访人:您是咬破手写的?

胡明合:那当然,这个是当时上战场的誓言。

采访人:您是怎么上的战场,您讲讲当时跨过鸭绿江。

胡明合:过鸭绿江时,我正好打摆子,南方人到北方去有点不太适应,不过那时候年龄轻,打摆子知道吧,就是被蚊咬了,蚊子咬了以后又冷下来,身体要发高烧,连长、指导员动员我暂时留下不要过江,我不肯,坚决不肯。

采访人:您为什么不肯?

胡明合:大家都过江,我不能当逃兵。我不甘休,连长给我感动得 没有办法,当时连长、指导员,副连长、副指导员他们四个人有马骑的,我们都是步行的,连长不骑马,把马给我 骑,我很感动,到了朝鲜那天晚上急行军,结果上面飞机 来了,我们都卧倒在交通沟里了,连长受了重伤,退下去了,那真是,当年那个劲头啊。

采访人:受了重伤?

胡明合:连长叫李金,我现在都记得。

采访人:他是由于没有骑马受的重伤?

胡明合:飞机来了,给飞机炸弹。

采访人:你如果没有骑他的马,他就不会受重伤吗?

胡阴合:那可能的,马给我骑了。

采访人:他怎么伤的?

胡明合:被炸弹皮弄伤了。因为我们行军都是靠着交通沟边 上走的,特别是夜间,下面稍微有点灯光,上面飞机炸弹就扔下来了,

现在回想起来大概,快两三点钟了,深更半夜了,他们讲连长受重伤了,我们后面有担架队给他弄下去了。

采访人:您参加第一场战争是什么时候?

胡明合:我是当侦察兵的,身上背了多少东西,一个背包,两百发子 弹,四个手榴弹, 一支冲锋枪,还有一个 是方向镜,是测量的。部队里叫做方向盘,把敌人侦察以后,你要给他方向多少,距离多少你要搞清楚,侦察兵任务就是这个嘛。

采访人:那您讲讲您第一次打仗是怎么打的?

胡明合:我就当侦察兵,不打仗的。

我们在前面,他炮阵地在后面的,我们是跟着班长连长测量的,测过以后报给炮阵地,他指挥,多少距 离,方向多少,要准备起来,

我们当时那个地方叫什么呢,叫育英山,又叫大公路,是通向三八线,

三八 线这边有个叫904.2高地,我们侦察所在那里,朝鲜人民军一个侦察所,就在那里侦察敌人报给他。

我们不打的,我们就是给他报数据,比如说我侦察到敌人的指挥所了,把指挥所的位置,把指挥所的距离、方向搞清楚,班长搞好了, 打!

那一仗停下来了,后来我们营部有两个人,侦察所里有两个,到下面前线,那时候在战场上不大打炮了;但是有地雷,他到下面沟里面去,结果给两个地雷炸死了。

采访人:这是您的战友?

胡阴合:也可以讲是战友,他是营部,我是连队。

采访人:您是什么时候知道停战的?

胡明合:7月27号,1953年,1953年7月27号零点停战。

采访人:当时您知道停战的时候您什么样的心情?

胡明合:我们的心情啊,一个是和平万岁,一个还要侦察,准备敌人反击,准备。

采访人:准备什么?

胡明合:要准备。我们现在住在炕道里面,有好多交通沟没修 ,万一敌人反击呢?

那个停战协定是签了,那时候大家 高兴啊,打了两年零九个月,接近三年了,死了多少人 啊,对不对?

后来我们到元山,朝鲜有个元山市,元山市 就是除了平壤市是朝鲜首都以外,元山市就是我们“小上 海”,我们的上海一样的,

我们到那里,我们团里当地的负责同志吧,现在讲是负责人, 他给我们介绍战争的情况,他给我们介绍,其他都不讲, 他就是介绍一条:战争爆发之前,四万人,战争结束以后只剩九千九百人。

四万人的小城市,在朝鲜讲是大城市了,相当我们县级市,战争之前是四万人,战争结束时,7月27号以后,停战以后完了,只剩多少人呢?只剩九千九百人,男女比例,男的一个,女的有八个,死的基本上都是男的多。

胡明合:我们停战以后呢,一个是兴修水利,一个是帮助修建烈士 陵园,我点一点,将近二十个烈士陵园,最小的五百烈士。

你知道吧,一打仗后面专门有一个连,一个副连长专门收治这些伤员、死的,这方面他负责的, 打上去死掉了,找个地方先埋下来。第二次一打这个地方没有了,弄掉了。

我们一开始打,一开始弄上去有名字的。比如说我胡明合是浙江瑞安人,有三个地方有我的名 字:一个胸章,中国人民志愿军胸章后面有胡明合家庭地址,皮带上有胡明合家庭地址,还有血型,我是AB 型的, 三个东西,姓名,住址,血型,这个地方有,这个地方有,帽子里面有,共三个地方,

如果你三个地方都弄掉了,就是无名烈士,就是死掉以后不知道你是谁了,你的血型也不知道了,你的地址也不知道的,你的名字也不知道,基本我看到那么多烈士墓里面,最小的五百人,最多的两三千人。

老实讲,无名烈士,我看起码百分之八十到九十。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