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爆出消息,特朗普对关税开始松口。这直接影响了资本市场,美股昨晚涨,今天A股科技板块涨。
截至收盘,创业板涨1.07%,恒生科技指数涨幅超过3%,机器人和港股科技板块领涨。
我们今天接着读季报。大概浏览了一些近3年“跳槽”的基金经理,发现有几位在新东家,成了吸金大户。
我们一起看看。
冯汉杰(中加→广发)
2023年11月份,单独管理了主题领先、共管了均衡增长这两只基金,后续有新发了信远回报、同信回报2只。合计管理4只基金,总规模49.73亿。广发主题领先混合A,接手时规模4亿左右,到现在规模接近13亿。机构占比也大幅度提升,时间也与冯汉杰接手相吻合。
冯汉杰的投资框架融合了长期价值挖掘、安全边际把控、低频择时对冲,形成了“低波动、低回撤、长期稳健”的鲜明风格。
根据1季度最新持仓,前三大重仓在黄金股票上,其他分散在机械设备、汽车、电力、医疗等行业。他自己也在季报中表明:对于A股近期的热点科技股并没有太多的参与意愿。
农冰立(工银瑞信→景顺长城)
2023年7月份接手景顺长城品质长青混合,刚接手规模增速一般。真正规模增加是去年中期,A、C两类规模现在合计56亿。去年8月份接手的景顺长城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混合,趁着科技板块行情,业绩翻倍。景顺长城品质长青混合A2024年涨41.62%,表现亮眼。
农冰立的风格融合了产业趋势驱动与自下而上选股,强调深度研究、长期视角与组合平衡。有人说农冰立两次跳槽都很成功,18年熊市去了工银瑞信,科技行情启动前夜又来了景顺长城。机构在去年底,也猛进了不少。
从持仓看,头号重仓泡泡玛特持有5个季度,基本完全吃透了泡泡玛特的这两年的大行情。一季度减持了部分海外算力相关公司,增量配置了互联网,云计算,自动驾驶相关的公司;增持了部分军工电子标的。
高楠(恒越→永赢)
曾经是恒越基金的“台柱子”,2023年12月开始在永赢管理新发的基金,后续也共管了一些二级债基。目前管理总规模已经破百亿。尤其是1季度,永赢睿信混合A、C类规模激增,A类机构占比高达76%。
高楠的投资风格兼具成长挖掘与波动率捕捉,以绝对收益为导向,通过深度选股、灵活调仓和严格风控实现攻守平衡。
从持仓看,头号重仓股也是泡泡玛特,也持有了5个季度。本季度持仓变动较大,新增了6只股,涉及汽车、医药、电子等行业。
范妍(圆信永丰→富国)
范妍去年10月接手了一只富国的老基金,刚刚经过两个季度,规模增速就有点吓人了。
首先是富国稳健增长混合A,接手前规模4.72亿,最新规模49.82亿;C类,接手前规模0.48亿,最新规模24.79亿。与此同时,两类从机构占比为0,到最新的72.28%、85.81%。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都“慕名”而来了。
范妍的投资框架融合了宏观策略深度与分散配置纪律,以“均衡”为底色,通过动态调仓捕捉结构性机会。
从最新持仓看,行业分散,主要投向在家用电器、房地产、有色金属、电力设备等行业;同时持股集中度不高,前十大重仓占比仅仅15.23%。
2025年结构行情明显,整个市场震荡,这种行情下主动权益基金又开始占据上风。我们都说主动管理基金的核心就是人(基金经理);而人是最难琢磨的。基金经理的职业生涯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上面几位基金经理,从中小型公司跳槽到大型公司,一是与大型公司投研的磨合,二是大型公司给到的更多的渠道、宣传等支持。之所以能成为“吸金大户”,既是基金经理实打实的业绩,又是大型公司的支持。
持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