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海思麒麟芯片的横空出世,5G技术的强势崛起,让华为拳打高通脚踢苹果,成为了插入美国心脏的一把“利刃”。然而,树大招风,美国很快就针对华为采取了一系列的制裁手段,从断供芯片到成立所谓的“四方联盟”,再到联合日、荷签订三方协议,进一步限制半导体设备的出货,甚至还挑唆盟友拆除华为的5G设备,可以说美国对华为的制裁是全方位的,手段尽出。美国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要将华为的技术限制到图纸上,阻止华为5G持续突破,将华为彻底封锁死!
在美国近几年多次的制裁和打压之下,华为的发展之路走的举步维艰,先是华为引以为傲的5G技术不能用在智能手机上,然后麒麟芯片在2022年第三季度库存彻底归零,令华为的消费者业务元气大伤。然而,美国并没有就此收手,因为美国的最终目的是要打压中国科技的崛起,制裁华为只不过是一个“缩影”而已。
据数据统计,美国近几年已经累计将633家中企列入了实体名单,同时还想尽办法阻止中企获得先进的半导体设备,并限制美企向中国市场自由出货。拜登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借着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来全方位限制中国科技的崛起,将中国半导体产业排除到全球产业链之外。
但是,拜登做梦都没想到的是,美国长达三年的全力制裁虽然把中国科技企业打得遍体鳞伤,却始终无法让我们妥协,甚至还让诸多中企就此走上了自研之路!近两年来,中国高科技企业的研发投入同比增长了52.9%,专利申请数量同比增长了57.6%,同时在国产芯、人工智能等领域也频频突破,完全超出了美国的想象!
值得一提的是,就连一直都美国打压的华为,也开始逐渐恢复元气,进入2023年以来,华为的消费者业务已经明显回暖,第一季度的营收达到了1321亿元,同比增长了0.8%。怪不得美媒都提出了质疑:这么多年来,我们封锁了什么?
当然,有人欢喜有人愁,中国科技的崛起已经势不可当,逐渐走出了美国封锁,但是那些被美国禁令限制的欧美企业可就遭殃了。像高通、ASML、英伟达和英特尔等这些芯片巨头企业,自芯片规则被修改以来,营收和净利润就双双暴跌,其中最惨的莫过于英伟达了,去年市值直接被砍半,今年第二季度的营收才达到了67亿美元,不足预期的80%。此外,因为美国禁令的影响,即便这些美企巨头提出了异议,但也不敢越雷池一步,只能通过减少资本开支来“续命”。
然而,也有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选择了无视美国禁令,比如荷兰的光刻机巨头企业ASML,就算美国始终都在限制中国获取高端半导体设备,但是ASML在去年还是向中国市场出口了78台光刻机。更令拜登意想不到的是,除了ASML之外,又有一家企业选择了无视美国禁令,宁愿缴纳20.7亿的罚款,也要坚持向华为供货!
这家企业就是希捷,在近两年,希捷已经累计向华为供货了超740万块硬盘驱动器,金额超过了11亿美元,那么,为什么希捷会这么硬气,选择无视美国禁令,即使被罚款也要向华为供货呢?
一方面是因为市场占比问题,希捷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达到了44.5%,营收占比达到了30%,所以说希捷将近一半的市场都在中国。可在美国实行禁令以来,希捷就无法向中国市场自由出货,出货量的下降也导致希捷的营收和净利润双暴跌,即使希捷采取了裁员计划也无济于事。所以希捷才会顶着被罚款的压力继续向华为出货,这其中能让希捷得到的利润要远大于20亿的罚款!
另一方面是为了抢占市场。一直以来,希捷在中国市场都有两个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那就是西部数据和东芝。但是在美国禁令的影响下,这两家企业早在2020年就已经宣布对华为停止供货。这个时候无疑给希捷创造了很大的机会,将会大幅度提升希捷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不得不说,拜登做梦都没想到,当初给中国挖的一个大坑,到最后却让更多的企业看到了中国市场的潜力,纷纷顶着压力也要和华为合作!
事实上,中国市场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不管是谁都想要吃下这个“大蛋糕”,即便美国的强大毋庸置疑,但是仍旧不可能阻止中国市场的发展进程。相信有了希捷的带头,未来会有更多的企业效仿,美国所谓的霸权和禁令已经行不通了,中国科技的崛起势不可当,华为等中国高科技企业也必将重回巅峰!