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甲天下”
这句话中国人从小听到大。可谁能想到,拥有漓江游船、两江四湖、银子岩等景区和优势资源的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又传来了亏损的消息。
桂林旅游公司自2020年以来已累计亏损近10亿元,其中2020—2022年连续三年亏损,2023年短暂盈利1638 万元后,2024年再度陷入亏损。
明明坐拥顶级资源,怎么还能把“金饭碗”捧成“讨饭碗”?

桂林旅游作为2000年上市的老牌旅企,也是广西第一家上市旅游的企业,掌控的旅游资源自是不用说,拥有5A级景区两江四湖的水上游特许专营权40年、4A级景区荔浦银子岩66年经营权、丰鱼岩、龙胜温泉等多项旅游资源的长期经营权,几乎是垄断了“桂林山水”。
而“桂林山水”的含金量也是自古便世人皆知,桂林是世界旅游组织推荐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之一,作为中国名片的代表之一,名声当真是响彻世界各地。据统计,桂林 2018 年接待入境游客 562 万人次,相比之下,同年的北京接待入境游客却只有 400 万人次。
但自2020年以来,桂林旅游已累计亏损近10亿元,仅在2023年短暂盈利,2024年又重回亏损深渊。

对比同样依赖自然风光的张家界、黄山等景区,桂林的颓势尤为明显。问题到底出在哪?
当别的景点都在与时俱进时,桂林旅游仍困在“门票经济”的泥潭里。2018年景区降价20%后,毛利率从40%腰斩至27.5%,而阳朔、兴坪等新兴景区以差异化体验抢夺客源,自由行游客占比攀升,传统团队游模式彻底失灵。
当游客在社交平台吐槽“除了风景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时,桂林旅游还在为乱收费、设施老旧买单。

为什么游客不来了?
2024年桂林遭遇特大洪水,游客量下滑8%,修复成本激增。但天灾只是导火索,真正的危机在于人祸。
贵州、云南等地也开发喀斯特地貌景区,甚至自称“小桂林”,分流客源。
而游客也早已不再满足于“看山看水”,更想要沉浸式体验(如西安“大唐不夜城”),但桂林仍依赖“门票+游船”的老套路。

网友在小红书、微博上疯狂吐槽:阳朔打车乱收费,打表130元的路程,司机直接喊价250元;竹筏收费套路多,单程变往返加价、停筏拍照另收费,不给小费,船夫态度冷淡;给了小费,立刻热情讲解。在20元人民币背景取景地“黄布倒影”,最佳拍照点被霸占,拍照要交20元。
“月亮山免费景点,短短几百米被拦4次,有人要40元带路”
88元/份的啤酒鱼结账时变88元/斤,一条鱼被“增重”至3斤。更可怕的是大排档的"阴阳菜单"——递给本地人的菜单用壮语书写,而给游客的版本价格直接翻倍。
玉器店里标价3800元的"缅甸翡翠",懂行的游客在淘宝找到同款——38元包邮。
“宰客”乱象频发,口碑崩坏。

而配套落后,桂林火车站直到2023年舆论压力下才安装出站扶梯,此前游客不得不扛着行李爬楼梯,被吐槽“世界级旅游城市,设施像县城”。
部分景区仍用大喇叭讲解,噪音严重干扰游客体验,漓江游船至今仍要求游客去水运中心排队买纸质票,毫无数字化便利。
游客吐槽纪念品千篇一律,都是小摊贩卖的廉价商品,毫无特色。

桂林的旅游模式仍停留在“三山两洞一条江”(象鼻山、伏波山、叠彩山,芦笛岩、七星岩,漓江)的老一套,缺乏沉浸式、体验式的新业态。
对比西安的“大唐不夜城”、长沙“文和友”,重庆的洪崖洞等IP成功转型,桂林仍停留在“白天坐竹筏、看溶洞,晚上睡觉”的传统模式,创新明显滞后。
网友犀利点评:作为一个摄影爱好者,走过很多的山山水水,都美不过桂林山水,但是桂林山水就像一个漂亮的姑娘,穿着一件破旧的衣裳,这个姑娘除了漂亮,教养不行,家境差,不懂迎宾客,所以挣不到钱,收益养不活自己。

桂林的山水依然是世界级的,但光靠“颜值”已经不够了。旅游业的竞争,早已从“资源比拼”升级为“服务与体验的战争”。
如果桂林旅游继续固守传统模式、忽视游客体验、放任宰客乱象,再美的风景,也留不住游客的心——和他们的钱包。
“甲天下”的招牌,终将沦为时代的眼泪。
你认为桂林旅游还能翻身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引用来源:
[1] 搜狐《桂林旅游亏损多年背后:拿着金饭碗讨饭》
[2] 中国新闻周刊《累计亏损10亿元,桂林旅游怎么了?》
[3] 东方财富网《桂林旅游2025年战略升级迎新机》
[4] 中国网《桂林旅游累计亏损10亿 财报披露经营状况堪忧》
[5] 讯捷网《桂林为什么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旅游公司亏死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