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被边缘化是一种幸福?看懂这3个潜规则,你笑他人看不穿

职场火锅 2022-05-17 16:03:42

不仅仅是事业单位,在公务、央企、国企等体制内单位,对处、科两级领导人员以及企业中层、基层管理人员,普遍执行统一的“退二线”政策。男满55岁、女满50岁,就要“退出实职”,改任虚职。

有些单位层层加码,内部实行了“土政策”:男满50岁就可以往“二线”挪位置了,至少不再提拔了。这是一种国内才有的“职场特色”,也是对领导人员的一种“特殊福利”。

普通职员和员工是享受不到的,想被“边缘化”都不行,男性职员要老老实实干满60岁(女干部干满55岁、女性工人干满50岁)才行。再对比私企民企,人到中年,正在面临“中年危机”。这种“边缘化”,难道不是一种“幸福”?

【1】年轻化的需要。

这项政策已经实行很多年了。主要原因是,以前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普遍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生人,那个年代混个中专文凭都是人中龙凤了。他们基本占满了领导岗位。后来,大学生开始增长,逐步成长起来,他们有文凭、有知识、眼界开阔、创新活力强,但是被“老同志”压着。

为了解决“老同志”形成的“盖层”问题,从2000年以来,推行了好几个轮次的年轻化浪潮,开始推行“退二线”政策,让50岁、55岁的中层、基层干部退出“实职”,腾出职位,让年轻干部早点走上领导岗位。

那些年代,估计你也听说过:火箭式干部、拔苗助长、公开招聘、加长板凳等概念名词吧。这里就不一一解释了,感兴趣的网友可以关注职场火锅,择机深入交流,也可以在评论区交流。

总体来说,50岁、55岁的基层干部和中层干部,都属于事业的黄金期,年富力强,家庭负担小,完全可以为事业继续努力奋斗。他们只是年龄偏大了,思想保守一些,做事谨慎一些,又没有犯错误,凭什么让他们腾出“实职”呢?所以,才推行了“退二线”政策,待遇不变,不承担任务,可以回家抱孙子,然后把岗位让给年轻同志。

【2】客观环境造成的“边缘化”。

在体制内单位,让老同志从实职岗位上退下来,改任虚职,以前普遍叫作“调研员”“协理员”“研究员”等称谓。国企还推行“专家制”,让老同志发挥“专家”的作用。其实,根本无法发挥作用,老同志自嘲:专家不带长,放屁都不响。

什么意思呢?比如,老张原来是部门长,到了50岁改任“专家”,但是没有行政职务(*长),就没有管理权,谁还听你的“专家意见”啊,所以,他们自嘲:放屁都不响。

所以,职场上的“责权利”原则,客观上造成了“边缘化”。你没有实权、没有考核权、没有用人权、没有决策权,别人都不听你的,你就算想发挥作用也发挥不出来啊,慢慢地就被边缘化了。

【3】主观上的“边缘化”。

我们换位思考一下,让实职岗位上的老同志“退二线”,根本目的是为年轻人腾出职位。所以,从单位的主观意识上,不是让发挥他们的作用,而是让他们不要“发挥作用”。

这个辩证思维,你要想明白,就通透了。

年轻干部上位,就是为了取代老同志的“实权”,给单位带来新气象。老同志就不要干预年轻人的工作了,最好的做法:一是闭嘴,二是回家。

识趣的老同志都乖乖地回家了。不长眼的老同志还想指手画脚,谁不讨厌你呢?别人都躲着你,看透了“世态炎凉”,明白了“人走茶凉”,还不赶紧主动“边缘化”,灰溜溜地回家抱孙子去?

【4】其他3种“变异化”的“边缘化”现象。

第一种“变异化”的边缘化。

单位上提拔了越来越多的年轻领导,用这些50岁以上的老同志,感到“非常不顺手”,都想用比自己年轻的下属。于是,年轻领导开始培养“隔代”下属,架空了老同志,故意冷落、排挤老同志,让他们交出实权,退出重要任务,自然而然把他们边缘化了。

第二种“变异化”的边缘化。

老同志一旦年过五十岁,都明白单位内部的“潜规则”,就算你再有能力,再有业绩,也不可能再得到提拔重用了。人,无欲则刚。明知道自己不会被提拔,谁还傻乎乎地卖命干活呢。很多老同志想开了,看淡了,悟透了,放下了,认命了,开始主动“边缘化”。有的事,不愿伸手了;有的话,也不想开口了;见怪不怪,难得糊涂,看破不说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慢慢地等待退休了。

第三种“变异化”的边缘化。

现在的体制内单位,有些岗位责任大、任务重、考核严、没好处,很多人过了五十岁,就开始主动边缘化了。干得再多,也不多发钱;干得再好,也不会被提拔。新知识学不来,精力也下降了。年轻领导也不尊重老同志,老同志也不想伺候他们了。现在的生活丰富多彩了,幸福观也多元了,不提拔也没有“失落感”了,终于明白平安健康才是福。阅尽人生百态,看透世态炎凉。没有必要拼命当“老黄牛”了,即使你想当“老黄牛”,年轻人还不待见呢!奋斗大半生,亏待的是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妻儿,不如主动“边缘化”,回归家庭,找寻属于自己的幸福,开启自己的精彩。

综上,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这是自然规律。人到中年万事休,船到码头车到站。幸好是在体制内,可以主动边缘化,不干活,钱不少,何乐而不为!有些中年家庭,赶上了财富增长的浪潮,有房有车有投资,不差钱。他们主动边缘化了,回归家庭,享受生活,甚至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开启“事业第二春”。相比那些在私企民企打工的中年人,面临着失业危机,他们也找到了心理平衡点。他人笑你太疯癫,你笑他人看不穿。

码字不易,原创之作。看完这篇文章,请您记得点赞、收藏、评论、转发并关注职场火锅吧,每天一锅,都是干货。

PS:没人比我更懂央企国企职场生态,移步文末右下角,搜索关注:职场火锅。

0 阅读: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