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唐朝政治家,武周时期宰相。我认为大家对狄仁杰有深刻印象应该是受梁冠华先生主演的《神探狄仁杰》及徐克导演的三部与狄仁杰有关电影。影视剧中那句“元芳,你怎么看”,曾在网络红极一时,成为大家互相搞笑的口头语。
狄仁杰,字怀英,剧中武皇喜欢称他怀英,他与武则天的关系称得上君臣相知,他那刚毅果敢不木讷的性格赢得很多人喜爱。
1 科考出身
狄仁杰是科举出身,虽然读书人靠成绩寻出路,但他不属于那种迂腐不变通的书呆子,办事也是靠谱之人。这应该跟他是明经考试相关,唐代科考分为明经和进士两科,进士是比较难考的,要求有足够的知识量,相对明经容易些,命题解答,自然就不会那么死板。
狄仁杰最初授汴州判佐,协助判官处理一些司法政务。后经阎立本推荐,官至并州都督府法曹。
从史料还是影视剧中,我们都可得知狄仁杰走得几乎都是查案判案的路线,即使官至宰相,还是与之相关。
狄仁杰的断案能力高超,虽远不及影视剧中那般夸张,但他傲人业绩确实真实,这位日后位居高层也打下基础,见惯了底层的险恶及黑暗,自然更容易在高层立住脚跟。
在武皇当政期间,大唐历经翻天覆地变化,很多人容易迷失自我。在这复杂的情形下,稍有差池,船毁人亡。
女主当政,有人不服,有人奉承。唯独他坚持自我,他认为是给国家办事,只要国富民强,百姓安乐,谁当政又有何。
2 妖魔鬼怪,统统离开
因为无知,相信封建迷信。但是刑狱出身的他,不信这一套。
有一传说,在他到宁州做刺史那年,宁州刺史的府邸因多年前有一刺史死于其中,导致闹鬼,所以历任刺史都不敢居住于此。果敢勇毅的狄仁杰自然不信这一套,照常居住。宅中果然闹鬼,只是狄仁杰自然不怕,一番慷锵有力说辞让鬼魂现身,该鬼魂竟是因为不能入土为安作弄,狄仁杰命人重新安葬后,鬼魂再无出现。此事自然是后人杜撰谣传的,目的就是说明他正义凌然,不信妖魔鬼怪一说。
还有另外一事,此事是确实存在的。垂拱四年,狄仁杰任职江南巡抚使,江南遍布民间自行设立、不在祀典的淫祠,狄仁杰奏之朝廷后,捣毁了所有淫祠。
百姓历来崇信封建迷信,对于神仙,他们相信只要心诚则灵。就连一些地方的小官员都会私下偷偷拜祭,以保官运亨通,自然对此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对于不信迷信的狄仁杰来说,这种与国家利益冲突的东西不允许存在,坚决维系国家利益,维护国家祭祀规则。
3 维护国家利益
除了断案如神,不畏强权这种标签,心系国家、心系大唐也是他最重要的标签,所以有了晚年劝诫武则天还政李唐的局面。
武则天做了一个下双陆游戏的梦,梦中自己怎么走都无法赢,他让狄仁杰帮助解梦。狄仁杰解梦的内容是双陆不胜的原因是没有子,这说明是上天在示意陛下,太子是一国之根本,不可轻易动之,否则国家危矣。
当时武则天有意传位侄子武三思,狄仁杰借此梦说出自己见解,他认为母子和姑侄的关系还是有亲疏远近的,如若立儿子,千秋万岁可享太庙;如若立侄子,古今未听过让姑姑配享太庙之事。
武则天听到此话自然不高兴,可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还是接回了在房州的李显,并还太子之位与他。
不只是在狄仁杰心里,应该是每个大唐臣子的心里,还政李唐是他们的心中所想。
狄仁杰自知时日不多,怕自己有生之年看不到还政李唐的局面,所以他两次举荐张柬之,他认为张柬之是可以委以重任的人才,所以在武则天让其推举宰相人选之时,两次举荐。正是因为他阅人无数,看人的能力,把张柬之推上了宰相之位。
历朝历代,位极人臣都不是那么好做的。稍有不慎,就会脑袋搬家。自然做武则天的宰相也不轻松,在她执政期间,杀了14位宰相,流放了9个。
但是狄仁杰做到了,他凭借心中坚定的信念,维护国家,凭借聪明才智没有流露出心中向往李唐的痕迹。
事实,他选择张柬之是对的。在国家危急时刻,张柬之带领众人发动了有名的“神龙政变”,最终逼迫着武则天传位李显,还政李唐了。
无论生前还是身后事,他都安排得妥妥帖帖,他的所作所为对得起他传奇的一生。
股肱之臣,倚如心腹,不然也听不得狄仁杰说给她上坟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